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人都注册了,还不快来?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今年1月底西安《2023年八个方面重点工作任务分工推进方案》印发,这份决定今年西安要干什么,要怎么干的重磅文件,明确表态:“北跨”要全面启动!
彼时这句话还藏在文件的深处,大众更关心的是GDP、春节旅游等数据,何况大众印象中“北跨”不是很早就启动了吗?
而2023年全程提速的西安,在仅仅半个月后就用相关实施方案的制订和150个项目的开工,用行动告知为何今年是“北跨”全面启动之年。
XI'AN “北跨”为何今年全面启动?
自2018年《大西安2050空间发展战略规划》首次提出“北跨、南控、西进、东拓、中优”空间发展战略,“北跨”战略经过不断调整,并与西安都市圈规划相融合,“十四五”规划改为“北跨、南控、西融、东拓、中优”,成为近年来西安空间发展的总纲领。
不变的是“北跨”渭河的决心。
而“北跨”的意义并不仅仅是打造一条单纯的工业走廊,西安“十四五”规划中对“北跨”的描述,排在前面的是生态环境、交通路网、城市功能、公共基建,最后才是产业布局。
这也意味着跨渭河发展,是要打造一片既能承接产业,也能聚集人口的全新区域。
但产业的布局无疑是基础,西安实施“北跨”战略多年,建设了渭北工业集中区的高陵、临潼、阎良等三个工业组团,托管区西咸新区的空港新城、泾河新城、秦汉新城也在渭河以北,这些区域共同在渭河以北形成了一条包括汽车、现代装备、通用航空、新材料等在内的先进制造业发展走廊,也是西安先进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承载区。
有了足量产业基础,和足够撬动板块的发展潜力,最重要的是要有足够便捷的交通,这也是在大众认知中“北跨”步伐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快的原因。
西安在尚未公布的相关方案中,也明确表明了全面启动“北跨”的背景:
渭北区域拥有良好的交通、土地、产业、人口条件,已经形成汽车、航空航天、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等多个产业集群,渭北工业大走廊初具雏形。
随着“引汉济渭”工程和东庄水库等重要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动工,根本上改变了渭北区域的水资源条件,能够支撑形成新的增长极。
渭北区域作为西安实施“南控、北跨、西融、东拓、中优”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的重要节点,区域空间广阔,基础条件优越,是西安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优化格局、提升能级的最大潜力空间。
另一方面,从过去数年的西安发力方向和经济实力可以看出,在广袤的渭河冲积扇平原全力且大手笔的投入,着实有点力不从心。
实际上,今年全面启动“北跨”,也源于其他方向的空间战略都取得了一定基础和成绩。
“南控”不必多说,西安“北轻南重”的格局形成多年,文旅有曲江,经济有高新,如今丝路科学城正在火热建设之中,并在今年获得了“双中心”核心承载区的殊荣。
从“西进”转变的“西融”,2021年西安实现了全面代管西咸新区,秦创原总窗口也放在西咸新区,今年1号线三期预计通车,成为货真价实的跨市地铁。
“东拓”则得益于全运会,国际港务区和浐灞获得巨额资源投入,而9号线的开通,临潼与多区签订共同发展协议,同时,西安进一步提出西渭一体化。
“中优”则相对缓慢,主要受困于老城区改造艰难,但也新开了6号线二期,打造了易俗社文化街区,推进碑林博物馆改扩建,印发了《西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20—2035年)》。
其余方向的战略达到一定目标后,“北跨”也伴随着西安都市圈的推进而全面启动,恰逢其时,势在必行。
而一旦确定,西安这台庞大的机器,也全力运转了起来。
XI'AN 首次透露“下一个万亿”目标
城市发展,规划先行。
据了解,西安市已制定《西安市推进“北跨”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西安市推进“北跨”发展空间规划纲要》等一系列实施方案,正在征求意见。
目前虽未公示,但已透露的部分目标颇为重要,如上文给出的实施背景。
这些《方案》将锚定产业强市目标,统筹推进“北跨”发展,全面启动、完善产业发展规划,坚持以城带产、以产兴城、产城融合,持续优化存量、引入增量,加快形成渭河南北呼应、交通贯通成网、业态融合互补、渭河成为城中河的拥河发展模式,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西安实践、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注入强劲动力。
同时,我们也发现西安首次划定“北跨”具体范围。
区域范围:
主要涉及高陵区、阎良区、临潼区、西咸新区直管区等渭河北岸各板块,以及渭河以南相关区域,重点区域总面积1410平方公里,2020年底常住人口133.37万人,地区生产总值1127.28亿元。
在总体要求和功能定位上,“北跨”战略也承载了西安对未来十年甚至更久的畅想,尤其是“西安下一个万亿级经济体量”的表述,而西安进入“万亿俱乐部”后的下一个目标就是“两万亿俱乐部”,这也意味着“北跨”区域的重要性和投入资源数量,都将大幅提升。
总体要求
紧紧围绕“六个打造”奋斗目标,加快“北跨”区域创新驱动发展,构建创新引领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产城融合、三产融合、三生融合,改善生态环境,推动绿色发展,打造宜居宜业新样板,使“北跨”区域成为有效支撑西安下一个万亿级经济体量和高品质生活的重要载体。
功能定位
打造中国式现代化西安实践的典范、探索创新城市发展模式的示范、建设创新引领的策源地、打造先进制造业新高地。
对于目标,《方案》给出了初期目标年限——2025。
率先打造渭河南北和渭北区域东西向立体化、高质量交通网络,推动中心城区与渭北区域建立更加紧密的高效率通勤体系;
打造“双中心”“北跨”科创走廊,建设成为创新引领的先进制造业新高地,形成西安高质量发展新的区域增长极;
形成以产城融合为导向,推动产业功能与城市功能有机融合、生产生活生态功能复合,实现宜居宜业高标准高品质;
推进区域一体化营商环境建设,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实现区域经济总量较2020年增长50%,将渭河两岸和渭北区域打造成为交通高效便捷、生态宜居宜业、功能配套齐全、充满创新活力的产城融合现代新城和新型城镇化的西安典范。
3年后,“北跨”区域经济总量能否突破1500亿,这并不是个艰难的目标。
而如何实现这一战略目标,西安重点将在“八个系统推进”上发力。
系统构建“北跨”发展空间新格局:加快创新城市发展方式,坚持以人为核心、集约高效的发展理念,实施“东西牵引、重点突破、南北联动”发展行动,构筑更高效开放、更创新合作、更健康活力、更绿色安全的空间新格局,全面提升“北跨”区域综合承载力和竞争力。
系统构建“北跨”高质量现代产业体系:坚持优化区域产业链布局,把实体经济特别是先进制造业做实做强做优,开展产业链联动协作行动,构建大中小企业配套、产学研用协作、上下游企业共生的产业生态格局,提升产业能级和核心竞争力,打造西安经济发展的新中心。
系统打造“北跨”科技创新中心:落实“双中心”建设国家战略,发挥秦创原创新驱动引领作用,打造“北跨”科创走廊,提高区域创新能力,实现创新链、产业链有机融合,突破关键核心技术,赋能产业转型升级。
系统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基础设施水平和服务能力,完善航空门户枢纽功能,建立综合交通网络体系,保障“北跨”区域生产生活用水、用电需求,推广新型基础设施,提升产业、人口综合承载力。
系统推进区域开放合作发展:做优开放通道、做好开放平台、做大开放载体,加强区域内各主体间开放合作,提升渭北地区的知名度、参与度和影响力,辐射带动周边区域发展。
系统提升公共服务质量水平: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扎实办好教育、医疗、文体等民生实事,不断提升区域吸引力,增强人口吸纳能力,将渭北地区打造成为城市宜居新天地。
系统推进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推进乡村建设,大力发展都市现代农业,提升农业供给质量和水平,走出一条西安特色的城乡融合发展新路。
系统构建绿色循环发展方式:加快绿色转型发展,全方位全过程推行绿色建设、绿色生产、绿色流通、绿色生活、绿色消费,保护生态环境,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家园。
XI'AN 千亿投资大手笔助推“北跨”
“北跨”战略的实施对于拉大西安城市骨架,扩容城市经济增长空间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方案》末尾,关于如何实施,给出了高规格配置。
强化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建立“北跨”一体化发展机制,建立工作体系和任务清单,争取国家和省级政策支持,强化重大工程项目支撑,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增强项目建设要素保障等。
又见“一体化”的表述,显然西安对于将“北跨”所涉及各区域的整体发展极为看重,同时对项目的重视也让首次以“北跨”为名的开工仪式规模极大。
2月15日,2023年西安市推进“北跨”发展重点项目集中开工仪式正式举行。
此次推进“北跨”发展集中开工的项目150个,总投资1324.63亿元,年计划投资374.96亿元。
包括先进制造业项目42个,总投资417.57亿元,年计划投资112.95亿元;服务业项目8个,总投资97.48亿元,年计划投资28.58亿元;城建及基础设施项目64个,总投资442.56亿元,年计划投资101.83亿元;生态环保项目5个,总投资3.77亿元,年计划投资2.05亿元;社会民生项目31个,总投资363.25亿元,年计划投资129.55亿元。
这些项目中,既有空天·未来高科技产业园、秦创原·秦汉大健康产业园、生命科技产业园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也有北辰大道北延伸、水流路跨灞河桥、西阎快速路上跨北环线桥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还有北屯安置房二期、空港幸福里、燕园秦汉科教园、泾河新城中小学素质拓展中心等民生保障类项目。
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促进区域融合发展,疏解中心城区功能,推进基础设施完善和产业延伸,为西安市推动实施“南控、北跨、西融、东拓、中优”空间发展战略、建设更高能级的国家中心城市提供有力支撑。
“北跨”发展,交通先行。
今年西安市围绕“北跨”,将实施48项市政基础设施项目,总投资102亿元,年度计划投资30亿元。
去年11月,国道210西安过境下大寨至侯官寨公路项目开工建设,计划2025年10月建成通车。
作为西安“北跨”发展、连接市区与渭北工业走廊之间的重要交通设施项目,目前,西安地铁10号线一期工程全线17座车站已全部封顶,盾构区间、明挖区间、暗挖区间均已贯通,下一步将转入车站附属结构、轨道施工等工序。
地铁10号线一期工程南起未央区杨家庄,北至高陵区水景公园,是连接主城区与渭北区域的轨道交通快线,对优化城市总体空间布局、实现“北跨”发展战略,推动区域融合发展,促进沿线产业升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那么西安对“北跨”的全力以赴,是否会对地铁四期规划线路有所影响,我们将持续观察。
作为西安市推进“北跨”发展的重要项目,尚华路东侧规划路项目于2月15日正式开工。项目计划建设年限为2023年-2024年,项目建成后,将有效缓解北客站区域交通拥堵,方便周边群众出行。
而总投资305亿元的渭河南岸企业总部区域基础设施及配套项目也在同一天动工。
该项目规划占地面积约12平方公里,在国际港务区占地面积约7.7平方公里,在高陵区占地面积约4.3平方公里。其中,国际港务区今年计划投资60亿元,主要建设“三横七纵”市政道路、330千伏高压线落地迁改及电力设施、渭河两岸绿化提升、河道疏浚等基础设施项目,以及群众安置房等配套项目。
IXIAN.CN
“北跨”筹备多年,今年终于跨出关键一步,进入全面启动阶段,可预见的未来中,渭河以北将掀起一浪比一浪高的建设热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