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人都注册了,还不快来?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12月21日,商务部发布《关于新一批中华老字号拟认定名单的公示》,388个品牌迈入“老字号”门槛,平均“年龄”达138岁。其中,冰峰、西安饮食、樊记等7个陕西品牌入选。
而在上个月公示的中华老字号复核结果显示,73个老字号被要求限期整改(附条件通过),55个老字号被踢出局。其中,潼关县酱菜食品厂的“潼冠”品牌附条件通过,陕西秦川酒有限公司的“秦川”品牌被移出老字号。
优进绌退之间,国家层面打破了一直被看做是“铁饭碗”的老字号终身制,让诸多老字号感受到危机,这无疑传递出治理老字号乱象的积极信号。新品牌的入围,也意味着那些经历时间和市场考验的品牌,有着成为“老字号”的机会。
而无论是新晋入选的陕西老字号,还是通过复核的陕西老字号,接下来无疑将面对着来自市场和考评体系更大的考验,如何握紧老字号的招牌,让企业因此而更好的成长,这些陕西老字号仍需努力。
Shaan xi 吐故纳新后 陕西还有多少老字号?
经历老字号复核名单公布之后,陕西通过复核的品牌还有24个,其中大部分与食品和餐饮有关,其后便是西凤酒、白水杜康等5个酒水品牌,此外便是一个西北眼镜行。值得注意的是,有11个品牌与西安饮食有关。
从全国层面来看,陕西老字号的数量处于中游水平,相比北京、上海有上百个老字号,陕西的数量较少,而对海南、青海等只有个位数的地方来说,陕西又稍显富裕。
但老字号不在数量多寡,重在品质高低。反观这24个通过复核的品牌,两个明显的特点是地域性限制和规模限制。
简单来说,陕西老字号们的品牌力和知晓度,更多在省内名声响,认可度高,而放到全国市场,褪去情怀外衣后,市场竞争力和吸引力并不出彩。也正是地域性限制带来的影响,使得这些陕西老字号在体量上,难以突破固有规模,创出更大的市场。
此次被亮黄牌的“潼冠”潼关酱菜品牌,红牌罚下的“秦川”秦川酒品牌,处境要更差一些。
再来看新晋入选的后生们,它们的入选,壮大了陕西老字号队伍,也丰富老字号领域,它们能否释放出更旺盛的生命力,我们逐一分析,除过较为熟悉的企业品牌外,我们以了解品牌为主。
西安冰峰饮料股份有限公司
冰峰,是一个有着73年历史的国产品牌汽水,源始于1948年。这是西安人再熟悉不过的一个品牌,因为“三秦套餐”,冰峰成为外地游客必吃的陕西美食。
在陕西市场上,冰峰曾经占据着极大的市场份额,一度打败可口可乐在西安的市场。近年来,为适应市场变化,走向全国,突破单一产品化问题,冰峰的确在不断推出新口味,并且通过联名等方式突破市场。只是,当情怀不断被消耗,在涨价风波、上市失败、大窑“狂飙式”进驻西安市场,当下的冰峰不可谓不焦头烂额。
成为老字号,能否让找回曾经的骄傲,重振市场?需要冰峰从逆境中找到新的出路。
西安饮食股份有限公司
西安饮食股份有限公司是以餐饮服务、食品加工两大产业为支柱的上市公司,同时涉足物业管理、技能培训、文化娱乐等经营。旗下拥有着西安饭庄、老孙家、白云章、德发长、同盛祥、东亚饭店等多个西安知名的餐饮品牌。
作为一家上市公司,其经营状况相对透明。作为“中国餐饮第一股”,西安饮食曾经风光无二,业绩也多年保持盈利。然而,自首次出现亏损以来,公司扣非净利润就再也没有扭亏,这种状态已持续10年之久。根据其三季度业绩公告显示,2023年前三季度营收约5.86亿元,同比增加54.45%,但净利润呈亏损状态,为-6533万元。
需要注意的是,前文我们提到,目前陕西老字号中有西安饭庄、老孙家等在内的11个品牌皆属于西安饮食股份有限公司,而今西安饮食又作为独立品牌入选老字号,在未来管理上,老字号品牌的运用与打造必然面临着更加复杂的需求和投入。
陕西丹凤葡萄酒有限公司
丹凤酒庄葡萄酒
陕西丹凤葡萄酒厂,始建于1911年,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是陕西最古老的工业品牌,为我国工业化生产葡萄酒最早的两个厂家之一。产品多次在国际、国内获奖,并远销法国、瑞典、比利时、日本等国。
2007年,丹凤县委、县政府通过招商引资,由延安嘉瑞工贸有限责任公司通过拍卖方式取得原丹凤葡萄酒厂整体产权后,成立陕西丹凤葡萄酒有限公司,主营业务为葡萄果酒及饮料酒的酿造和销售;葡萄种植示范基地的开发与经营。
公开信息显示,今年1月,丹凤葡萄酒公司与陕西昆仑好客销售分公司再签5000万元销售战略协议,将产品铺向中石油全国2万多个销售网点,预计通过该渠道,全年丹凤葡萄酒销售过亿元。
因尚未看到较为明确的营收数据,因此对该品牌当下的经营状况并不明晰,而对于商洛丹凤县来说,把葡萄酒作为县域培育的首位产业来发展。
可以说是区域龙头的丹凤葡萄酒,期待其成为老字号后,能带来丹凤县的产业崛起。
咸阳鑫响乞丐酱驴餐饮有限公司
乞丐酱驴是李运清先生创立于民国22年,由李鑫先生于2007年申请国家专利注册商标。这是由一间小作坊白手起家的品牌,从第一天只卖出几个馍几碗汤起步经营,已发展成为一家自主研发并且以养殖,屠宰,加工,销售,餐饮服务为一体的肉食品加工餐饮连锁加盟企业。
公开信息显示,乞丐酱驴肉制作技艺已传至第五代,期间经历过高光,也跌落过低谷。2018年前后曾因快速扩张,盈利陷入困境。之后为改变困境,乞丐酱驴肉忍痛关闭多店,对业务进行整理合并。
目前,品牌门店有20多家,包括直营店、便利店、联营店等多种形式,还在大力拓展预包装产品的销售渠道,从机场、商超到直播带货,销售量都在稳步增长。两家公司的年销售额在7000多万元,年加工毛驴4000多头。
西安市大华餐饮有限责任公司
1990年4月5日成立,主要经营产品有樊记腊汁肉、黄桂稠酒、油泼箸头面、腊汁肉揪片、腊汁夹馍、鸡汤馄饨、粉丝汤、桂花醪糟等。
此次入选老字号的是樊记品牌,樊记腊汁肉是由蓝田樊氏家族创下的独门秘方,上世纪初,樊家迁至西安,开始在南院门挑担沿街叫卖自家秘制的腊汁肉。彼时“热白剂子夹凉腊汁肉”(即肉夹馍)是“樊记腊汁肉”的有名吃法之一。
需要注意的是,因“樊记”品牌,西安市大华餐饮有限责任公司与西安“樊家”腊汁肉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曾进行了长达14年之久的归属之争。如今大华餐饮拿下樊记的老字号品牌,就需要肩负起将“樊记”品牌发扬光大的责任。
西安市劳动保护用品有限公司
西安市劳动保护用品有限公司的前身是“西安劳保商店”,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创立。根据劳保商店保存的60年代时期的档案文件中可以得知,那时陕西省每年对于劳保用品的需求量是比较大的,每年都会下达一定的供应任务。据当时的职工回忆,那时劳保商店担负着二级站的工作任务,也就承担着向省内同行业调拨商品的任务。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改建后的劳保商店在原址建起了楼房,经过搬迁合并,第二营业部撤销。“西安劳保商店”这一名称也经历多次更改。
2004年,“西安劳保”对股份合作制改制工作中出现的重大问题进行了纠偏,又于2007年在确保绝大多数职工利益、确保股东利益、确保企业发展的“三个确保”原则基础上改制为有限公司。
经过六十余年的实践积累,为了适应市场需要,“西安劳保”不断引进、增加劳动防护商品的种类,提高劳动防护用品的档次,成为多家国内外知名安全产品品牌的代理商和地区经销商,还与网络平台合作,成为跨境电商。目前,产品已远销亚洲国家、非洲国家及欧美、澳洲等发达国家市场。
陕西泸康酒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泸康酒业始建于1951年,在继承传统酿造技艺的基础上,相继打造出特色鲜明的“泸康”“开缸酒”“汉水春”“安康”等系列白酒品牌,“泸康”牌系列白酒具有酒色清亮、窖香浓郁、绵甜爽口、回味悠长的特点。
1998年元月,公司职工出资入股买断国有资产,实施第一次企业改制,原安康酒厂整体改制为安康泸康酒业有限公司。2002年11月,公司进行第二次改制,形成了以白酒生产经营为主体,兼有家电营销、饮料果酒及纯净水生产等多元化的发展格局,目前是安康市富硒食品产业链链主企业。
目前企业总资产1.5亿元,年产量逾万吨,年实现销售收入1.8亿元,是年上缴税金2000万元以上的国家中二型企业。
综合看来,此次公示结束后,陕西将新增7个老字号品牌,加之24个通过复核的老字号,陕西的老字号品牌将达到31个。
而我们也期待“潼冠”品牌在经历整改后,能够通过审核重回老字号榜单。
Shaan xi 陕西老字号 如何才能经久不衰?
需要老字号们认清一个非常残酷的事实:不是老字号就能活下来,而是活下来的才有可能成为老字号,但成为老字号也不意味着就拿到了“免死金牌”。
老字号是我国工商业发展历史中孕育的“金字招牌”。商务部在2006年和2011年先后认定两批共1128个中华老字号品牌,其中,有701家中华老字号创立至今超过100年。从行业看,老字号广泛分布在食品加工、餐饮住宿、居民服务等20多个领域。
经历10余年的发展,而在今年,再次打开了老字号的“防护栏”,其中的优劣被摊在了聚光灯下,不可否认,近年来的老字号发展的确走样了,虽然目前看来,经营不佳是这批“中华老字号”们被摘牌的最大原因,但在背后,却表现出问题的复杂多样。
有发生在“稻香村”身上的商标冲突;有张小泉深陷“拍蒜断刀门”事件使其产品质量受到质疑,品牌受到巨大冲击;也有上海老半斋管理规范和产品与服务品质问题,消费者对其差评频频……
而陕西的秦川酒摘牌,即是经营不善。随着西秦酒厂先后多次改制,“内耗”不断,2004年酒厂难以维持,西安旺翼投资有限公司零租赁宝鸡西秦酒厂的全部资产,重新组建成立了陕西秦川酒业有限公司,并于2005开始正式经营秦川酒。但到了2011年,作为“中华老字号”申请主体的秦川酒业就因经营不善、无人管理,被吊销营业执照,且欠下了巨额的债务。
在长达十年的“老字号”庇护下,部分老字号躺在功劳簿上丧失了前行的动力,产品市场化适应、服务品质等等出现停滞不前和乱象。
当国家层面决定出手,则意味着整治已然拉开序幕,今年来商务部频频在老字号管理与发展上大动作出手,就是明显的信号。
老字号的优势在于“老”,老品牌、老技艺、好信誉、好口碑。但老字号的不足,一定程度上也源于“老”,可能存在观念老化、机制老化等问题,特别是在年轻群体中的接受程度不够高,难以满足当前消费升级和时代发展需要,“摘牌”亦是激励更好发展的警示。
其实不光是摘牌的老字号,对于很多当地老品牌的消失,大众常常表现出惋惜,更反映出老字号在人们心中的分量和寄托的期许。
长期以来,本土品牌做大做强、走出陕西,一直是我们持续讨论的话题。
从一家小店到扩店做大、开拓市场,是很多西安本土品牌的发展路径,但不少陕派创始人们常常缺乏现代化管理思维,更倾向于“自给自足”的发展,而缺少市场化运营管理的考量,使其很难走出陕西。
无论是当初冰峰计划通过上市融资扩大国内市场,还是西安饮食在外省开店,进军做预制菜产业,的确都是迈出陕西的勇敢尝试,在为企业经营谋求增长的同时,推出陕西品牌。
只是在走出去的路上,需要解决的不仅是产品如何适应大众口味,突破区域性,更需要引入商业思维、经营模式、宣传方式等方面的变革。
追求更新颖、更年轻的营销方法,是陕西不少老字号品牌必修课。正如一些西安的新兴品牌,茶话弄在饮品市场上的突围,可复美在医用护肤上的引领……除了自身产品特色外,品牌塑造的主动求变也是助推其走向更远的核心竞争力。
在当下支持国货的消费趋势和氛围中,陕西品牌有着走出去的机遇,但如何抓紧这机会,需要品牌们从多方面综合考虑。
再回归到老字号榜单话题,此次复核结果也并非“一劳永逸”。
年初商务部等5部门印发的《中华老字号示范创建管理办法》明确提出,未来原则上每3年认定并公布新一批次中华老字号名录,原则上每3年对中华老字号开展复核。
这意味着,通过复核、现存“站稳脚跟”的中华老字号品牌,也需要每3年接受一次KPI考核,经营上必须紧跟发展的步伐。
荣耀西安网(ixian.cn)官方公众号。
编辑:Lyna 审核:解革 监制:号称嬉皮 部分素材图片来源于网络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