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人都注册了,还不快来?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祭母稿 劳苦极倦,未尝不呼天地乎,疾病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乎。我父先逝,母于甲午年端月二十二日驾鹤西去。殁了父母,再遇极倦和险阻,只有呼号天地与朋友了。
母亲本姓杨,幼年丧母,过继给屈姓人家。十五岁嫁到李家,生儿育女,从事织耕。二十四岁,便成为十口之家,拥有良田百亩,五畜满槽, 牛马成群的农家主妇。
母性敦厚,虽自家殷实,但并不富裕。对那些借的吃,打的还,跟上碌碡过个年的穷人,则是充满怜悯,并慷慨解囊,少则从不求还,多则从不加合(ge).年节时下,还给这些人家分发些白菜,萝卜,豆腐,豆芽。大年初一,自己也不过一顿荠菜豆腐饺子而已。
母亲辛苦,一家十口,就吃饭而言,从磨面到一日三餐,度量起来,一袋面也就3——4天。一年三百六十天,其辛劳苦不堪言。就穿衣而言,从纺线织布到冬棉夏单,那一件不是在昏暗的油灯下缝成。用当今人的眼光看来,我们穿的也许不够体面,但绝无衣不遮体。是母亲用心血和汗水在保证了她的儿女们吃饱穿暖。
母亲勤劳,为使家庭状况不断上升,并能抵御天灾人祸。便与父亲和雇工像男人们一样常年从事部分田间劳作。常见她瞌睡在灶间地头。母亲身材矮小,每每背负超过体重一倍以上的青草,日供槽头。我家的牲口,滚瓜流油。功劳大部应归于母亲。
母亲豁达,与人为善。她之所在,总围有一堆人,谈天说地,喜笑颜开。且老少妇孺,兼而有之。邻里间,谁家做个变饭,往往忘不了送她一碗。为此,不谙世故的弟媳,还埋怨她,自家丰衣足食,何以要食外人饭?孰不知这是一种荣誉报答。只是她还未达母亲的境界,故而未解。母亲至老胸宽,为避人嫌,常言:“只看碗,不看脸。”
母亲聪敏,虽学历只是扫盲识字班,却能大段大段的背诵秦腔戏文。她不懂板式,曲牌,故而从未听见她低吟浅唱。我从母亲那儿也学会了许多戏文。。母亲唱给我的儿歌,至今我仍能郎朗上口。母亲长寿,阳寿九三。耳聪目明。行止自然。喜茶,无论青红,尤喜红茶,花茶。冬食姜糖,和中暖胃。
母亲走了,儿已是:想见音容空有影,欲闻教诲杳无声。词曰:大雪纷飞思无涯,最是怀念是吾妈。一生平淡无奇事,除却四贤就是她。 不孝男叩首再拜
註: 四贤:孟母仉氏,孟母三迁。陶母 湛氏,陶母晏宾 。岳母姚氏,岳母刺字。欧母邓氏,欧母画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