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人都注册了,还不快来?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日前,陕西省文物局等多部门联合出台《陕西省关于推进博物馆改革发展的实施方案》,持续推进陕西博物馆事业高质量发展。
方案提出了因地制宜优化体系布局,固本强基提升服务效能,创新引领释放发展活力,强化保障优化发展环境等四大要求。
在进一步增强文化软实力的文化发展要求下,大明宫遗址区涵盖主题为考古研学、历史“活化”、特色展陈及文化艺术等四大“聚落”的博物馆小镇,进一步助推大明宫遗址区“文化产业集群”加速成型。
巡礼“博物馆小镇”第二站,从文史焕新的特色模式里,了解大明宫文化复兴到遗址复活的“创新内核”。
复原,触摸历史
古迹是历史的见证,也是文化的传承。一直以来,大明宫遗址区立足唐大明宫遗址的“文化之核”,对大明宫内遗址本体进行保护,对遗址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加以利用。
丹凤门遗址博物馆
古人讲“天子五门”,五门道制的形式是中国古代城门建筑中最高的等级。丹凤门的等级和规模,是中国古代门阙建筑之最。唐丹凤门遗址是迄今为止中国考古发掘中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三大城门遗址之一。
保护为核、利用为基、展示为形。2008年,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项目启动,为保护这一盛唐遗址,中国工程院院士张锦秋倾心设计了丹凤门遗址博物馆,该馆是在丹凤门遗址原址上采用三层全钢架结构进行复原展示遗址本体的建筑,内部空间用于保护展示丹凤门遗址。
将史书记载的文献变成了可触碰可见证的真实历史,该博物馆是根据复原研究和模拟设计而修建的保护性展厅,外观采用仿唐门阙建筑的形式,具有一定程度上的复原研究性质。
同时,给遗址“打伞”,避免了人为及自然因素对遗址的破坏与侵蚀,也为遗址的勘探工作提供了便利条件。
此外,在原有的建筑格局基础上,该博物馆的设计还原了历史上丹凤门的基本面貌,墙色全部选用土黄色,色彩浑然一体,用高度抽象的手法赋予遗址保护展示建筑独特的雕塑感和现代感。
城砖肌理诉说遗址风貌,历史文化价值流传绝世风姿。如今,作为5A级景区、世界文化遗产,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的首站,这个“盛唐第一门”给八方游客带来了气宇非凡的磅礴之感。
重现,印象千宫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不可移动文物已经全部毁坏的,应当实施遗址保护,不得在原址重建。”
而遗址复原,即通过对大遗址的适当开发,利用优秀传统文化,通过文化创新传播、遗址创新展示等手段,拓宽文化遗址的文化广度和深度。
大明宫遗址博物馆
一直以来,大明宫遗址博物馆成为了遗址“创新复原”的典型。脱胎于“千宫之宫”的厚重历史文化背景,以遗址本体的保护利用为抓手,为游客展示出雄伟大气的千宫盛景。
等比还原的宫殿群落将大唐风貌徐徐开篇;具有视觉冲击的马球风姿扑面而来;万国来朝单元复原的含元殿、紫宸殿、宣政殿的建筑模型处处彰显着大明宫的“建筑之奇”……通过多元的展示手段,大明宫遗址博物馆古今握手、连结盛世。
在“宫里东西”文创店、“大唐童真”“没有一本书可以阅读的书房”主题文创店里,藏在其中的盛唐元素,用文化演绎,用精巧细节,用特色传承,释放着古今文化的魅力。
取材于仕女发髻、妆容的文创书签、提包,以大胆跳脱的撞色、柔和圆润的曲线,展现出盛唐自信笃定的魅力气质;以十二生肖的形象为灵感,融合唐文化元素,憨态可掬、惹人喜爱的冰箱贴喜感十足;取自于唐朝的莲花灵感,宝相花系列的镜子、书签、团扇、贴纸、眼罩等产品,“染上”花纹的多彩唐风堪称古韵新生……
站在盛唐IP高度,以创新赋能,以文化为主导,大明宫遗址区搭建了鲜活的、有趣的历史文化桥梁,将文旅融合拉向新的高度。
沉浸,探索时空
“复原”遗址,仅是大明宫遗址区在“保护与利用”理念下实施的基本面,将具有互动性、探索性体验融入的大遗址,在“复原”的基础上,才能将其“复活”。
顺应着数字产业化发展大势,“科技+”加持、“文化+”助力。大明宫遗址区依靠深厚的文化资源优势,深耕数字经济产业新蓝海,创新文化业态布局,在科技赋能领域硕果突出。
借助科技手段促使“文化复活”的大明宫遗址博物馆,采用多元的互动形式,为八方游客带来了别样的“穿越”体验。
全息影像“复活”的《霓裳羽衣舞》,以“裸眼3D”新颖方式向公众呈现,揭开了盛唐绝世歌舞的神秘面纱;AI全息影像之下“复活”的李世民,声情并茂向你讲述大明宫的辉煌历史;四季全景图通过多媒体动画手段还原大明宫的四季变幻……
以“数字+”与“科技+”创新赋能的大明宫文化数字体验中心,则富含着科技、文化、互动、打卡等多元文化发展模式。
大明宫文化数字体验中心
以多媒体视听形式展现历史上恢弘壮丽的“东方圣殿”,《千宫之宫》影片里可以回味欣欣向荣的盛世大唐;以节气为脉络,《太平谣》影片亦幻亦真重现出太平公主的一生;《小马宝莉之大明宫奇遇记》中,小马“唐宝”在实景搭建的全息舞台上,开启了在大明宫的奇幻旅程。
《千宫之宫》
《小马宝莉之大明宫奇遇记》
《太平谣》
这些借助数字技术的全息互动性影片,将盛唐的历史文化特色演绎展示,也将文化发展的传承再现出来。
新鲜的文化创意表达,多元特色的新颖互动,在感染前来参观的群众之余,也通过数字多元化类型的文旅产品塑造了全新的千宫IP。
迸发文化势能
目前,国家大力推动文化产业建设。以千年的盛唐文化为背书,大明宫遗址区正处于城市发展的“文化密码”之下。
这里以扩展大明宫文化交流渠道、畅通文化产业集群全链条等城市发展模型,与时俱进、正向引导和发展新型业态,致力于打造以盛唐文化为核心的文化产业新格局。
作为西安文旅融合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大明宫文化优势打底,担起了大遗址保护利用、文商旅融合、现代文化产业发展等诸多重任,文旅融合的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具备潮流发展的品质生活样板区两大目标,大明宫遗址区正在加速推进。
如今,处在城市中心区域的大明宫遗址区,已经成为世界级“文商中心”,以大遗址为核心,正在布局集文化、旅游、商业、消费、居住场景为一体的文旅融合示范区。
未来,大明宫遗址区还将凭借其强劲的文化张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塑造具备大明宫印记的多元文化空间,不断延展全维度的文化产业链条,以全新的文化价值助力区域文化高质量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