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人都注册了,还不快来?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直到现在我还记得,2019年8月底,高新区“名校+”工程启动仪式上,那个名叫美熙的小女孩精彩的发言。她的家在付村,做小本生意的父母常谈起没法让孩子上“名校”的遗憾。“名校”在老百姓眼中到底意味着什么?我想它应当就如高新六小办学愿景中描绘的那样——“教师迷恋、学生喜爱、家长信赖、社会认可”。小女孩说,她热爱着生活了4年的付村小学,她也向往六小更为丰富和优质的资源。是的,每一个学校都有自生成长的土壤,但“名校+”让我们看到一种可能——用流动的资源,为每一座校园赋能,让他们连接为共生共享的校园生态群落,最终让每一个孩子受益,成就每一个人。现在,付村小学已经美丽蝶变为高新六小第一分校,联合体内各个学校也都无时无刻不在体尝着成长和突破的快乐。在这里,我把高新六小“名校+”的故事讲给您听:
第一个故事:“+校”要发展,教师是灵魂
怎样将“名校+”教育联合体中“名校”的引领和辐射真真正正落在实处,这是我一开始就着重思考的核心问题。“+校”要发展,教师是灵魂。
自联合体成立后,高新六小先后派数十位老师前往各校,有的长期驻校指导,有的进行主题送教;有的带去先进的课程理念,有的分享数十年累积的班务管理经验……与此同时,我们还以“名校+”为平台,先后组织了四次教学研讨月活动,举办和承办了十余次教师大型培训与学科专项培训,举行了教学能手大赛、微课大赛、教学基本功大赛等多项赛事。
正如高新六小第一分校贾琦老师在教育随笔中这样写道:“自2019年加入六小‘名校+’以来,近两年间,我的进步是飞跃,是脱胎换骨,是破茧成蝶。”2019年学期末,在高新六小“名校+”课题研究专项培训活动中,贾老师做了一场关于英语小课题研究成果的汇报。“台下坐满了兄弟学校的老师们。我的讲台,不再局限于一校之内,四墙之隔。汇报结束,有一位素不相识的老师留了我的联系方式,并且非常真诚地赞美和感谢了我的分享,说以后要向我多多学习。那一刻,我重新认识了自己,原来我也可以在明亮的聚光灯下,绽放最美的光华。”之后,在2020年教学研讨月活动中,贾老师又以英语绘本教学参与了联合体精品课展示。“下课铃响了,学生们依然意犹未尽,有学生专门告诉我,希望下次我还能给他们讲课。”这何尝不是一位老师毕生所求的职业幸福感呢?贾老师说,那一刻她很幸福,很有成就感。
第二个故事:老百姓说好,才是真的好
马芸羲是高新六小第一分校二年级的一名小学生,她的妈妈曾在孩子入学时,对周边各校进行了详细的了解。后来得知付村小学成为高新六小第一分校后,她毫不犹豫地给孩子报了名。 “新楼体、新操场、新的‘悦读吧’,还有款式大气的新校服,一切都焕然一新。”马芸羲的妈妈说。
第一次入学家长会上,作为联合体总校长,我和家长们说了很多接地气的贴心话,我从他们期待的眼神中读到了信任,读到了希望。马芸羲的妈妈说,孩子特别喜欢学校各种各样的活动,劳动的、文艺的、体育技能比拼的……孩子们有更多机会参与其中,亮相舞台,获得自信,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就像马校长说的,‘名校+’带来了新的理念和更多的资源,受益的最终是孩子们。” 高新二十一小的小嘉刚进入一年级时,遇上的班主任王老师是刚毕业的研究生,王老师对于小嘉常常无视纪律的行为束手无策,但数学杨老师曾是高新六小骨干教师,对班务管理十分有经验。杨老师自从到了二十一小就扎根班级,与王老师频繁交流沟通,将经验倾囊相授,两位老师协作一心抓常规、抓细节,将班级管理得井井有条。小嘉在老师的帮助和集体的熏陶下,成长了不少,小嘉妈妈多次给老师打电话表示感谢。“我们小嘉不仅学习长进了不少,在家还主动做起了家务活,看着他的变化,我很庆幸自己的选择。”
一个个故事,一幅幅图景,记录着高新六小“名校+”走过的路程。春夏秋冬又一春,在这日光明媚、万物可爱的季节里,当我看着二十一小的老师们在“融暖”的团队文化中汇聚一心,迸发出干事创业的激情;当我看着高新六小第一分校在晨曦中格外美丽,孩子们尽情地在操场上奔跑跳跃;当我看着联合体的全体教师意气奋发地走进校园,彼此悉心聆听、热烈交流……
作为校长,我清晰地知道:“名校+”不是简单的物理整合,而是一种化学反应。平台搭起来了,怎样演出一场旷世完美的交响乐,这是每个学校都在思考的问题。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借助“名校+”,帮助每一位老师真正寻找到职业方向和人生价值,让学生获得他们可以受益终生的素养和能力,让我们的教育真正成就每一个大写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