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大报告’不仅坚定了我们做好西安市应急管理工作的信心,还给我们指明了方向。”近日,西安市应急管理局组织机关干部集中学习了“二十大报告”,市应急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姚涌表示:“如何增强和维护国家安全,大安全、大应急建设,是最为关键的部分。我们将从依法治安、管理强安、改革促安、科技兴安四个方面贯彻落实,结合西安实际,把应急工作做得更细、更深、更实。”
十年成就鼓舞人心,宏伟蓝图催人奋进。近年来,市应急管理局作为城市的“守夜人”,高质量发展的“护航者”,不断创新举措,积极提升应急管理能力水平,为西安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应急力量。
依法治“安”
力促地方性法规落地生根
当前,新领域、新行业不断推陈出新,坚持依法治安,坚守安全底线是安全发展的基础。“我们将加强学习新安全生产法,同时推出更多西安特有的地方性法规,以更多有针对性的规范标准来促进新领域、新行业的安全发展。 ”姚涌说。
据了解,日前,我市出台了《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规范》、《社区(村)应急避难场所设置规范》、《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规范》,这是全省乃至全国首例出台的应急管理系统地方标准,应急管理局将进一步运用标准化的理念、标准化的手段、标准化的路径,积极构建应急管理标准化体系,为全面提升应急管理能力打下坚实基础。
法制社会建设离不开法律法规的宣传。据了解,应急管理局还将继续加大宣传法制社会建设,加大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规范标准的宣传,让安全生产法的理念、规范标准入脑入心,深入到每一个企业员工的心坎里,让企业员工在日常工作中自觉遵循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从根本提升城市安全生产生活水平。
管理强“安”
多管齐下谋求长治久安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完善公共安全体系,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
“这为我们下一步如何加强管理指明了方向。”姚涌说:“我们还将进一步加大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安全风险预防和安全隐患的排查治理力度。”据悉,自2020年起,我市以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为抓手,不断加强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生产安全事故数量和亡人数量实现持续“双下降”。今年以来,我市自建房整治、燃气专项整治等工作已取得阶段性的成果。同时,还将不断加强道路运输、建筑施工等领域专项整治和隐患的排查力度。今后,将以推动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为目标,不断修改完善我市安全生产相关制度、措施,进一步健全安全生产监管责任链条,压紧压实监管责任,倒逼企业主体责任落实。让制度在安全生产中发挥“指挥棒”作用,用制度强化责任,把责任贯穿与制度,全力推动安全生产工作从事后处置向事前预防转变。
改革促“安”
创新谋划筑牢安全防线
今年以来,西安市先后制定印发了《西安市应急预案管理办法》《西安市突发事件应急指挥与处置管理办法》《西安市应急救援队伍调用补偿及补助暂行办法》等18项工作制度,为积极推动应急管理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今年6月底,我市市、区两级14支应急管综合执法队伍全部组建完成,标志着我市高标准组建应急管理综合执法队伍迈上了新台阶,步入了新阶段。10月中旬,全市20个区县(开发区)的204个镇街(园区)应急管理工作机构已完成组建挂牌,成立应急管理工作领导小组204个,设置应急管理办公室204个,挂牌率100%,配备专兼职工作人员788名,人员到岗率100%。全市各镇街应急管理领导小组组建、应急管理办公室挂牌、人员配备并实体化运行等事项已提前完成,我市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初见成效。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直达基层镇街、社区一线,是从组织机制、力量构成、保障措施等多方面对基层应急管理工作的一次全新构建。市应急管理局将加强统筹协调,推动各方资源力量下沉一线,及时协调解决基层落实中的困难矛盾,指导帮带镇街尽快补齐短板弱项,健全完善工作基础,争取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各项工作早落实、早完成,为建立大安全大应急框架夯实基层基础。
科技兴“安”
手段升级力争防患未然
在今年,市应急管理局提出的31项应急管理创新举措中,科技创新类就涵盖了13项,这其中不仅包括高层紧急逃生系统、智慧井盖、智慧电梯等与群众生产生活安全密切相关科技项目,也包括危险化学品企业监测预警系统、森林火情预警及救援系统、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平台等应急管理科技项目。善于发现、学习先进科技,善于用科技化、信息化手段辅助应急管理工作,已在我市应急管理系统中形成浓郁氛围。随着更多新技术试点的逐步推广应用,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速度的不断加快,快速感知风险,准确研判风险,我市应急响应能力将进一步得到提升,城市发展的本质安全水平将进一步提高。
宏伟蓝图,催人奋进。西安市应急管理局将紧紧围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这条主线,踔历奋发、勇毅前行,不断推动应急管理各项工作改革发展,让我市群众获得更多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坚定信心,凝心聚力,为西安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贡献应急力量。
来自:西安日报 奚淼 辛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