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入验证码,即可复制
微信扫码关注,即可获得验证码
只需要3秒时间
12下一页
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讨论] 西安经开区为什么“掉队”了?

42124 19
发表于 2022-2-10 22:40: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陕西

西安人都注册了,还不快来?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日前,商务部公布国家级经开区综合发展评价榜单,西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下称“西安经开区”)位列第21位,比2020年下降6个名次,比2019年下降10个名次,连续两年排名下滑。

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西安经开区取得不俗成就。然而,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过去几年里,西安经开区的发展速度明显变慢了,不仅全国排名下滑,在西安同城开发区竞争中也处于下风,比如,它与西安高新区的差距越拉越大,明显“掉队”了。

西安经开区之所以“掉队”,既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原因。

客观方面包括中国经济过了高速增长阶段,步入了新发展格局,加之近年来开发区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压力和挑战日渐增长。主观方面则是内生发展动能不足,创新创业意识不够,尤其是固定投资大幅度下降,已经成为西安经开区发展的短板。

当下,西安经开区与西安市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尚有差距,发展后劲亟待增强。

面对新发展格局,西安经开区要想扭转局面,短期看要加大投资力度,尽快“止滑促升”,力推主要经济指标回升;长期还得依靠供给侧改革,加强创新意识,夯实产业链条,培育持续的发展动能。

此外,在西安经开区即将创立30周年之际,应该拿出全新的姿态,总结过去经验,寻找当下问题,弥补存在不足,探索未来出路,拾回创业时的冲劲,谋篇布局,开启新的征程。
20220210223312front1_0_58408_FjzAGRtVkbklDJotSn3cmI_BoGG-.jpg
激荡三十年 从高歌猛进到跌落趋缓

1992年的春天,邓小平“南巡”之后,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

这一年,西安成立了未央经济技术开发区筹建处。一年后,筹建处正式更名为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回顾过往30年的发展历程,西安经开区主要经历了三个主要的发展阶段。
20220210223337front1_0_58408_Fm008IERzTjgUfUHKQ7_ZbadkLAb.jpg
近三十年来,西安经开区的发展势头欣欣向荣。2016年商务部推出全国经开区考核排名以来,西安经开区一度保持追赶超越之势,排名突飞猛进。2016年第28位,2017年第22位,2018年第17位,2019年上升到第11位。

2019年综合实力第11位的排名,比2018年的第17位提升了6个位次,居西部第一,利用外资方面单项排名中更位列第三。这也是西安经开区在全国排名中的最好成绩。

然而,2020年全国经开区的排名中,西安经开区却跌落至第15位,2021年更是跌落到第21位。
20220210223403front1_0_58408_Fjlubr51FluffiCX8jhHS4jGAeB9.jpg
商务部的上述考核排名指标,涵盖产业基础、科技创新、区域带动、生态环保、行政效能五个大类,共53个细化指标,综合反映了国家级经开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规模、质量以及对区域经济的带动作用。

从具体排名指标来看,2019年评价结果中,西安经开区利用外资方面排名第3位(反映2018年的实际情况);而在2020年这一指标排名中(反映2019年的实际情况),西安经开区还没有进入前十,这说明西安经开区吸收、利用外资的竞争力下降幅度较大。
20220210223431front1_0_58408_Fqt1Zp2CnsxJ9qE5u14kPYa8MtXY.jpg
百舸争流 不进则退

1984年,国务院在沿海12个城市设立了首批14个国家级经开区。随着对外开放向纵深推进,国家级经开区的布局不断向内陆扩展。目前,全国现有217家国家级经开区,遍布31个省份。

30多年来,国家级经开区不断探索发展模式,成为各地经济发展的动力引擎和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数据显示,作为重要的开放平台和产业集聚区,国家级经开区贡献了全国10%的地区生产总值和20%的工业增加值,是国内大循环的区域支点;贡献了20%的利用外资和进出口贸易额,有力联结了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在促进双循环中扮演着关键角色。

考核评价结果显示,2020年度,217家国家级经开区的地区生产总值为11万亿元,同比增长5.6%,占国内生产总值为11%;进出口总额7万亿元,同比增长9.2%,占全国进出口总额比重为21.7%;实际使用外资和外商投资企业再投资574亿美元,同比增长4.8%。

不过,在交出亮眼成绩单的同时,近年来全国各大经济技术开发区也都面临着较大的压力,国家级经开区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

从全国范围来看,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地区经济增长速度较快,这些地区的经开区发展环境和基础条件本来就很优越,加之对制造业、生物医药、互联网等领域招商引资力度不断加大,优惠条件越来越多,西安经开区面临的竞争环境日趋激烈。

另外,从中西部地区来看,合肥、武汉、郑州、成渝地区的国家级经开区近年来发展势头凶猛,尤其是成都、武汉,通过行政区域的调整、产业平台的整合等措施,产业结构持续升级,招商环境不断完善;郑州、重庆的经济技术开发区,依托人口、土地资源优势,在招商引资方面,劳动力和土地成本方面极具竞争力,也给西安经开区带来较大压力。

除了国家级经开区之间竞争日趋激烈外,各个开发区之间的竞争也渐趋白热化。目前,全国各地的高新技术开发区、自贸区、国家级新区、综改区等都在开发、开放领域探索,尤其是自贸区模式引领的开发开放新格局,向各个开发区大力推广复制后,国家级经开区原有的政策优势相对被削弱弱,政策边际效益递减。

其实,国家级经开区的发展不平衡问题一直都存在,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相比,存在较大差距,部分中西部地区的国家级开发区产业集中度低,创新要素集聚度不高,改革开放的动力有些弱化。就发展水平而言,商务部数据显示,2020年东、中、西部地区国家级经开区地区生产总值分别为7.4万亿元、2.7万亿元、1.6万亿元。东部地区国家经济开发区的地区生产总值远超中、西部之和。

2016年版的《国家级经开区考核评价办法》提出,对所有国家级经开区考核评价结果进行全国统一排名,连续两年进入后5名的报国务院批准后退出。

2020年1月,由于连续两年在商务部的考核评价中排在倒数5名,甘肃酒泉经开区退出国家级经开区序列,成为国家级经开区成立以来首个被“红牌”罚下的成员。一年后,2021年1月,宁夏石嘴山经开区也退出(石嘴山经开区在2019年考核中排名倒数第四,2020年排名倒数第二)。

2021年11月底,国家级经开区迎来新的考评办法,商务部发布《国家级经开区考核评价办法(2021年版)》,按照分类指导、动态管理原则,加大倒逼力度,按照东、中、西部地区分类考核排名,解决东部、中部地区国家级经开区无退出压力的问题。

新的考核评价办法还加大了退出频次,即连续三年内有两次进入本地区最后5名的,将会纳入降级备选名单,商务部根据两次考核平均得分情况,上报国务院批准后,退出国家级经开区序列。

此外,在原有考核规模、比重指标的主基础上,新增“园区地区生产总值增速”等5项增速类指标,解决国家级经开区过去以考核存量为主、考核位次固化的问题,引导国家级经开区特别是位次落后者加快发展、后来居上。

事实上,从宏观环境和国家考核情况来看,可以预见的是,未来经开区竞争格局将会更加激烈,西安经开区面临的竞争环境也将比过去更具挑战性。
同城竞技 有快有慢

西安经开区的竞争格局,不仅面临着全国同类经开区和开发区的强大压力,从西安市的情况来看,八个开发区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从1991年成立的西安高新区开始,西安开发区的建设与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一系列跨越发展。西安的国家级开发区,人们熟知的就是“五区一港两基地”:“五区”指高新区、经开区、曲江新区、浐灞生态区、西咸新区,“一港”指国际港务区,“两基地”指航天基地、航空基地。

“五区一港两基地”构成的八大开发区平台,在西安市东西南北均有分布,发挥着“排头兵”的作用,成为西安经济的“增长极”,带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比如,高新区和经开区主要分布于西安市雁塔区、未央区,成为所属行政区现代工业和经济增长的承载地,也可以说是西安经济的“发动机”。从数据上看,2020年,高新区GDP为2410.08亿元,占西安市GDP的24.05%,在8个开发区中经济规模最大、实力最强;其次为经开区,生产总值为895亿元,占西安市GDP的8.93%。

应该说,在城市大规模开发建设早期,数个开发区主体的设立,推动了西安市的经济发展。开发区经济动能日益显现的同时,也形成了“开发区造城”的发展局面。

然而,随着城市发展的推进,这一模式的弊端也逐渐显露。多个开发区之间存在产业定位重合问题,相互之间为争夺招商项目,竞相抬高政策优惠条件,不利于招商引资的协调管理。以西安经开区为例,其工业及制造业的产业定位,与高新区、航天基地、航空基地、西咸新区在产业、行业定位上都有重复之处。

现阶段,西安各个开发区之间招商引资竞争,可以说相当激烈。投资商在几个开发区观望徘徊、权衡利弊,最终的落户并非取决于服务水平、机制创新,而是谁家的优惠政策和补贴力度大。

近年来,西安经开区的发展速度和动能明显减弱。以高新区为参照,在设立之初,经开区与高新区的发展水平大致相当。甚至说,经开区的基础比高新区还要好。

然而,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高新区GDP规模几乎是经开区的3倍。当初处在同一起跑线的“同城兄弟”,现今已不可同日而语(当然,由于不同的定位和级别,不同开发区在设立之初享受的优惠政策和重视程度也有所不同,但这不是根本原因)。

投资不足 后劲乏力

西安经开区近年来发展“掉队”,既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因素。

客观因素方面,全球宏观经济环境形势收紧,中国经济从外循环主导进入内外循环并举的阶段。国家级经开区设立初始的定位和作用是为快速发展制造业、承接国际资本、扩大出口创汇、搭建内通外联的重要平台。

事实上,逆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外贸形势不容乐观,特别是2020年新冠疫情的爆发,对定位于发展外贸和利用外资的国家级经开区影响不小,出口受到限制,外资利用水平下降,压力和挑战并存。

多重因素下,西安经开区的发展速度逐渐放缓。

当然,西安经开区掉队的主观因素在于自身发展动力和创新能力不足,特别是投资水平下降,严重影响自身发展。

作为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外贸),在外贸环境不理想和新冠疫情冲击下的特殊时期,投资对经济增长拉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就经济发展数据而言,近年来西安经开区的投资水平处于下降趋势,固定资产投资高位回落,成为发展动力不足的重要原因。从整体来看,在过去一段时期里,西安经开区固定资产投资处于缓慢增长甚至下降的状态。

2017年西安经开区固定资产投资744.36亿元,增长13.1%;2018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仅为0.1%;2019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降到-19.9%,比西安市的平均水平(1.1%)低了20个百分点,比高新区(18.3%)低了38.2个百分点,在西安市8个开发区中排名最后。

这些年来,西安老城区的投资增速普遍放缓,开发区成为新的投资热土,尤其是高新区和西咸新区,相比这些热点开发区,西安经开区的投资力度明显下降。

固定资产投资是衡量经济发展中基础设施建设、工业设施更新等内容的重要指标,固定资产投资需要1年-2年才能转化为实际产出和收入。没有持续的固定资产投资,发展自然就缺乏后续动力。

近年来,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高位回落,让西安经开区后续发展压力增大。资金流向的背后是人口、产业、土地等“实力”的综合体现。可以说,西安经开区2019年投资大幅跌落,直接导致其2020年全国排名下滑。

一方面,西安经开区固定资产投资下降,另一方面,工业发展速度越来越慢甚至出现了下滑。2017年西安经开区工业总产值4427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760.1亿元,增长23.8%,占全市的31%;而2020年规上工业产值为1636亿元,比2017年减少124.1亿元,下降7.1%。

西安经开区承载着西安工业发展的使命,相比高新区和西咸新区来说,其近几年的表现实在有些“低迷”(2020年西安高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1.2%)。

综上所述,现阶段的西安经开区面临的主要矛盾是:在国际、国内以及西安市的新发展格局下,经济发展要求和发展动力不足的矛盾;而矛盾的主要方面就是:投资不足,产业薄弱,链条不强,后劲乏力。

短期靠投资 长期靠创新

面对新形势,西安经开区在短期内自然需要依靠投资驱动发展,力促主要经济指标的回升,长期还得依靠供给侧改革,加强创新创业能力,培育持续发展动能。

从短期内的投资驱动来看,西安经开区首先要狠抓项目投入,紧盯重点项目建设,激发企业主体的投资动力,加快重点产业项目的落户、生产、集聚。

同时,还需要把招商引资摆在突出重要位置,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完善项目全过程服务体系,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提升政务服务效能。

另外,对区域闲置土地、低效益资产进行优化配置和开发利用,为城市发展腾出空间,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加快城市更新,增强经济承载能力。

从长期供给侧结构改革来看,西安经开区要加强科技创新,提升产业链、供应链水平,培育建设新兴产业,增强产业竞争力,向高质量发展看齐。

西安经开区高质量发展要从早期的加工贸易,转向依靠创新驱动发展,要把握世界前沿技术产业发展趋势,关注可能产生引领性成果的重要领域;同时,面向国内经济发展的需求,聚焦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卡脖子”技术企业的引进和培育。

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要紧扣优势产业培育和企业发展需要,开展定向突破、系统集成的制度创新,利用好秦创原平台,推动高端要素、优质项目加速集聚,打造“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高地。

正如前文分析到的,西安经开区在发展过程中要解决主要矛盾问题,就必须把产业发展起来,在区域内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在产业发展过程中,西安经开区要走高质量发展、融合发展的路子,特别是要抓好产城融合。目前,西安经开区内的高铁新城、泾渭新城周边环境和配套设施还比较薄弱,城市建设要服务产业化。

遵循高质量发展要求,西安经开区在发展工业经济过程中,要重点发展汽车、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等支柱产业。尤其要以重卡产业链为优势特色,推动重卡产业链做大做强,引领建设“万亿级工业大走廊”。

因此,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西安经开区要充分发挥新兴产业集聚地的载体作用,吸引优质企业集聚,形成稳定的产业集群,有效支撑产业链、供应链稳步发展。


轻装上阵 开启新程

近30年来,西安经开区可以说取得了不俗成就,但是过去几年内,发展动力明显有些不足。如果说此前30年西安经开区进行了“三次创业”,不断实现跨越发展,那么未来30年,如何开启新的创业征程,是西安经开区不得不深思的问题。

30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间节点,有很多东西需要总结、梳理和反思。西安经开区不能因为过去取得的成绩而步履缓慢,也不能因为近年来遇到的困难而蹒跚不前。

即将迎来建区30周年的重要节点,西安经开区应拿出全新的姿态,总结过去经验,梳理问题不足,寻找未来出路,为新一轮创业谋篇布局,开启新的征程。

以西安高新区为例,从1991年至今的三十年里,西安高新区也历经了“三次创业”,开启了自主创新之路,其背后潜藏着“三大逻辑”。

图片
以西安高新区第三次创业为例,2018年西安高新区管辖面积扩大至1059平方公里,管理人口超过100万。进入三次创业时期,高新区紧抓硬科技概念,成功获批全国首个“硬科技创新示范区”,打响硬科技双创品牌,为破解“卡脖子”难题提供区域探索的实践样本。

当然,不同的开发区有不同的发展条件和特色定位,西安经开区在西安市的发展格局中,既要做主战场,又要做顶梁柱。因此,经开区也有必要向高新区看齐,以高新区为参照目标,不断缩小差距。

西安经开区的发展建设要做很多工作,而眼下要做的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就是要形成新的发展氛围,要有新的创业意识,要针对问题,补强短板,做好宏观设计规划,推动创新创业向纵深发展。

最后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未来的征程中,西安经开区要充分认识到“开发区不是行政区”的属性,要摆脱行政思维局限,精简机构,精编人员,打破“只进不出、只上不下”的传统局面。
本帖点赞记录
点赞给态度,登录/注册 就能点赞
亲爱的路人幸福 2022-2-21 09:44 赞同 +1
揭帝大人人人 2022-2-17 16:32 赞同 +1
完善一下 2022-2-12 14:57 赞同 +1
全网通 2022-2-12 00:28 赞同 +1
火星土豆 2022-2-11 09:37 赞同 +1
大唐盛世醉长安 2022-2-11 09:17 赞同 +1
太平河畔 2022-2-11 08:04 赞同 +1
康瑞 2022-2-11 07:55 赞同 +1
铁面无私 2022-2-11 07:41 赞同 +1
liule199010 2022-2-11 06:56 赞同 +1
大鹏阿飞 2022-2-11 04:58 赞同 +1
如影 2022-2-11 01:49 赞同 +1
唐丶吉诃德 2022-2-11 00:46 赞同 +1
微红wh 2022-2-11 00:27 赞同 +1

评论19

莽原渭水Lv.7 发表于 2022-2-11 06:12:42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北京
wanghao牛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太平河畔Lv.8 发表于 2022-2-11 08:04:30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陕西
没有掉队,是人家太厉害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奉元路达鲁花赤Lv.7 发表于 2022-2-11 08:35:52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陕西
北弱南强趋势更加明显,经济重心进一步南移,南北失衡更加严重。
本帖点赞记录
点赞给态度,登录/注册 就能点赞
1348451130 赞同 +1
jules 赞同 +1
Serendipity 赞同 +1
回复 支持 3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雷逊Lv.6 发表于 2022-2-11 08:50:03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北京
原因就是,产业竞争你死我活。行业发展到一定水平,价格降到一定水平,后进者,不努力的就会掉队,失去未来。某些人还想让国家象50年代一样再帮一把,国内产业竟争,对国家来说,手心手背都是肉,帮谁都是浪费国家资源。陕西这两年鸡的屁失速,就是抢跑道能力缺失。陕西发展有两极,而且只有两极。榆林与西安都是天生注定的,不要怀疑,不要妄想还有第三极。时间不等人,榆林煤化工行不成战斗力,会成为卖血的菜人。西安更危险,在二十年西咸不合并的大前提下,在内有分裂分子的前提下,西安失去了很多赛道,而且还会失去更多赛道。蛋蛋看到了机会,小郑与西安抢交通经济的赛道。雒阳看到了机会,与西安争夺谁是"中国人灵魂家园"的赛道。理由很简单"老子英雄儿好汉"反之,儿子那么差,老子一定是狗熊。历史上说你是英雄的后代,那一定是写历史的人错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22061368Lv.8 发表于 2022-2-11 09:00:25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2019年引进的立讯项目在经开区迟迟不能开工,导致最后撤资,真的该好好反思一下,如果放在高新可能早就投产了,还有正威集团的项目,都没有下文了,但是正威集团却在渭南和宝鸡的生产基地都建好了
本帖点赞记录
点赞给态度,登录/注册 就能点赞
兴镇才子 赞同 +1
拜特来福 赞同 +1
回复 支持 2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whhuolieniaoLv.3 发表于 2022-2-11 09:03:38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陕西
经开规划部门脑子有问题,新建的全是高楼。从那走都觉得压抑。 路还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火星土豆Lv.8 发表于 2022-2-11 09:42:41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陕西
经开没有多元化发展,紧盯着制造业。
如高新科技研发,商业,制造业一体。浐灞的文旅,生态居住和大数据等。
    经开区核心区已经成熟了,目前高铁新城发展商务比较好,草滩距离渭河近又距离主城区近,生态新居住兼商业完全没问题。经开三期装备制造业强化制造配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反弹琵琶Lv.7 发表于 2022-2-11 09:51:06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西咸 没有谁比我更懂 开发区不是行政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沪市小豆丁Lv.8 发表于 2022-2-11 10:08:09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陕西
经开还是可以的。
本帖点赞记录
点赞给态度,登录/注册 就能点赞
快乐哥 赞同 +1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龙腾长安Lv.10 发表于 2022-2-11 10:28:59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陕西
经开广场公园稀少,真不及高新二三期,地产比重有些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skyreenokLv.7 发表于 2022-2-11 10:33:52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陕西
17年到现在换了六个一把手
镀金的居多 干事的很少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2-11 10:54
本帖点赞记录
点赞给态度,登录/注册 就能点赞
Assis 赞同 +1
拜特来福 赞同 +1
快乐哥 赞同 +1
回复 支持 3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cloverLv.10 发表于 2022-2-11 10:46:27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陕西
招商引资和项目落地已经严重的落后西咸新区了 和高陵还扯皮不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12377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0

免责声明:本网站不承担任何内容提供者的信息所引起的争议和法律责任,联系侵删

Copyright © 2001-2025 荣耀西安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2024053929号-1|陕公网安备61011302000104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扫一扫下载客户端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