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人都注册了,还不快来?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与哈萨克斯坦国有铁路公司系统实现数据互联互通,西安至塔什干由13天缩短至9天、跨里海班列全程由20—25天缩短至12天;全程时刻表班列实现每周“2去1回”,10天抵达德国杜伊斯堡;在全国率先实现海关、铁路数据联通、智能报关、集装箱循环运输,综合成本降低15%以上;上线运营的长安号云舱系统为企业提供一站式、一票制国际联运全程服务……近年来,中欧班列(西安)持续降成本、提效率、优服务,深化互联互通,实现了从通道硬件到数字服务枢纽对枢纽的通道升级。
数字化赋能通道建设
近日,在北京欣赛福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该公司的铁路操作部操作员李洁正在电脑上通过长安号数字综合服务平台为客户预订月底到达阿拉木图的班列舱位。
“在平台上,可以很直观地看到班列的发运时间和舱位预订情况,班列的发运时间稳定、运输时效快,越来越多客户选择在西安发货。”李洁说,“此外,通过平台我们还可以及时获取与哈铁在境外段运作方面的信息,为我们前端数据录入和后期与哈铁对接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条件。”
工作人员正在长安号数字综合服务平台预订班列舱位。
以数字化赋能通道建设,实现数据互联互通,为企业“出海”添了底气、增了动力。
“在线实时传递和审核的方式,减少了过去手工传递单据时可能出现的错误,避免了班列在沿途口岸因单据错误而滞留的风险。同时,信息化系统对接也有效提升了班列的运输时效。”西安自贸港建设运营有限公司总经理袁小军说。
“去年以来,我们探索出了新能源汽车、光伏组件从西安到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成列、成套的发运合作模式,大大拓展了我们企业的运送货物品类和‘朋友圈’。”北京欣赛福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总经理李烨告诉记者,“得益于中国-中亚峰会的召开和中欧班列的稳定高质量开行,公司的客户数量和货运量分别增长了20%和30%左右,我们更有信心在中亚国家‘深耕’下去,目前,西安-阿拉木图、西安-塔什干是我们货量最大的两条线路。”
打造国际中转枢纽港
5月21日,记者走进哈萨克斯坦西安码头,一批中国制造的新能源汽车正在被工作人员驶入集装箱,这批汽车将搭乘中欧班列(西安),一路向西,于7天后到达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
今年2月,作为首届中国—中亚峰会重要合作成果之一,由西安自贸港建设运营有限公司和哈铁快运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建设的哈萨克斯坦西安码头正式投运,至今已有超过2万吨的货物在这里中转。
哈萨克斯坦西安码头等待出口的国产汽车。
哈萨克斯坦西安码头占地约100亩,建有货物仓库、集装箱堆区,与西安浐灞国际港站集装箱装卸场区快速连接,可满足集装箱“快送快取”需求,并叠加供应链金融服务,进一步降低中哈贸易成本。
“我们将西安到阿塞拜疆巴库的跨里海国际货运班列,从每周1列的开行频次提升到每周开行5列,计划6月份实现‘天天班’。”袁小军介绍道,“这些班列的组织和运营都依托于哈萨克斯坦西安码头共同组织货物,共同确保、管理班列的运输时效。”
按照国铁集团公布的各城市今年1至3月开行数据,中欧班列(西安)开行1047自然列,同比增长16.7%;发送11.2万标箱,同比增长15.1%;货运量113.4万吨,同比增长13.1%,位居全国前列。
着力构建高效物流新通道,西安浐灞国际港将持续完善现代国际物流体系,服务陕西区域经济发展,为共建“一带一路”作出新贡献。
文/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李欣怡 图/浐灞国际港提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