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入验证码,即可复制
微信扫码关注,即可获得验证码
只需要3秒时间
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汉中] 探源中华文脉·发现宝藏陕西之汉中篇:汉风汉韵 源远流长

2379 0
发表于 2023-8-11 13:27: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陕西

西安人都注册了,还不快来?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8月9日—10日,“探源中华文脉·发现宝藏陕西”网络主题活动媒体采访团走进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汉中市,大家一起参观了城固县张骞纪念馆,拜谒丝路开拓者、了解丝绸之路的“前世今生”;探访汉中市博物馆,感受中华灿烂文明;前往千年古县南郑品味国家级非遗汉调桄桄的梨园雅韵、观摩体验国家级非遗汉中藤编的匠心技艺;走进兴汉胜境景区,欣赏大型汉文化主题经典历史故事《汉颂》和《天汉传奇》的倾情演绎。






汉中城固县:回望“凿空”之旅,聆听千年丝路回响
在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张骞纪念馆内,林木荫翳、花草繁茂,随处可憩可游,研学参观的游客络绎不绝。纪念馆东区整体以献殿为中轴,对称分布,献殿内置张骞塑像及汉简,东西配殿为展室,利用绘画、照片、拓片、沙盘、视频等手段,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了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重大历史事件和张骞不平凡的一生,以及“丝绸之路”在中西文化交流中的巨大作用。西区为综合展示区,依据城固县文化遗产和馆藏文物特点,设置了汉上名城—城固、叩古宝山、城固出土青铜器、两汉城固历史文化、西北联大在城固及廉政教育6个主题展,上展文物400余件(套)。






2014年,“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张骞墓也正式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陕南第一处世界文化遗产。张骞墓位于城固县博望街道饶家营村,墓冢呈覆斗形,占地约933平方米,墓冢南面共有四通石碑。在墓冢南侧的不远处,还有一对沉睡两千多年的汉代石兽,默默守护着主人。作为“丝绸之路”的人物代表,时至今日,张骞敢为人先、开拓进取、忠于使命的精神不断地被后人以各种形式诠释、丰富和升华。






汉中南郑区:非遗“老手艺”为乡村振兴赋予“新动能”
一声古腔穿越千年,唱念做打百味人生。汉调桄桄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汉水流域方言音调和击节乐器——桄桄子(即梆子)定名,与京剧、秦腔相提排名,属梆子腔系。唱腔结构为板式变化体系,音阶为综合性七声音阶,调式为七声音阶的“徵”调式间“宫”调式。汉调桄桄博采众长,吸收秦腔、川剧、碗碗腔之长,与汉中方言和民间音乐结合而形成的梆子声腔,唱腔既有秦腔的高亢激越之美,又有陕南地方音乐悠扬委婉之美,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目前,“汉调桄桄传习基地”在南郑区有5所、汉台区1所、略阳县1所。与此同时,汉调桄桄传承发展中心与陕西理工大学艺术学院联合开设汉调桄桄选修课,把“戏曲进校园”活动与学校文化建设相结合,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打造办学品牌,也培养了大批汉调桄桄戏迷。






汉中南郑区:非遗传承人 用青藤草编出的致富路
给西班牙奢侈品牌制作近万把棕编小扇子作为赠送VIP客户的礼物,为美国一家汽车公司制作老爷车前挡板……这正是地处巴山腹地的南郑区黄官镇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汉中藤编项目代表性项目良顺藤编的杰作。






在良顺藤编的编织车间里,多个藤编工人正在加紧制作近期的藤椅订单。只见他们手指上下飞动,丝丝环扣,将一根根藤条穿过椅背骨架,不时用手指压一压来确定藤芯是否收紧,看一看椅背图案的编织是否整齐、精美。






近年来,南郑区在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进一步弘扬传统技艺,依托省级非遗项目藤编和棕编,以及扇编、竹编、手工艺编织等传统产业项目,按照“传承人+培训班+小庭院+合作社”的产业模式,通过园区产业聚集、庭院自主加工、企业订单带动、电商助力销售的方式,吸纳低收入农户、“三类人群”、易地搬迁群众等重点群体,在“五编”生产、加工、销售和物流各个环节就业,实现产业振兴、群众增收。同时加强与西安美术学院和西北工业大学等高等院校的联系,成立研学基地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合作研发新产品。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也越来越注重电商平台的开发利用,拓宽销售渠道,生产的各类藤编产品畅销海内外,给企业和村民带来了巨大财富。






汉中市博物馆:汉风汉韵 源远流长
汉江两岸星罗棋布的石器时代遗址、湑水河畔商代精美绝伦的青铜器、汉家肇始风云际会的诸多史迹……历史长河流过历史名城,留下众多珍贵印记,汉中市博物馆贮藏了这些珍贵印记,展示了城市的历史文脉。 汉中市博物馆由古汉台、拜将坛、饮马池三处历史遗存组建, 是汉中市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最核心的组成部分。其中的国家一级文物“石门十三品”被誉为国之瑰宝,更是“书”和“刻”两者的最高艺术结晶。






由自南而北逐级升高的三个院落组成,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相继修建了石门十三品陈列室、褒斜古栈道陈列室、东西华亭、北大门仿古建筑群,重修了望江楼、桂荫堂,整修了庭院园林,形成了以明清建筑以主的园林式风格。古汉台的最高处,是一座三层高楼——望江楼,它就是南宋时修建的天汉楼。望江楼高17.5米,融南北建筑之长,清末民初建筑风格,是汉中标志性的古建筑。






汉中兴汉胜境景区:华夏儿女的精神故乡,汉文化的世界级名片
汉文化博物馆位于汉台区兴汉胜境景区内,是一座庄严、恢弘、大气的汉文化建筑群落。浓缩千年汉文化,以“秦砖汉瓦”为基石,将汉乐风华与盛世风雅极致呈现。






汉中是两汉三国文化的主要发祥地,素有“汉家发祥地,中华聚宝盆”的美誉。兴汉胜境是一座集汉风景点群、汉风商街群、汉风博物馆群、汉风酒店群、汉风餐饮群和汉风演艺等于一体的汉文化集合地。走进汉文化博览园,就像是走进了一座汉代的宫殿。兴汉展览馆内,将汉中这座拥有丰富历史的小城做了详细的历史展示,从图片、模型,到物品和用具,都展现了汉中千百年来的发展历程和人文情怀,不仅能了解汉中的历史,还能感受到汉文化对于这座城市的影响。






兴汉胜境大型汉文化史诗长歌《汉颂》以春秋到东汉时期九百多年历史为时间线,以西汉史学家司马迁为人物脉络,通过其所看所感,展现了一幕幕或浪漫、或悲壮、或激昂的汉文化主题故事。360°环形剧场可容纳1098人观演,突破性地以环幕、威亚结合环形视觉投影全方位打造沉浸式虚实结合的观演特效。






兴汉胜境大型汉文化水上实景演艺《天汉传奇》,以汉文化博览园为背景,在汉源湖水面上进行实景表演,每场可容纳2000余人同时观演。以“汉水神女”降临人间为故事主线,通过“敬天祈福、神女降临、宣威怀远、大汉荣耀、汉人老家”五个篇章讲述了两千年前辉煌的大汉盛世。






兴汉胜境用“汉文化”作基底,“绿色生态”为辅,用沉浸式体验与实景展览和演出的形式创造出的新文化业态与消费场景,让游客切身感受到“文化、商业、旅游”三位一体相融合的利好所在。




汉中市有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地域性和乡土特色的风土民情相融共生,构成了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作为一种弥足珍贵的“活”文化的“非遗”,不仅见证了勤劳质朴的汉中人民的创造力,更是汉中宝贵的文化财富。通过两天的走访,媒体团成员们深深感受到,汉中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城市,积累、传承了丰富的物质文化和文物资源,为新时代新征程再创辉煌提供了独特的发展优势。
【图文编辑:赵薇丽】

无痛不快,无苦何甜,活着,本就是一种修行。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12377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0

免责声明:本网站不承担任何内容提供者的信息所引起的争议和法律责任,联系侵删

Copyright © 2001-2024 荣耀西安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11000591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0104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扫一扫下载客户端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