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入验证码,即可复制
微信扫码关注,即可获得验证码
只需要3秒时间
12下一页
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资讯] 西安全面代管之后,西咸新区统领性规划终于出炉!

43214 24
发表于 2023-2-21 10:45: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陕西

西安人都注册了,还不快来?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国土空间规划作为区域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因此,国土空间规划的基本敲定,是指导下一阶段区域方方面面发展方向的基础,同时,也关乎着各单位、企业,以及群众的利益,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作为国家级新区,西咸新区的发展一直站在聚光灯下,新区全域涉及西安、咸阳两市所辖7县(区)23个镇街,规划过程中所要考量的方面,所遇到的问题自然倍加复杂。而其国土空间规划成果,又关乎着西安-咸阳一体化发展,因而备受关注。

2月13日,西咸新区在其官网发布《西咸新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草案公示,为我们揭开了这片区域的蓝图。

640

XI'XIAN
  西咸新区概况

西咸新区全域面积900.21平方公里,2021年6月根据《关于西安市全面代管西咸新区的指导意见》划分为直管区和共管区。其中直管区733.59平方公里,共管区166.62平方公里,本次规划范围为直管区(涉及6县(区)19个镇街)

640
根据新区最新统计资料,2021年新区直管区常住人口103.6万

2021年西安全面代管西咸新区后,新区直管区GDP达到590.13亿元,第一产业增加值40.22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221.24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328.67亿元。

此次《规划》围绕助力西安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推进西安-咸阳一体化发展、积极融入西安都市圈和关中平原城市群建设,促进新区国土空间有效保护、有序开发、高效利用为主线,对西咸新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要素配置、区域协同、整治修复、文化传承、国土安全等作出的总体部署和统筹安排。

《规划》是新区加快建设“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总窗口、西安都市圈极核区(发展极、城市核)的空间保障,是全面实现创新城市发展方式的关键举措,是指导城乡各类开发建设活动、开展国土空间资源保护利用与修复、制定空间发展政策和实施国土空间规划管理的空间蓝图,是编制相关专项规划和详细规划的法定依据。

640

荣耀西安网(ixian.cn)摘取《规划》草案中大众较为关心的内容进行梳理展示,以供大家参考讨论。

导读
明确空间发展目标与战略
构筑高质量开发保护格局
构建优质高效的农业空间
塑造绿意盎然的生态空间
营造集约高效的城镇空间
建设创新型现代产业高地
提升公共服务与环境品质
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
夯实通达韧性的基础支撑


XI'XIAN
  明确空间发展目标与战略

西咸新区主动承接国家战略部署及国家级新区发展责任,创新城市发展方式,发挥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枢纽的核心地位,发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总窗口的资源优势,打造西安都市圈极核区,助力西安国家中心城市和西安都市圈核心区建设,综合建设成为:向西开放的重要枢纽、西部大开发的新引擎、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范例。


核心职能

一带一路超级枢纽核心区
发挥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国家临空经济示范区的政策优势,依托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参与和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促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核心功能承载区
围绕建设“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总窗口,加快布局大科学装置、大学和科研机构、国家实验室等交叉研究平台、各类研发和技术中心、产业园区等创新及产业资源,以科技创新促进产业聚集和两链融合。

西部区域一体化发展先行示范区
进一步提升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的发展内涵,促进西咸新区与西安主城区、咸阳主城区共建高质量发展的西安都市圈核心区。

大遗址文化创新展示区
加强西汉帝陵、周秦都城为核心的大遗址整体格局的保护与传承,构建生态文化为一体的城市活力公园带。积极推进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工作,创新大遗址展陈方式,培育文化产业空间。

640

规划目标

到2025年,基本建成“现代化西安都市圈新中心”
西咸新中心基本成型,“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总窗口建设成效显著,“3+7+N”现代产业体系更加成熟;生态环境质量和公共服务水平持续改善,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格局初步形成;逐步推进大遗址公园建设,文化遗产保护取得新进展。

到2035年,全面建成“高质量西安都市圈极核区”
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质量、土地节约集约效率日益提升;世界级遗产公园体系基本形成;创新能力和产业实力大幅增强,“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总窗口、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区域影响力进一步扩大;西安-咸阳一体化基本实现,创新城市发展方式形成国家示范。


发展战略

双向开放战略
依托空港新城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及自贸区建设,与西安、咸阳共同打造临空经济带,增强陆港、空港物流枢纽能级,打造成为“一带一路”进出口贸易通道的重要节点。

创新驱动战略
建设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总窗口,依托西安交大、西工大等高校及研究院所,抓紧布局大科学装置、国家实验室及多学科研究平台,力争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核心功能承载区。

区域融合战略
共同助力西安都市圈核心区建设,深入推进西安-咸阳一体化发展,促进西安与咸阳区域间互融互通,强化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城市功能、历史文脉等资源要素系统集成和高效协同。

品质提升战略
统筹渭河、泾河、沣河等河流系统,建设高品质城市蓝绿开敞空间和绿道体系。加强民生保障和社会建设,构建15分钟社区生活圈。加强对丰镐、秦咸阳城、阿房宫、汉建章宫和西汉帝陵等大遗址的保护与展示。

640

XI'XIAN
  构筑高质量开发保护格局


国土空间格局

西咸新区将形成“一轴、两廊、三河、四极、五组团”国土空间总体格局。

640

统筹划定三条控制线

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
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全域统筹协调西安都市圈核心区内永久基本农田布局,以维护粮食安全底线为前提,西咸新区直管区划定永久基本农田66.67平方公里(10万亩)

生态保护红线
基于西安、咸阳以渭河流域治理和保护为核心构建的区域生态安全格局骨架,将渭河、泾河沿岸等具有潜在生态价值的区域纳入生态红线保护范围,西咸新区直管区划定生态保护红线19.99平方公里

城镇开发边界
基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城镇发展诉求和潜力,以推进西安、咸阳两市一体化发展为首要任务,围绕“三统筹、八统一”推进全域空间要素统筹,西咸新区直管区划定城镇开发边界357.86平方公里


XI'XIAN
  构建优质高效的农业空间

西咸新区将构建“两带两区多园”的农业生产空间。

两带
五陵塬现代农业农村发展带,泾河现代农业农村发展带。重点布局五陵塬都市现代农业、观光体验、休闲旅游、一二三产融合等特色农业;重点布局泾河临空农业、设施农业、蔬菜园艺、观赏园艺等特色农业。

两区
现代高效农业区,都市农业发展区。推进泾河新城高标准农田建设,新建空港新城、秦汉新城高效农业示范基地;推动渭河南岸都市农业示范区建设,发展绿色农业、观光农业、景观农业、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基地。

多园
布局生产型农业园区、农业科技型农业园区、博览展示型农业园区等园区。以沣东花卉苗木产业、沣西时令水果和蔬菜、泾河苗木蔬菜和茯茶产业、空港蔬菜和时令水果产业以及秦汉水果和畜禽养殖等特色产业为依托。

640

严格落实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

加强耕地数量、质量和生态“三位一体”保护
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严格保护永久基本农田。采取“长牙齿”的耕地保护硬措施,严格落实耕地保护责任。

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严控耕地转为其他农用地,实施“进出平衡”,防止耕地“非粮化”。开展全域综合整治,统筹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耕地质量提升、耕地集中连片等工作。


差异化引导村庄分类发展

按照集聚提升类、城郊融合类、特色保护类、拆迁撤并类四大分类,因地制宜,差异化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640
XI'XIAN
  塑造绿意盎然的生态空间

西咸新区将构建“两廊、多带、多节点”全域生态保护格局。

两廊
以渭河、泾河两条河流为主脉,对接区域生态系统构建需求,对河流常水位及两侧具有重要生态功能的区域进行保护。

多带
保护以沣河、沙河、新河、太平河为主的水系廊道、以交通干线和灌渠体系为主的隔离绿廊、依托于渭北帝陵带的人文生态廊道。

多节点
提升斗门水库、泾河湿地公园、渭河湿地公园、农田集中区以及城区大型公园绿地的生态功能,缓解城市开发热岛效应、城市内涝等问题。


生态系统修复

统筹推进水体生态修复、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及强化动植物栖息地营造,系统提升西咸新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水体生态修复
推进渭河、泾河、沣河、太平河等重点水体的综合治理,定期底泥疏浚,实施重点河段补水,保留生态驳岸并开展两岸生态修复,严格管控沿线污废水的排放。

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开展西咸新区北部塬边、泾河沿线、渭河沿线水土流失重点区生态修复,通过人工造林等,恢复裸露地林草植被,通过河道整治、淤地坝建设等,减少水土流失。

强化动植物栖息地营造
以西咸新区指示生物白鹭等为重点,优化水系、林带廊道位置、宽度及相互关系;营造溪流、浅滩等浅水地带等生态节点,与周围乔木林结合,保证廊道延续性。

640

保护与管控

有效保护利用林地资源
严格林地用途管制,强化林地保护,构建渭河、泾河、沣河、斗门水库周边多林种、多功能流域防护林带,加强城市周边、城市各板块之间绿化带建设。

优化廊道绿化工程
结合生态安全格局,对重要河湖水系、高速、道路绿地进行优化,塑造多层次防护林带和景观林带;积极推进城市绿道建设,串联公园绿地,形成网络化体系。

加强湿地资源保护
完善湿地保护制度,强化湿地管理;实施渭河、泾河、沣河等湿地保护修复工程,恢复滨水植被群落,重塑自然岸线、深潭浅滩和泛洪漫滩;以沣渭湿地、新渭沙湿地、泾河湾湿地、渭河湿地等滩涂湿地为核心,建设多类型、多层级、多功能湿地公园保护体系。


XI'XIAN
  营造集约高效的城镇空间


全力推动西咸新中心建设

科技创新引领轴
通过高标准构建南北沿复兴大道纵贯沣东新城、秦汉新城和空港新城的新轴线,塑造现代西安形象新标杆。

发挥西咸新区国家创新城市发展方式试验区的综合功能,培育金融贸易、总部商务、科技创新、文化创意等城市核心功能,推动世纪大道、沣东中央商务区等标志性工程率先建成,加强与西安、咸阳中心城区在功能承载、交通联系及公共服务建设等方面的协同,形成与西安中心城区差异化的发展方式,共建都市圈核心区强有力的“双中心”。

640

推动边界地区融合发展

四极
“枢纽极”:围绕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协同咸阳经开区、空港新城、秦汉新城,打造陕西省内陆改革开放高地的前沿阵地和国际贸易通道的核心支点,实现临空经济高质量发展。

“创新极”:围绕“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总窗口,协同咸阳高新区、西部科技创新港、西安鄠邑区,打造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核心载体,成为带动全省创新发展的核心引擎。

“制造极”:依托西安渭北制造业走廊,协同泾河新城、西安泾渭工业园、咸阳三原高新区,打造陕西省重要的千亿级先进制造基地,为汽车产业、重型装备制造、新能源产业等产业链集群预留发展空间。

“科技服务极”:围绕西咸新区斗门水库片区,协同西安高新区、西安科学城,打造陕西西安争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主要承载区,建设西安都市圈高质量发展的强力引擎。


推动新城特色化、差异化发展

按照新区定位的总体要求,结合新城特色,明确各新城的发展定位、主要功能与主导产业。

沣东新城
西咸新中心核心承载区,现代服务业聚集区,秦创原立体联动“孵化器”。

全面建成经济充满活力、科技统筹引领、高端人才汇聚、中华文化彰显、生活品质优良的现代化宜居宜业宜游新城,成为西安都市圈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强劲增长极。

640
沣西新城
西安都市圈科技创新策源地,创新产业聚集区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秦创原成果转化“加速器”。

640
秦汉新城
秦都城及西汉帝陵带大遗址的保护与集中彰显区,泾渭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样板区,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先行区。

640
空港新城
面向一带一路的国际航空门户枢纽,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陕西对外开放示范引领区。

立足航空枢纽保障、临空先进制造业、临空高端服务业三大临空产业集群,重点打造”3+3+1“临空产业体系,打造千亿临空产业集群。

640
泾河新城
西安北跨战略核心聚集区,渭北产业走廊的先进制造业新高地,秦创原两链融合”促进器”。

640

XI'XIAN
  建设创新型现代产业高地


优化产业与创新空间布局

构建“3+7+N”产业体系
围绕陕西省23条、西安市19条重点产业链,布局光伏、氢能、智能网联汽车3条主导产业链,打造大健康、新能源、数字经济、人工智能、先进制造、临空经济、新能源自动驾驶汽车7大产业集群,培育生物医药、新材料、数控机床、现代金融等若干特色产业。

建设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总窗口
以科技创新促进产业聚集,聚焦建设立体联动“孵化器”、成果转化“加速器”和两链融合“促进器”,构建“一个新轴线总部经济带+十大特色园区承载”的发展格局,形成秦创原总窗口的产业支撑。


打造十大特色产业园

加快建设沣东先进制造产业园、沣东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园、沣西人工智能产业园、沣西数字经济产业园、秦汉自动驾驶产业园、秦汉大健康产业园、空港自贸蓝湾产业园、空港临空经济产业园、泾河双碳光伏产业园、泾河两链融合示范园,形成以“研发+制造”为特色的创新产业集中承载区。

640


强化产业空间管控

加强城镇产业空间管控
以产城融合为导向,探索建立工业区块线管理制度,引导城镇外围产业组团向产业园区、产业社区集中。稳定产业用地总规模,保障2035年全域产业用地占新增建设用地比重不低于25%

创新产业用地供给方式
探索新型产业用地的供给方式,建设一系列众创空间、创新孵化器等创新节点,为中小初创企业、创新潜力企业预留低成本、高灵活性的产业空间。


XI'XIAN
  提升公共服务与环境品质


营造多元化住房供应体系

营造优保障、可选择的多元化居住空间
扩大居住用地与住房供应,持续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和市场体系,健全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形成商品住房、安置住房、公租房、保租房、共有产权房五大住房类型,推动住有所居向住有宜居转变。
640
促进产城融合、职住平衡
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根据不同产业功能合理确定配套功能,形成职住平衡、配套完善的城市片区。老旧区域以有机更新为抓手,新建区域以片区开发为抓手,逐步推动产城融合、职住平衡。


完善公平多元的公共服务体系

完善国际标准的高品质公共服务。聚焦城市服务能级和核心功能提升,全域统筹布局8类重大区域型公共服务设施,让居民便捷享受高品质国际化公共服务。

640

构建公平多元的公共服务体系

学有优教:构建优质均衡的现代教育服务体系
病有良医:打造公平可及的卫生健康服务体系
文有惠民:推进健全实用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体有康达:培育多元现代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
老有颐养:建设功能完善的养老福利服务体系
640

塑造塬水城相融的蓝绿空间

构建绿地公园体系。建设郊野公园-城市公园-社区公园的城乡公园体系,形成景区化、景观化、可进入、可参与的高品质空间体验,实现300米见绿、500米见园。依托各级公园和城市开敞空间,布局公共服务设施、产业设施、文化设施等,推进以生态环境为导向的城市开发模式(EOD),实现生态价值转化。
640

推动复合多元的地下空间利用

完善地下空间布局
促进地上地下协调开发建设,对新区中心、新城中心、公共节点、一般片区等四级重点片区实施分区重点利用。

推动城市中心、轨道站点等区域地下空间分层利用,实现地下空间利用价值最优化。

高效集约的TOD综合开发
按照“站城一体、产业优先、功能复合、综合运营”的理念,围绕轨道站点打造产业社区、综合中心、交通枢纽三类特色站点,以TOD引领城市空间结构优化和公共服务体系重构。

640

XI'XIAN
  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


完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

全域历史文化遗产格局层次
整体保护新区北山山系与秦岭山脉,渭河、泾河、沣河等水系与台塬构成的“在天之中、山水形胜”的自然环境,以及在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山-水-塬-陵-城”相协调的人文地理格局。

历史文化名城村及传统村落层次
重点保护新区范围内的1个区级历史文化名镇、1个区级历史文化名村,加强1个省级传统村落的历史文化保护与建设管控。加快推动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保护规划编制工作。

文保单位与历史建筑层次
全力推进16处24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的编制与报审工作,有序推进13处陕西省文保单位和17处市县级文保单位的保护规划编制工作。针对287处未列级文物,提出针对性保护措施。

非物质文化遗产层次
保护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6项,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收集和申报,推动非遗文化传承与弘扬,探索创新非遗技艺传习机制。


强化文化遗产的整体保护

构建“山水塬陵城”一体的全域历史文化格局,强化“三轴两廊”特色文化空间的塑造。

三轴
延续反映天人合一、礼制营城智慧的古都文化传承轴线(秦岭-长安路-西安南北大街-西安北站-崇文塔)、汉长安城历史文化轴线(子午谷-汉长安城中轴-长陵-天齐祠)与阿房宫历史文化轴线(阿房宫前殿遗址-沣东文化广场-丰峪口)。

两廊
构建西汉帝陵遗址文化廊道,重点保护西至茂陵、东至阳陵的西汉帝陵大遗址空间,反映山水陵寝文化。

构建周秦汉都城遗址文化廊道,重点保护丰镐遗址、秦咸阳城遗址、阿房宫遗址、汉长安城遗址(建章宫遗址)等历代都城大遗址,展示都城发展脉络。


建设大遗址公园带

有序推进遗址公园体系建设
推进秦咸阳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和阿房宫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积极推动纳入国家级文化公园体系;以唐顺陵遗址公园、东马坊考古遗址公园、沙河古桥遗址公园为主,建设省级遗址公园。

推动遗址公园与城市绿道、城市绿地、口袋公园建设相结合,融入新区绿地公园体系,精细化建设遗址公园文化环境与配套服务,提高遗址公园管理水平。

积极申报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
以西汉帝陵、周秦汉都城大遗址为价值载体,通过遗址公园、河流碧道、城市慢行廊道等开敞空间打造帝陵文化廊道和都城文化廊道,建设世界文化遗址超级公园带。

依托西汉帝陵遗址带、丰镐遗址、阿房宫遗址、建章宫遗址、昆明池等历史遗存,在落实相关保护规划严格保护的基础上,创新大遗址展陈方式,适度探索大遗址周边地区的文化产业空间培育,推进区域旅游服务、文化休闲与游憩功能提升,促进城市历史文化、生态功能与产业服务协同发展,并积极申报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

640

形成“四轴、两带、三廊、多片”
总体风貌结构

四轴
是科技创新引领轴、城市功能拓展轴、汉长安礼制文化轴、古都文化传承轴。

两带
是西汉帝陵遗址景观风貌带和周秦汉都城遗址景观风貌带。

三廊
是渭河、泾河、沣河滨水人文景观廊道。

多片
是新中心新轴线片区、西部科技创新港片区、斗门水库片区等多个新区标志性的重点风貌片区。

640


XI'XIAN
  夯实通达韧性的基础支撑


构建绿色高效的交通体系

打造辐射“一带一路”的国际航空枢纽
2035年预计机场旅客中转率达到20%,出入境客流比例达到15%。打造中西部国际航空物流基地,形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临空经济示范区。

完善区域交通走廊,提升对外通达能力
融入西安都市圈“米字型”高铁网络,积极发展空铁联运,推进机场-阎良、机场-西安南-西安东等城际铁路建设。

完善西安都市圈“环+放射”公路网体系,新增马泾联络线,推进西兴、延西等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

与空间结构相匹配,打造高效枢纽体系
围绕对外交通场站形成1处国家级综合客运枢纽(空港)、2处区域级综合客运枢纽(阿房宫站、西咸综合客运站)。结合片区中心轨道站点布局若干城市级客运枢纽(后卫寨、泾阳、秦汉、创新港等)。

统筹都市圈交通,构建西咸一体化道路网
与空间结构相适应,打造级配合理、疏密有致的城市道路网。统筹推进西安-咸阳一体化“一张网”建设,构建以快速路和主干路为骨架的跨区骨干道路网。


构建绿色高效的交通体系

提高绿色出行比例,推进公共交通优先发展
鼓励形成“公交+慢行”出行模式,构建多层次公共交通体系,强化轨道交通支撑引领。至2035年,预计绿色出行比例达到80%,公交出行比例达到40%。

打造高品质出行环境,满足人的活动需求
加强街道空间设计,落实“小街区、密路网”理念,打造完整街道。与城市功能节点有机结合,完善新区绿道网。

640


提升城市韧性安全水平

供水系统
构建以引汉济渭、东庄水库为主的新区多水源联合供水保障体系。逐步完善供水管网系统,形成南北相连、主环相接的区域供水网络。

污水系统
建设完善的污水处理与再生水利用设施。强化污水再生利用,全面提升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水平,2035年污水再生利用率达到30%及以上。

海绵城市
完善雨水排除工程体系,城市排水防涝能力显著提升。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80%以上的城市建成区达到海绵城市建设要求。

防洪系统
构建全流域城乡统一的防洪体系。渭河新区段按100年一遇标准设防,泾河、沣河均按100年一遇标准设防,堤防工程级别为1级。

消防系统
以防为主,防消结合,完善消防配套设施。构建“特勤消防站、一级消防站、二级消防站、卫星消防站”的消防站布局体系


提升城市韧性安全水平

电力系统
打造安全可靠、性能高效的绿色智能电力网,建设贯穿东西、南北方向绿色电力输送通道,推动建设750千伏输电网,加快建成330千伏骨干网架,推进智能电网建设。新区供电可靠率达到99.999%。

燃气系统
构建多向多源、输配可靠的天然气输配系统,推动燃气门站、调压站、管线等设施建设。新区城镇居民天然气气化率达到100%。

供热系统
推动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发展多种能源、形式多样的清洁供热体系,建立多种方式联供机制,保障城市能源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信息系统
深化新一代网络覆盖,推动“新网络”建设工程,加快信息融合和创新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智能化水平,打造“双千兆”网络之城。

环卫系统
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收集,高标准建设环卫设施转运系统,大力推进垃圾焚烧处置,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本帖点赞记录
点赞给态度,登录/注册 就能点赞
1879265569 2023-2-22 18:18 赞同 +1
不会起名字 2023-2-22 15:23 赞同 +1
qinguohua 2023-2-22 10:29 赞同 +1
易水寒09723 2023-2-22 08:55 赞同 +1
兵哥哥 2023-2-22 07:49 赞同 +1
夏天的小房子 2023-2-22 06:15 赞同 +1
微红wh 2023-2-22 00:34 赞同 +1
清华小学 2023-2-21 23:59 赞同 +1
hello1987 2023-2-21 23:24 赞同 +1
星河夜 2023-2-21 23:07 赞同 +1
scar 2023-2-21 22:32 赞同 +1
无所谓的山 2023-2-21 22:20 赞同 +1
长安美 2023-2-21 21:21 赞同 +1
泾河清风 2023-2-21 20:56 赞同 +1
野谈 2023-2-21 18:23 赞同 +1
无所谓啦 2023-2-21 17:13 赞同 +1
renhang 2023-2-21 16:25 赞同 +1
感悟2006 2023-2-21 15:14 赞同 +1
赵王古镇 2023-2-21 15:10 赞同 +1
小欣 2023-2-21 13:29 赞同 +1
人潮里 2023-2-21 12:46 赞同 +1
含笑丶步步癫 2023-2-21 12:44 赞同 +1
上斤下廾 2023-2-21 11:11 赞同 +1

评论24

mewtong201Lv.6 发表于 2023-2-21 10:58:15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江苏
二十年都没下好一盘棋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 +3 收起 理由
闪电耀眼 + 3 此文观点,我也非常认同!

查看全部评分

本帖点赞记录
点赞给态度,登录/注册 就能点赞
易水寒09723 赞同 +1
微红wh 赞同 +1
小纯洁029 赞同 +1
大秦武功 赞同 +1
回复 支持 4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zhizheLv.8 发表于 2023-2-21 11:36:53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江苏
O(∩_∩)O哈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eillen0126Lv.6 发表于 2023-2-21 12:45:45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规划再好,行政不统一,后面光扯皮
本帖点赞记录
点赞给态度,登录/注册 就能点赞
易水寒09723 赞同 +1
微红wh 赞同 +1
孤独剑705 赞同 +1
夜宿寡妇村 赞同 +1
大秦武功 赞同 +1
回复 支持 5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人潮里Lv.0 发表于 2023-2-21 12:46:47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陕西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ookieeLv.6 发表于 2023-2-21 14:39:32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福建
看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试登秦岭望秦川Lv.7 发表于 2023-2-21 14:43:10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陕西
这是西咸一体化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旭邵Lv.8 发表于 2023-2-21 16:58:57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陕西
正西方向(咸阳市区)最尴尬的三角形木头楔,这个对规划的影响几何?
本帖点赞记录
点赞给态度,登录/注册 就能点赞
土豆马铃薯 赞同 +1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蓝川野人Lv.6 发表于 2023-2-21 17:05:40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陕西
好歹看见了,西安的路网规划。
本帖点赞记录
点赞给态度,登录/注册 就能点赞
微红wh 赞同 +1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yaofusi29Lv.7 发表于 2023-2-21 18:00:14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南
对规划的影响几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土豆马铃薯Lv.8 发表于 2023-2-21 19:44:47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陕西
充满希望的热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栎阳山人Lv.6 发表于 2023-2-21 20:02:20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陕西
e二绕厉害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12377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0

免责声明:本网站不承担任何内容提供者的信息所引起的争议和法律责任,联系侵删

Copyright © 2001-2025 荣耀西安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2024053929号-1|陕公网安备61011302000104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扫一扫下载客户端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