西安人都注册了,还不快来?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近日,华商报大风新闻发起的“为了孩子,请多探身边的井盖”公益行动,接到多个线索。对于群众反映的“西安奥体中央公园井盖乱象”问题,华商报大风新闻报道后,10月10日,西安浐灞国际港生态环境局出解决方案,将统一整改西安奥体中央公园内存在安全隐患的井盖。
>>最新进展铁环井盖是当初统一设计,泥土下沉裸露存隐患有市民反映,西安奥体中央公园草坪中藏有很多突出泥土的“半成品井盖”,这些铁环存在安全隐患。记者实地走访,除了这些隐藏在草地中的障碍物,还有用假草皮遮挡覆盖的井坑,一旦踩上很容易出危险。记者辗转联系多部门,都未得到回复。10月9日,华商报大风新闻报道了此事。 10月10日上午,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再次来到西安奥体中央公园,并联系西安浐灞国际港生态环境局。 现场,工作人员称,收到函后就迅速着手工作,10日早上已经将公园内大小井盖巡查一遍,“市民反映的铁环,要给大家科普一下,其实不是半成品井盖,是铸铁井盖上又盖了一层井盖。这样的井盖在园区里有100多个,主要集中在公园中段,两端多用铸铁井盖。”工作人员说,最早修建时,主要是出于防止人坠井的角度考虑,在原有的井盖上,又加固了一层井盖。她拿出井盖打开后的图片展示给记者,铁环其实是一个大铁盘的边缘,在这层井盖下方几十厘米处,还有普通常见的井盖。“这个铁环井盖上,本来是覆盖有泥土和青草,是海绵城市的设计,走在草坪上井盖是不会露出来的。但忽略了一个问题,泥土会下沉,时间久了井盖就露出来了,也就是市民现在看到的铁环。”
工作人员说,当时井盖做得坚硬主要是考虑牢固结实,怕踩坏了人掉进去,“现在边沿露出来,也暴露了新问题,坚硬、突出会有磕伤的隐患。”工作人员现场用锄头撬起一个“铁环”,记者看到,铁环中间连着有底,两个工作人员一起用锄头才能拖动。打开后,井内被泥土覆盖,工作人员说,在泥土下方还有一个井盖。当天上午就已经上报了整改方案,选出一种更安全的解决办法统一实施。
覆土和增补绿化避免井盖边缘外露 加强日常巡护同时,记者也从西安浐灞国际港了解到,该“铁环井盖”为生态井盖,为十四运时期学习北京雁栖湖国际会议中心市政设施经验建设,属装饰井盖,为双层结构,底层为原始铸铁井盖,上层为不锈钢底座,承载30厘米种植土后铺设草皮,可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起到美化作用。但不锈钢底座内外草坪因雨水和日常浇灌会自然下沉,导致不锈钢井盖边缘突出存在一定风险。 10日晚9时许,生态环境局工作人员回复称,目前对生态井盖的整改措施就是在井盖上覆土和增补绿化,避免生态井盖边缘外露,同时加强日常巡护的频次和力度,把生态井盖管理作为日常养护的重要工作,“今晚连夜去增加覆土,现在就行动。覆盖好之后井盖就不会露出,日常必须巡查到位,缺土了就及时增补,避免安全隐患。”
井盖标识不同,涵盖行业广泛,绿地是载体统一协调处理对于市民反映的“井坑盖着假草皮秒变陷阱”的情况,工作人员说,“这是过路穿线管的施工现场,等线管到了之后,修建好就把坑恢复绿地了。现在是施工未完成暂时覆盖,害怕有扬尘。” 水、雨、电、阀……各类井盖上的标识不同,管辖部门是否有区别?工作人员说,井盖上的标识主要是工种的区别,比如电井、阀门井、给水井、排水井、雨水井等很多种,“电力是国网公司,排水是市水务集团,中水是我们园区自己用,给水是西安市自来水公司,弱电有通讯,通讯还包括很多第三方公司,还有燃气是天然气。”工作人员说,这些井都落在绿地,绿地是载体。虽然涉及行业众多,但在绿地里的能找到是谁家的,“我们去反馈,联系解决处理。相对道路来说,井在绿地,一方面方便美化,一方面出现问题后更好整改。”
市民发现井盖安全隐患问题,可拨打“12345”“12342”投诉工作人员还提到,市民遇到关于井盖的问题,可以向12345投诉,“12345会将问题下派转给对应部门,检查整改后限时内给市民反馈,这个流程最通畅。” 此外,10日下午,记者从西安浐灞国际港了解到,井盖类型众多,除了绿化带内的井盖,对于道路上的,涉及市政、绿化、电力、水务、通信、天然气、地铁、管廊等,每个井盖均有相应的行业标识,由各行业主管部门归口管理。若市民发现井盖安全隐患问题,可结合井盖行业标识,拨打“12345”“12342”等投诉热线及辖区官网平台进行针对性的投诉反映,若标识不明显,相关平台核实行业归属后,将转交行业主管部门进行整改回复均能得到妥善解决。
>>除了井盖隐患问题,有治理好点子,也快来告诉我们10月10日,《华商报》大风新闻发起的“为了孩子,请多探探身边的井盖”公益行动仍在继续,如果您发现任何与井盖安全相关的问题,如缺失、破损、松动、下陷等,都可向《华商报》大风新闻24小时热线029—88880000反映,我们将及时反映给相关职能部门,全力推动问题解决。 同时,如果您有好点子、好方法,能促进井盖追责,防患于未然,也可以向我们反映。希望西安市的井盖治理能真正建立起行之有效的长效管理机制,让“小井盖、大民生”落到实处,让市民“脚底下的安全”得到守护。
>>市民投诉国医地铁站附近井盖破损,市民担心存安全隐患接市民反映,西安地铁6号线国际医学中心D口,出站向前60米左手边绿化带,“有个薄如纸壳的下水井盖,已经破了两个洞,存在安全隐患。”
当天下午,记者来到市民所说位置,找到了破损井盖。井盖为长方形,长约60厘米,宽约40厘米,井盖厚度不到1厘米,井盖上有“电力”标识,石板材质,右上角和左下角有两个不到鸡蛋大小的破洞。 记者现场联系12345,工作人员记录后,称会加急下派处理,5个工作日内由处理部门回复。当天下午6时许,显示工单已经分派处理。
天谷四路下水井篦子破损、缺失,6月就报道过,如今仍缺失接市民反映,在天谷四路西段,“一路往西走,路边下水井篦子缺失。” 此前,在今年6月,华商报就对此事报道过。10月10日下午,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来到天谷四路,在道路西段路南,在公交站云水四路天谷四路口站牌西侧路边,紧挨着人行道,相邻的两处井口一处下水井篦子缺失,一处旁边下水井篦子为长方形镂空盖,翘起未盖好,井盖上标有“高新市政”,目测三四十厘米深。
记者现场联系12345,工作人员说,记录后会下派,一般情况下,相关部门受理后5个工作日有回复。
>>专家声音:事前预防最重要,加强市民反馈渠道,市民是重要信息载体10月10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城市管理系主任王文彬认为,人们常说“小井盖,大民生”,对于井盖安全隐患引起的突发事件,学术研究更关注的是事前预防。“井盖的安全如果有较成熟的预防体系或预防方案,那悲剧是有可能避免的。从公共危机管理的角度来说,事前的预防也是最为重要的。” 王文彬说,以井盖为例,需要责任到人、责任到部门。“井盖下面的东西非常复杂,涉及到供水、供电、供气、供网等等,这个是必须要责任到人的。”在当今数字化时代,对井盖加装集成传感器非常必要,能第一时间探测到问题并传回,这也是涉及部门都要考虑的事情。此外,井盖周围可以装一些摄像头的,关注井盖周围环境,应该营造全环境应对隐患的态势。 王文彬还提到,包括到事后,“一旦发生问题后,责任应该如何去划分,一定要明确。”他说,此外,对于存安全隐患的井盖,要么缺少围挡,要么围挡设施很难真正发挥实际作用。“对于一个偌大的城市来说,井盖非常多。我们很难完全依靠公共部门去发现问题,市民该怎么去反馈信息,必须引起重视。比如随手拍,将信息及时发布到数字管理平台,都是很好的方式。这样的突发事件,市民可能是信息传播的重要载体。” 同时,井盖不是“一放了之”,谁来维护?王文彬说,从管理的角度看,涉及部门多,可能会存在分歧,“但应对时,按照一般的管理原则,谁建的,谁应该是有这种长期维护的责任。如果后期的维护介入不足,井盖很有可能会变成隐患。虽然我们现在在推进综合管廊建设,但出于实际操作,目前井盖还是增加的趋势。”王文彬认为,从城市管理角度来说,有必要在一定的时间段内,对于某个区域内的所有的不同类型的井盖进行相应的盘点。这项工作繁琐,管理部门可合作分工,“每个井盖都有使用寿命时限,盘点清楚后,还要关注,是否存在井盖超期服役现象,最重要还是要防患于未然。”
>>网友建议建议井盖建账方便追责,设置快速投诉应急处理平台Imagine:往往涉及多部门管理,应该给每个井盖标上负责单位和编号。 楊靖:井盖建账,带上责任人,出了问题责任人负连带责任。 sunlife:全民监督有奖举报,限时处理,曝光责任。 杨萌:建议做一个问题井盖线索小程序,市民随时发现随时上传图片和定位,后台第一时间发送职能部门,第一时间拉起警戒线,防止悲剧发生。 静小徐:特别建议小区里,要把消防井、化粪池、污水井用明确的标识标出来,如果不妨碍公共道路通畅的情况下,完全可以围起来。草丛里那种真的是看不见。 华商报大风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