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小鱼儿说事1688点赞
杨阳阳,33岁,宁夏石嘴山人,北京211大学毕业。在家乡,提起她可都是一脸崇拜,毕竟是整村儿里第一个大学生。毕业后,她立志做一名公务员,为家乡发展出一份力。可这公务员考试哪有那么容易过,面试总是卡关。
无奈之下,她只好四处求职,先后辗转北京、西安等地。你别看杨阳阳学历高,可那生存技能是真的不行。人在异乡,一个人吃住全得自理,那点儿微薄的存款全交给了房东大爷。 为了省钱,一顿饭就花个五块钱,菜市场买最便宜的菜叶子,馒头就蘸点酱油。这日子过得,连流浪汉看了都得眼红。家里父母年事已高,自己也是个“啃老族”,哪敢再伸手要钱?
后来实在撑不住了,她才给家里打了求助电话。可惜留给父母的,只有她冰冷的遗体。最可怜的是,直到生命最后一刻,杨阳阳都没向房东求助过一次,是啊,一个高学历的尊严,宁可饿死也不肯轻易放下。 高学历的苦难之问:教育有错?听了杨阳阳的故事,不禁让人反思,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为什么死的总是那些最优秀的年轻人?
先从教育说起吧。咱们这教育体制,总是不遗余力地给学生们灌输“学历至上”的观念。似乎有了高学历,就等于拿到了一张通往美好未来的船票。但残酷的现实告诉我们,那船票,有时候还真不管用。 再说到应试教育,老师们整天就知道让学生刷题,各种题海战术搞得昏天黑地。等到了社会上,才发现自己除了做题什么都不会。遇到困难了,不会求助,也不知道该怎么办,最后只能掉进死胡同里。
这不,杨阳阳不就是这样吗?大学读得再好,可真正的生存技能却是一点没学到。更别提情商教育了,学校里根本就没把这当回事儿。 除了教育的问题,咱们这社会的就业大环境也有很大问题。杨阳阳的理想是当公务员,可现实是公务员岗位太少,竞争太激烈。每年那么多毕业生涌入,供需严重失衡,结果就是一将功名万骨枯。
退一步说工作总该有吧?可现在的就业市场,对高学历的要求也太高了。什么都要有经验,什么都要有背景,光凭一个学历,真的寸步难行。 更别提房价问题了。北上广深的房租都是天价,一个月工资下来,除了吃就是住,哪还有闲钱考虑发展?结果呢,就像杨阳阳这样,一边做着美梦,一边被残酷的现实活活饿死。
说了这么多,不是为了批判谁,而是希望引起大家的警醒。悲剧已经发生了,关键是要防患于未然,不能让类似的事情再次上演。 首先,教育体制必须改革。不能只盯着升学率,要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知识固然重要,但生存技能、情商教育同样不可或缺。只有让学生全面发展,才能在社会立足。
其次,就业市场也要与时俱进。不能对高学历人才要求过高,更不能用学历论英雄。工作经验和个人能力,才是评判一个人的根本标准。同时,政府也要出台更多政策,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 最后,整个社会都要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氛围。不能让高学历群体陷入尴尬和绝望,他们也需要社会的关怀和帮助。只有携手并进,才能避免悲剧一次次重演。
高学历也并非铠甲,底层求职路更艰。房租、就业等困境下,这个社会还有多少人在遭遇痛苦煎熬?那么最后小编想问:教育、就业、社会,哪个才是高学历悲剧的元凶?你怎么看?
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