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人都注册了,还不快来?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本帖最后由 枫林0809 于 2022-1-14 00:13 编辑
蜀国后主刘婵真的是低能儿吗? 文/枫林 三国时期蜀国后主刘婵一句“此间乐,不思蜀”让后主刘禅成为了一位“乐不思蜀”昏君的代名词,也让他成为了众人眼中软弱无能的昏君。 但是刘婵真是位软弱无能,低能儿的昏君吗?有些人却不这么认为,刘禅不仅是三国时期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国君,同时也是在历代亡国之君中年龄最大的后主,下场也没有很悲惨。若是只凭他的昏庸无能,怎能在父皇走后,在朝堂内群臣勾心斗角,危机时伏,这么多高人掣肘下,朝代能执政这么久,自己和政权存活那么长呢?所以,他并不像众人说的愚钝,相反他是一个大智若愚的人。 实际上后蜀国主刘婵所处的时代和唐朝末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后主李煜所处的时代很相像,都是失国之君被软禁在他国,而刘婵对时势的发展看得很清楚,他知道蜀国是保不住的,整个华夏民族饱受战争苦果,老百行颠簸流离,战乱已很久了,魏国发展已很强盛,已具统一全国的条件,再坚持反抗就是违背历史发展的车轮,人民也需要一个统一的国家,华夏民族需要生养生息,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故他自动的归附魏国后,也很识趣,没有显出像有些国君失去国家后表现的忧愁很怀念故国的情怀,当司马昭问他想念他的国家吗?他说了“此间乐,不思蜀”的名句,并被他的臣子讥笑而教之,并被后世记为“乐不思蜀”成语的典故。 实际上他是大智而若愚,正是因为他正确的认识到自己所处的环境,应采取什么样态度来保护自己,才能在险象环生的危险的环境下保护自己家庭及后代,所以刘禅不是一个人们所认定的那样昏君无能的庸人,他很会表演,糊弄别人,善于保护自己,他是一个大智若愚的人。 而相反,唐末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后主李煜所处环境和刘婵相似,但不识自己的处境,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也没有采取正确的态度和行动,处处表现为不满和怀念故国忧愁的态度和情怀。 李煜的这首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的诗,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李煜的绝命词,这首词全篇抒写亡国之痛.。惹得宋国国君赵匡胤不满而赐毒酒给他而暴毙,成为一个短命的君主,满怀着无尽的忧愁饮恨而亡,实在令人叹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