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千年历史,陕西这片土地孕育着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文化遗产。在新时代,如何向世人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三秦大地灿烂的历史文化,需要各类文化新地标承载历史和风貌,体现文化传承和创意,更凝聚着陕西的品格和精神。
近两年来,陕西不断加速文化场馆的建设,今年不少陕字号文化新地标将带着璀璨的三秦文化,陆续登场。
Shaanxi
陕字号新时代文化地标
这里将最先建成
去年陕历博秦汉馆试开放率先占据了焦点地位,早已锁定大体量级别客流,令人尤为期待今年陕历博秦汉馆以中国主会场身份亮相“5.18国际博物馆日”时,显然将是西安2024年一次重要文化事件。
同样在今年,陕西文化艺术博物院一期计划5月即可投入试运。
陕西文化艺术博物院项目位于西咸新区沣东新城天台路以东、西三环以西、沣东大道以北、阿房南路(规划路)以南,投资总额约18亿元,总建筑面积13.53万平方米。
项目以秦文化为主题脉络,主要建设大秦剧院、秦艺术博物馆、创意街区及配套设施,是一座集文化、休闲、商业等业态于一体的城市文化新地标。
作为陕西省“十四五”重大文旅项目和陕西万亿级文旅产业省级重点项目,陕西文化艺术博物院项目以建设全国首个超大型沉浸式主题演艺剧场为核心,配套建设博物馆、文化体验街区等,打造集旅游休闲、艺术体验、文化展览等功能于一体的文化园区。
项目一期建设阿房宫文化馆(又名“《大秦》剧院”),二期建设艺术馆及文化配套设施。
演艺项目是陕西文化艺术博物院的核心部分,项目地上3层,地下2层,总建筑面积32501平方米,造价5.58亿元。
目前项目一期《大秦》剧院建设进度已完成92%,正在进行室内装修,计划今年5月剧院即可投入试运营;二期正在加快施工。
一期演艺项目《大秦》剧院投用后,将常态化上演大型舞蹈诗剧《大秦》,汇聚国内外一流文化创意、编剧、舞美团队,以“文化+科技”的演艺方式,进一步弥补西安西线文旅演艺市场空白,丰富区域优质文化和旅游产品供给,带动区域整体文化产业全面升级。
Shaanxi
陕西今年加快打造两大馆
同样为陕字号的新时代文化地标,还有陕西美术馆和陕西文学馆。
近日,陕西发改委表示今年将:加快打造陕西文学馆、陕西美术馆等新时代文化地标,持续提升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等服务水平,鼓励延长开放时间,推动文旅惠民平台扩容提质。
陕西文学馆早已在2022年就已经签约沣东新城,可惜一直处于推进状态,本次陕西发改委的表态,预计将加速项目筹建,今年开工指日可待。
陕西文学馆位于西咸新区沣东新城沣河以东、镐京遗址以西的《诗经》起源地,诗经里北侧,规划用地面积30亩,建筑面积约2.5万平方米。
项目定位为立足传播先进文化、服务人民群众,以陕西文学为重心,功能板块包括文学成就展示区、文学创作交流区、文学资料收藏区、文学研究区和文学服务区5大板块,集公共服务、展览展示、文学体验、人才培养、创作交流、收藏保护、学术研究等功能于一体。
陕西文学馆将打造成为体现中华元素、陕西特色的国内一流专业文学馆,全面展示陕西文学成就,面向社会群众提供文学服务的优质平台,成为具有国际水平的重大标志性公共文化设施,高品质的城市文化体验空间,助力做大做强做靓“文学陕军”品牌。
另一个令人惊喜的是此前并未有过太多消息透露的陕西美术馆。
目前,陕西有着2000年建成由张锦秋大师设计的位于长安北路的陕西省美术博物馆,该馆总建筑面积10760平方米,其中展厅面积7600平方米,展线1800米。是我国第一座省级美术博物馆,也是目前我国西部地区规模最大的一座美术博物馆。
2010年末,陕西省美术博物馆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首批“国家重点美术馆” ,该馆现有藏品总量4000余件(套)。
既然已有这座陕西省美术博物馆,为何又要新建呢?是新馆,还是另一个类型的美术馆呢?
设施、空间等等旧建筑的问题自不必多提,在本次提议背后其实还有更深层次的意义。
今年陕西两会上,省政协委员、省美术家协会主席郭线庐建议:推进陕西美术馆立项建设。
他表示长安画派是二十世纪中国美术史上重要的绘画流派之一,但陕西一直没有专门研究、收藏、展示长安画派艺术作品的官方机构或场馆,给长安画派的研究保护和传承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困难。
对此,在2023年省两会上,郭线庐委员向大会提交了《关于加快建设长安画派美术馆》的提案,立案后,省政协提案委员会组织相关委员、专家进行充分调研、论证,最终这份提案交由省委宣传部和省发改委办复。
而陕西也相当重视该提案,据了解,省委十四届四次全会上正式提出“建好陕西美术馆”。全省宣传文化工作会议和年末的省委十四届五次全会上,要求加快推进陕西美术馆建设,打造陕西美术馆等新时代文化地标。
不过,可能是将新建美术馆聚焦于长安画派稍显局限,这也使得陕西考虑的是“建好陕西美术馆”而不是“长安画派美术馆”,因此郭线庐委员提交了《关于推进陕西美术馆立项建设的提案》。
而本次,陕西发改委将已立项的陕西文学馆和陕西美术馆同时提起,今年该项目的落地可能性极大。
Shaanxi
国家级窗口 定档6月
近日,多个来自官方的信息透露,秦岭博物馆预计于今年6月底对外开放。
秦岭博物馆虽然没有陕字号,但将成为国内第一座全面展示秦岭的综合性博物馆和宣传秦岭祖脉文化的国家级窗口。
秦岭博物馆建设项目位于商洛市西大门门户区,仙娥湖北路东侧,紧邻北新街与江滨大道,总建筑面积43788平方米。包括博物馆主建筑22077平方米,非遗展示区4123平方米,文创和游客服务中心5877平方米,广场地下室11711平方米。
秦岭博物馆主要由秦岭展厅、商洛展厅、专题展厅、非遗展馆等部分组成,重点推介展示大秦岭自然生态历史人文、商洛历史文化、地方特色非遗,凸显商洛全域处于秦岭腹地的自然生态优势、秦楚交融的区域文化特点和戏剧之乡、文化绿洲品牌形象。
该项目于2022年初开工,2023年7月1日,随着建筑屋顶最后一方混凝土浇筑完成,秦岭博物馆主体结构实现全面封顶,7月8日,博物馆南广场和西广场向市民开放。
在项目加紧建设的同时,博物馆的展陈工作也在积极推进。自2023年2月起,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联合陕西历史博物馆、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对秦岭博物馆近500件待展文物开展修复工作。
2023年8月,秦岭博物馆面向社会公开征集展品,征集范围为能够反映青、甘、陕、豫、鄂、川、渝“六省一市”大秦岭区域内(特别是陕西涉秦岭地市和商洛)自然地理环境演变、人文历史发展进程的相关实物、图片、影像资料等。征集类别分为自然资源类、历史人文类和生态保护类。
秦岭博物馆的建筑设计,极具创意,当你看到它的第一眼,就不禁为其惊叹。
其建筑设计参考多件古代文物。博物馆建筑外形取自商州东龙山出土的国家一级文物“夏代玉牙璋”,建筑中轴线取形于丹凤古城村商鞅邑城出土的秦代“商”字瓦当,40米通高的玻璃门厅取字甲骨文“商”字酒器,建筑东边缘曲线寓示蜿蜒六百里的商於古道。
在秦岭博物馆建成开放后,将填补商洛博物馆设施老旧、空间狭窄等问题,也将承载重要公共文化地标的职能。
与此同时,秦岭博物馆作为一个集中展示秦岭自然生态、历史文化的重要场所,向公众全面、系统地呈现秦岭的独特价值和魅力,它的建成,无疑是对秦岭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的直接体现。
IXIAN.CN
建筑是书写在大地上的文字,文化地标是地方文脉的重要载体。
陕西这些新时代文化地标的建设和投用,将成为历史的记录者,也会成为时代的见证者,同时能持续为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做足准备。
荣耀西安网(ixian.cn)官方公众号。
编辑:解革
审核:Lyna
监制:号称嬉皮
部分素材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