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人都注册了,还不快来?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日前 西咸新区秦汉新城印发 《秦汉新城打造“三优”营商环境 工作实施方案》 列出3方面26项 优化营商环境重点难点任务、 改革突破性任务、创新改革试点任务 明确了责任部门和完成时限 秦汉新城营商环境 “三优模式”如何打造? 小编为你划重点 01 优化营商环境 重点难点任务 1.提高企业开办便利化水平 ▶为开办企业提供一站式商事集成注册服务,实现开办企业全业务“一网通办”、全流程2小时办结。 ▶建立企业歇业休眠制度,支持企业简易注销登记全程网办,推出“套餐式”注销事项清单,实现营业执照可与许可证同步注销。 2.涉企收费清单化 ▶建立实施涉企收费目录清单管理制度,涉及民生、具有普惠性质的证照工本费等收费项目全部取消。 3.提升金融服务能力 ▶在政务服务网开通“网上金融超市”、政务大厅设立“首贷续贷服务中心”,建立小微企业“首贷户”培育长效机制,推进金融支持中小微企业各项政策快速、精准落地。 ▶引导金融机构建立对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敢贷、愿贷、能贷”的长效机制,对有市场、有前景、有技术竞争力的优质企业多发放中长期贷款和信用贷款并给予利率优惠。 4.优化人才服务水平 ▶推进“三招三引”工作新模式,建立“城校企”融合人才机制,推动人才载体平台建设和管理,全面兑现各类人才子女就学、住房安居、医疗保障等方面政策。 ▶在政务大厅设立人才专窗,畅通企业和人才需求匹配渠道,综合受理人才相关服务工作,线上线下联合办理,提高人才服务水平。 5.推进社会投资项目“标准地”改革 ▶土地供应前即开展地质灾害、地震安全、压覆矿产、水资源论证、水土保持、防洪、考古调查勘探发掘等评估,对文物、历史建筑保护对象、古树名木、人防工程、地下管线等进行现状普查。 ▶形成评估结果和普查意见清单,土地供应时一并交付用地单位,相关单位在项目后续报建或验收环节,原则上不得增加清单外要求。 6.全面推行“拿地即开工” ▶将房屋建筑工程纳入《西咸新区产业项目工程建设改革实施方案(试行)》适用范围,全面推行分阶段办理施工许可。 ▶按基坑(基坑支护和土方开挖)、地下室(地下室和桩基)、地上部分(±0.000 以上主体工程)分别核发《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实现“拿地即开工” 7.实行“水电气暖讯”一次办集成改革 ▶将各类市政管网铺设至项目用地红线边界,通过明确配套标准、简化报装流程、前置管网铺设、控制作业成本、全程帮办代办,取消外线审批,推行“告知承诺制”,实现“一张表单、一套材料、联合报装、并行办理”的便捷申报模式,将申请材料压缩80%,审批时限压缩60%,达到建设项目“申请即可快速接入”的服务目标。 8.建立建筑师负责制 ▶在民用建筑领域推进建筑师负责制工作,探索低风险项目采用审批承诺方式免于施工图审查,充分发挥建筑师的主导作用,鼓励提供全过程咨询服务,与国际工程建设模式接轨。 02 营商环境改革 突破性任务 9.支持企业扩大经营种类规模 ▶制定推行“一业一证”改革实施方案,在药品、餐饮、超市(便利店)、烘焙店、书店、旅馆、幼托、健身房等不少于8个行业试点开展“一业一证”改革。 ▶对纳入“一业一证”改革行业涉及的场所、设备、人员、资金、管理制度等审批条件,实行告知承诺制,大幅降低市场准入门槛。 ▶探索实施“一证多址”“一照多址”,方便企业在辖区内开设分店、扩大经营种类。 10.深化纳税改革 ▶持续推广“无忧开票”服务模式,利用“互联网+税务”等新技术,实现企业24小时免费开具增值税电子发票,年底前累计实现2000家新开办企业“无忧开票”。 ▶积极推进自助办税“进企业入社区”,将“非接触式”“不见面”办税体验点延伸至税务所、街办、商圈、科创园、银行网点等区域,拓宽“7x24”小时自助办税服务渠道,主要办税事项全程网办率达到98%以上。 ▶打造智慧税收服务体系,深化企业所得税和财产行为税“多税合一”申报。 11.完善涉企政策制定和执行机制 ▶建立健全企业家参与涉企政策制定机制,增强政策科学性、规范性、协同性。 ▶开通意见反馈渠道,接受企业家和社会公众对涉企政策执行情况的监督。聘请民营企业家担任政策落实与涉企服务监督专员,推动涉企政策落实。 ▶保持涉企政策稳定性和连续性,基于公共利益确需调整政策的,合理设置缓冲过渡期。 12.加大涉企政策兑现力度 ▶提高政策兑现时效性,扩大惠企政策兑现“免申即享”范围,“免申即享、即申即享”占比超过70%;提供“政策计算器”,实现企业奖补资金数额“一键可知”。 ▶依托“政务服务网”“政企通”和微信公众号“微动秦汉”等平台建立秦汉政策库,实时归集各类惠企政策。 ▶适时开展涉企政策执行效果督查或第三方评估,针对依法依规和依照政策作出的未兑现、兑现不到位的招商引资承诺事项,限时整改落实。 13.推进知识产权与产业发展融合 ▶大力培育知识产权示范、优势企业,形成不少于4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龙头企业。 ▶组织企业与高校院所对接交流活动,提供专利技术供需发布、推介展示、磋商对接等服务,促进专利技术成果转移转化。 ▶加大企业与金融机构对接力度,实现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合同登记5项。 14.优化公共法律服务 ▶建立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热线平台、“云上课堂”、法律服务中心、法律服务专窗,打造“互联网+综合法律服务”模式。 ▶为区内企业提供无偿法律基础打包制服务,建立点对点“一站式”服务。 15.强化要素保障,高效推进项目建设 ▶土地出让前做到“七通一平”(道路通、给水通、电力通、排水通、热力通、电信通、燃气通、土地平整)。 ▶加强土地、能耗要素保障,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和能耗指标优先保障重大重点项目。 ▶加强政务服务要素保障,加快项目手续办理速度,及时解决项目手续办理中存在的问题,定期组织项目手续办理推进会。 ▶加强资金和金融保障,定期组织政银企对接会,实行政府搭桥、银企互动,解决企业融资难和银行贷款难问题。 16.推行项目手续办理“打包审批”制,提高投资项目审批服务效能 ▶形成签约企业投资项目审批服务联动机制,专职代办员梳理审批事项清单并协助企业准备资料,在新区新城两级大厅涉及手续中提供咨询帮办代办服务,建立台账、全程跟踪。 17.推行行政审批“集成快办” ▶大幅压减审批环节和时限,围绕企业全生命周期推出不少于150个“一件事一次办”套餐,实现每个主题只跑一次。 ▶企业群众可通过线下服务专区和新区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一件事一次办”系统申请办理,工作人员全程免费帮办代办,对需现场踏勘的事项,实行远程踏勘,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 03 先进地区创新改革 试点任务 18.构建市场主体梯度培育机制 ▶继续深入推动“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企转新”,加快培育各类市场主体。 ▶建立重点培育清单和后备库,优选一批“专精特新”企业实施重点扶持,培育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19.引导民营企业改革创新 ▶深入落实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扶持政策,加大企业研发费用政策落实力度。 ▶积极推荐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大科学技术项目攻关。支持民营企业牵头建立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新型研发机构等创新平台。 ▶鼓励民营企业对标国际国内一流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升企业活力和管理效率。 20.开展优质产业空间供给试点 ▶探索打造政府主导、国企实施,按照“定制化设计+低成本开发+高质量建设+准成本提供”的优质产业空间供给模式,建设一批质量优、价格低、品类全的优质产业空间。 ▶根据企业需求制定“一企一案”进行分割销售或长租,实现优质产业空间供给与优质成长型企业需求精准匹配。 21.打造健全完备创新产业生态 ▶建立企业与西安市高校、科研机构常态化沟通平台和机制,推动校企深度合作,增强科技成果创造力和转化活力。 ▶支持新经济、新产业、新业态发展,开展新领域新业态知识产权保护试点,加强对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新商业模式等新领域新业态知识产权保护。 22.做优产业园区配套 ▶优化各类产业园在公共交通、物业管理、车位费用、周边餐饮、医疗保障、子女上学、文体娱乐建设等方面的服务工作,全面解决入园企业停车、物业、餐饮、交通等问题。 ▶打造常规公交、定制公交、出行响应型公交等不同公共交通产品组合,形成“外达、周连、内通”的交通生态。 23.建立招商引资项目全程跟随服务机制 ▶建立招商、法律、土地、规划、金融、产业政策等综合招商引资项目服务工作队,主动靠前、全程跟随参与招商服务。 ▶公布招商热线,在管委会官网、政务服务网、“微动秦汉”等平台开通招商服务咨询服务模块,企业线上提交的投资意向表将同时推送至招商部门和相关审批服务部门,第一时间获得服务。 24.搭建合作交流平台,促进辖区内企业共商共享 ▶积极引导辖区有影响力企业发起建立行业协会,促进行业间交流,协助行业部门对企业做好管理和指导工作。 ▶依托“政务服务平台”“政企通”“微动秦汉”等渠道建立“秦汉新城企业产品信息服务库”,为区内企业在商品协同采购、行业互动、厂房租赁、上下游服务、人力资源、金融服务、法律保障等方面提供交流互动平台。 25.盘活存量资产,支持企业转型升级 ▶通过土壤环评、无污染的旧厂区,探索允许企业在暂不改变用地性质的情况下,利用现有用地及厂房、设施,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商贸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创业创新平台、硬科技服务业等国家支持的新产业、新业态。 26.推行“规划环评+告知承诺”改革 ▶以依法批准设立的产业园及标准地为示范点,加强产业园区规划环评和项目环评联动,推行入园项目环评改革,简化环评内容和审批程序,公开告知有关环境保护要求。 ▶探索试行产业园区内社会投资类编制环评报告表的项目无需技术审查,对部分环境影响总体可控的项目推进“承诺即批”,实行备案等差异化管理。 ▶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及时将告知承诺项目纳入监管,开展环评文件技术复核,在“简单办”的同时确保“管得住”。 下一步 秦汉新城将围绕“三个带” 打出送政策“加法”、快审批“减法” 优服务“乘法”、解难题“除法”组合拳 全力打造 服务态度优、审批效能优、要素保障优的 最佳营商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