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人都注册了,还不快来?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长期以来,西安的研发投入强度、技术合同成交额等评价城市创新水平的关键指标,在全国范围内名列前茅,科创实力毋庸置疑。
近期,在安排部署今年重点工作的重要会议上,西安首提“立市之本”——高质量建设“双中心”。可见,接下来,西安对于科技创新的重视和投入将继续加码。
而透过一组最新数据,西安的优势与变化已十分明显。
XI'AN 数据层面,陕西、西安表现抢眼
近日,陕西发布了2023年全省技术合同成交额的最新数据。
技术合同成交额,是衡量地区科技创新水平、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情况、技术市场活跃程度等的重要指标之一,能够直观的观察科创产出情况。
数据显示,2023年陕西全省技术合同成交额达4120.76亿元,同比增长34.95%。
其中,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许可3类合同成交额1097.47亿元,同比增长56.01%;就地转化技术合同35124项,占合同总数的50.38%,就地转化技术合同成交额1601.17亿元,占总成交额的38.86%。
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陕西这一数据为3053.5亿元。这也就意味着,增量超过1000亿元。
而在这其中,西安作为陕西科创主阵地,一直以来都贡献着超大占比。
我们观察到的最新数据是,西安2023年技术合同成交额预计达到3800亿元。而西安2022年的技术合同成交额为2881.30亿元,同样猛涨千亿。
从西安层面来看,西安的技术合同成交数量与金额,一直有着与京沪“拼一拼”的实力。
以较为完整的2022年数据为例。科技部火炬中心网站公布的《2022年度全国技术合同交易数据》显示,北京当年技术合同成交数量95062项,金额7947.53亿元;上海技术合同成交数量37883项,金额3882.13亿元;西安技术合同成交数量64430项,金额2881.30亿元。
数量上,西安排名全国第二,仅次于京;金额上西安排名第三,仅次于京沪,这一年西安也是以2881.30亿元的体量超过了广州。
从西安自身来看,过去10年,西安科创环境、市场活力以及支持力度发生着质的改变。
图表清晰的展现了西安在技术合同成交额上的变化,2018年迈上千亿台阶,近三年增量亦保持着持续增长的态势,2023年的千亿增量更是令人惊喜。
而除过技术合同成交额之外,过去的一年,西安也频频上榜国际、国内创新体系评价榜单,且取得不错的成绩。
XI'AN 科创优等生西安,如何拿出好成绩?
一个优等生的好成绩一定来自于天赋和努力的加成。
西安作为科教大市,数十所本科高校、数百家科研机构、上万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是西安在科技创新领域的家底。而无论是数据还是排名,背后支撑西安亮眼表现的,一定是城市对于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和布局。
2023年陕西与西安均取得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量高达千亿的成绩,离不开的两大重要布局是“秦创原”与“双中心”,以及与之相关的深化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不断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
自2022年底,西安获批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成为继北京、上海以及粤港澳大湾区后,第四个获批建设“双中心”的城市,西安科技创新无疑迈向了新的发展阶段。
随后,陕西省提出秦创原建设要全力支持西安高标准建设“双中心”,形成国家“双中心”与全省“秦创原”两大王牌的互动与融合,为2023年西安科创事业的展开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过去一年,西安“双中心”建设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强化“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的全链条创新体系,在规划面积220平方公里的西安“双中心”建设核心承载区——丝路科学城正在涌动着澎湃动力。
西安科学园作为“双中心”核心区的“主引擎”,据了解目前园区内中科院地环所项目已竣工,空间时频技术研发平台正在进行设备调试,大科学装置高精度地基授时系统完成主体封顶……
中科院地环所 图片来源:西安高新丝路科学城
在2023全球硬科技创新大会上,西安高新区发布了领航者深海光学智能导引系统、微电无人系统领域核心芯片技术、阿秒光脉冲测量技术、铯/铷原子钟以及“启明930”芯片等30项“硬科技重大突破”,展示了强大的创新策源力和引领力。
数据显示,目前,西安高新区已布局2个大科学装置,共拥有全国重点实验室15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达到17家,省级以上研发机构114家。2023年以来,新增国家级孵化器1家、省级双创载体8家,新增市级及以上工程研究中心62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1家,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5085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362家,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彰显。
2023年,也是秦创原由“势”转“能”的关键之年,经过一年的全力推进建设,提前超额完成《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中提出的创新平台、成果转化、企业引育等6项量化指标任务。
加速科技成果就地转化是推动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的重点任务,在成果转化方面,西安通过深入实施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推动了一批优质“科转”项目走向市场。截至去年11月底,培育国家、省、市技术转移示范机构155个,建成市级以上新型研发机构39个,打造“科学家+工程师”队伍65支;组织产学研金协同创新活动113场,累计参与推进科技成果就地转化项目662项。
其中,重卡产业链和轨道交通产业链博士团、钛及钛合金产业链博士团已赴陕西同力重工和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开展合作,并促成了900余万元的技术合同。
2024年伊始,2024创投大会已经成功召开,一股股涌动着勃勃生机的金融力量,正把科技创新“关键变量”转化为西安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西安市创新投资基金作为西安首支百亿规模科创母基金,已投资覆盖西安6大支柱产业。最新数据显示,西安创新基金已决策市场化子基金49支,总规模320.99亿元,投资落地项目403个,带动项目总投资966.84亿元,吸引国家级、省级及西安市级人才349人。
创投大会上,西安还签约了46个项目,其中不乏西安市政府引导基金投资合作签约、西安市人才基金投资项目签约,以及“以投促引”落地项目签约等等。
在对于2024年的布局上,西安要加快推进“双中心”建设在成形起势上实现新突破,首提把高质量建设“双中心”作为立市之本,推动企业成为真正的创新主体,还提出要坚定不移推进创新立市、产业强市、文化兴市战略。
2024年,已然鸣枪开跑,打造国家“创新名城”的西安,将持续彰显“硬实力”。
荣耀西安网(ixian.cn)官方公众号。
编辑:Lyna 审核:解革 监制:号称嬉皮 部分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