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人都注册了,还不快来?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重塑新气质▶▷“一区一谷一湾”铸就创新底色 不久前,位于珠江后航道滨水区的海珠创新湾宣布拿到“出生证”。根据上月底通过的海珠创新湾(沥滘片区)城市设计及控制性详细规划,海珠创新湾将打造为高端商务区以及粤港澳大湾区的生产性服务枢纽。曾经以广重、广纸等大型企业闻名的“工业大道”等待着创新蝶变。 对于早已名声在外的琶洲互联网创新集聚区,去年广东省发布的《广深科技创新走廊规划》中,琶洲集聚区被列为广东省在这条创新走廊上重点打造的十大核心创新平台之一。日前通过的《琶洲地区发展规划纲要(2018-2035年)》更提出,要将琶洲规划打造成互联网创新产业、会展产业、总部经济等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外向型和创新型经济集聚发展的高质量经济增长极。其中,琶洲西区将依托琶洲互联网创新集聚区,着力发展电子商务、数字产业等“互联网+”融合创新产业。 “琶洲今后的二十年,是一个黄金时代,而粤港澳大湾区又给琶洲注入新的生命。”在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教授陈新滋看来,近来海珠区创新创业发展迅速,加之中心城区的区位条件、四通八达的交通网和琶洲会展中心,“海珠将来有机会成为一个枢纽,一个科学交流、创业创新的枢纽。” 如今,中大国际创新谷也于今年5月正式亮相。根据《海珠区产业发展规划(2018-2035年)(征求意见稿)》,中大国际创新谷定位为广深科技创新走廊知识转化枢纽。以中大国际创新谷及新港路沿线科研院所、龙头科研企业为核心节点,打造成为全球知名、辐射粤港澳大湾区、引领广深科技创新走廊核心知识成果转化的服务枢纽。 新旧产业的更迭中,海珠“创新岛”的未来布局日益清晰。东部琶洲互联网创新集聚区,已有一批互联网龙头创新企业抢滩落户;西部海珠湾着力打造高端产业集聚区,有广州之窗、启迪中海科技园等后航道六大产业园区联动打造海珠创新港;中部中山大学有人才资源、科研成果,作为“最强大脑”,具有强大的创新潜能。 一场创新蝶变正在海珠发生。从2010年到2017年,海珠区的三次产业结构由0.4:18.3:81.3调整为0.1:15.5:84.4,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规模从2015年不足13亿元,以年均增长两倍的速度快速扩容,2017年产业规模发展至119.73亿元,突破百亿门槛。 “‘一区一谷一湾’既有共通的创新内核,又有不同的主题与形态。”广东亚太创新经济研究院产业经济所所长刘卉认为,海珠的创新布局展现了区域发展的新动能、新空间、新前景。 乐天智谷是广州市攻城拔寨重点项目、2019年广州市提质增效试点园区、广州市中小企业服务站。项目位于广州市海珠区科韵南路与新滘东路交界处,区域所在是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琶洲核心片区、琶洲高新区,是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走廊重要的支点。 园区以人工智能、5G技术、数字经济、物联网为主导产业,为入园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创新孵化服务和资源协同对接服务,并促进相关产业的资源共享、共融、互生。 园区打造Loteam琶洲众创空间,充分利用海珠区政策以及广州试验区区位优势和资源。设立共享式办公区域,单人卡座和独立办公室,配套创业咖啡、创业加油站、路演中心及共享会议室等,欢迎粤港澳台侨创业者和创业团队入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