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人都注册了,还不快来?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形针不小心掉进了鱼缸里 可是不想惊动打扰到里面的小鱼 该如何把回形针取出来呢?” 上课前,曲江第三小学的科学老师韩曼俐抛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二年级八班的小豆丁们面面相觑、挠挠脑袋……不一会儿工夫,几位同学满脸自信举起了手……
“我想成为科学家!” “同学们的小脑筋转得很快,听起来这确实是个不错的主意,到底磁铁能不能把杯子里的曲别针吸出来呢?我们还要来试一试!”韩老师的话音还没落,同学们个个兴奋不已,跃跃欲试。
“我来试试,啊呀!好像是角度不对,失败了……”
“让我也来试一试……小心翼翼,紧贴杯子外壁移动,成功!”
“真厉害呀!” 有同学成功取出了回形针,教室里响起一阵喝彩声。这堂“走进磁铁的世界”的科学课也正式开始。“磁铁还能吸起哪些材料呢?”在韩老师给同学们的工具盒中,同学们动脑预测、动手证实,进一步体会着磁铁的魔力。
“接力”吸钢珠,钉子夺钢珠,测量磁铁吸回形针的距离,隔书本吸回形针……动手探索磁铁特性的环节再一次把课堂氛围推向了高潮。实验过程中同学们发出连连惊叹,在想一想、猜一猜、试一试的探索中,同学们自己总结出了磁铁的特性。
精彩的科学课堂让同学们学习得不亦乐乎,下课铃响了,不少同学还意犹未尽地回味着这节课的内容。“科学课太有趣了,老师带我们探索身边的奥秘,简直太神奇了”“我喜欢看《探索世界未解之谜》,而且我最喜欢做实验了”。
“我们都想成为科学家”。大家还争先恐后倾囊相授科学素质养成的小秘籍:“要注意保护眼睛” “要好好学习数学、物理”“平时要注意拓展思维 ” “要注重个人安全!做实验前一定要做好防护措施”……
据韩曼俐老师介绍,“曲江三小的科学课程丰富多彩,除了有国家的常规课、校本课,学校还有许多社团课和综合实践活动课,例如3D打印笔、魔方乐园、航空模型、建筑模型等。同学们在科学课上都特别活跃,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的他们在探索中增长知识本领,不断提升创新能力。”
在曲江四小,同学们也刚刚结束磁铁的学习,大家正围坐讨论分享着科学课的收获。“学好科学就要积极尝试,不能害怕失败”,“学好科学要尽自己力量寻找问题的答案”…… 在有趣的课堂里,同学们的收获可真不少! “有一个飞上蓝天的梦“ 曲江四小一、二年级的小豆丁们开心地走进无人机课堂,今天老师要带领大家学习多旋翼无人机的构造、原理和基础操作。看着桌子上的无人机,同学们爱不释手,这儿摸摸、那儿转转,充满亲切与新奇。
“无人机在闪灯,是在对你发出暗号,悄悄告诉你‘我找不到遥控器啦’。无人机常亮就是在说“对,就是你!配对成功,我找到你啦!”老师的讲解活泼有趣,别看社团里的同学年纪小,他们严格遵循老师的讲解,操作起来聚精会神、认真专注。
了解了无人机的理论知识,接下来当然就要开启“飞行模式”啦。同学们接受知识的速度真是让人赞叹,当老师问“哪位同学想上来试一试”时,大家伙热情踊跃,都想要一展身手试试自己的飞行本领。
别说,同学们的飞行操作真是有模有样。7岁的王锦瑶对无人机非常着迷,她告诉小薇,“特别喜欢爸爸陪我玩无人机,老师给我讲的无人机知识我可以讲给爸爸听啦,这样可以减少我们的失误。等操作技术再好一点,我就要带着我的无人机在蓝天高高飞翔。”
在人工智能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为了让学生们在新科技的氛围下感受科技的力量,曲江四小开设了无人机社团。曲江四小的胡梅娟老师介绍说,“未来是科技创新的时代,无人机社团有助于培养孩子的科技创新精神。基础理论学习可以帮助同学们了解无人机及其功能,培养飞行安全意识;无人机的飞行训练,可以培养方向感,也会提升同学们的应变能力、动手能力、手眼协调力以及三维空间辨识度。”
无人机的操作还需要精神高度集中和持续的耐心,这在无形之中塑造了大家坚定的性格。而在模拟实验中,机器出故障、操作起飞达不到效果,同学们尝试着自己动手解决,与同学互相探讨怎么操作,大胆请求老师指导,这提升了同学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让孩子们的思维随着无人机一齐起飞,带着他们的梦想翱翔于蔚蓝天空。接下来,曲江新区第十三小学的科技艺术课堂——扎染,再一次让人大开眼界。 “做小小传统文化传承人” 走进曲江十三小的科技艺术课堂——神奇的扎染,同学们正在低头一针一线认真穿引着自己绘画的图样。看!同学们在夏林艳老师的指导下细心描样、缝制、捆扎、漂染、拧干……严谨有序地进行着每一道工序,道道工序后,手里形成了一个专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作品。
扎染的基本原理是防染,借助纤维本身并运用不同的扎结方法,控制染液渗透的范围和程度,形成色差变化,从而表现出无级层次的色晕,集科学性、艺术性于一体。扎染在我国约有1500年的历史,是中国民间传统而独特的染色工艺,也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这节科技艺术课程的老师夏林艳是云南大理人,在母亲的影响下,她从6岁就开始接触扎结技艺,后自己一直研究染色技巧。工作定居到西安,来到曲江十三小学后,她把扎染的传统技艺引入到了校园中。校园里还专门设置了一个展区,陈列着夏老师和同学们的扎染作品。
聊起扎染,夏老师的眼里闪着光,她说,“扎染课堂是传承民间传统艺术的一种方式,这在同学们的心中种下了一颗传承传统文化的种子,课堂上同学们的学习兴致很高,经常下课了都不愿意离开教室。”
扎染课堂绝不是女孩子们的专属,这项需要耐心、细心的手艺活,在男生的手里也是精雕细琢、有条不紊。五年级的杨浩轩说妹妹特别喜欢自己的扎染作品,今天这个爱心扎染要送给妹妹。
还有冯筱轩,喜欢运动,也喜欢传统文化,由于课程时间冲突,放弃了心爱的篮球社团坚持学习扎染。这个心灵手巧的男孩子,兴奋地分享着自己的扎染作品,有T恤、抱枕、包包等。他说,“每完成一个作品都开心到爆炸,作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人很自豪。”扎染需要毅力、耐心、创造力,他说要坚持下去,完成更多作品。
除了扎染课程,曲江十三小学还开展了泡泡泥社、魔方社、皮影社、趣味记忆社等丰富多样的课程活动。德育主管王青介绍说,“在保证学生规范操作的前提下,拓宽他们的视野,我校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创新性地推广着传统文化,进一步增强校园课程的灵动性。接下来,学校还将持续注重科学教育、素质教育、美学教育等动态结合,由学生与老师协作为校园添加更多美好的元素。”
这一天的学习历程,有对新科学技术的探索学习,培养创新创造能力,有对传统技艺文化的传承发扬,在奇妙的科学现象中深入感受传统文化。在每一堂动手动脑的课程中,都看到了同学们眼睛里对知识的渴望和探索奥秘的认真。
未来社会需要的是全面发展的人才,曲江新区借助自身在历史文化、旅游、体育、科技等方面的优势,大力推行五育并举,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让一颗颗渴望知识的小种子埋入学海书田,为理想而生根发芽。下一步,曲江新区还将继续着力激发学生爱科学、讲科学、用科学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素养的全面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