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人都注册了,还不快来?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2月25日,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这一伟大成就的背后,是无数干部群众的努力和奋斗,其中很多是女性。她们做的事可能算不上惊天动地,但她们踏踏实实地用自己的双肩撑起了脱贫路上的“半边天”。
2017年5月,在一次迷迷糊糊的晨会中,郭婷猝不及防地成为了扶贫办的一名工作人员,从那时起,家里安排的相亲便被她一推再推,直到现在,将近4年过去,郭婷依旧单身。 郭婷是灵沼街办一名工作人员。刚到扶贫办时,她28岁,正值谈婚论嫁的年纪,眼看着跟她一起长大的人一个个结婚生子,父母心里着急,便托人给她介绍对象,安排了不少相亲。不巧的是,这一年,脱贫攻坚刚刚起步,扶贫办的工作忙得不可开交。 有时候是已经跟人约好见面,但因为临时有事放了人家鸽子,有时候是正在跟人吃饭聊天就被单位一个电话叫走,还有时候介绍人让她给出一个明确的见面时间,但她却不知道手上的工作啥时候能完……大概在2018年底,郭婷跟一个男生已经见过几次面,双方感觉都还可以,后来差不多有一个月时间,对方一直约她,但郭婷都因为工作无法脱身,让对方误以为这只是个拒绝的借口,最终不了了之。 那段时间里,郭婷忙着下乡入户、忙着走访慰问、忙着整理资料;那段时间里,她找遍亲朋好友,为帮扶对象所在的养老院收集了一批过冬衣物……那段时间她太忙了,甚至都没顾上为又一次相亲失败去遗憾一下。
她写道:“贫穷不是我的,但和我有关,和我喜欢的暮归老牛、田间小路有关,和我祖辈的记忆、身上的血脉有关,和我出生的土地、祖国的蓝天绿地有关,和我情感的曲度、生命的广度有关……” “当这一切被关联上,我就无条件地选择了走进,走进乡村,走进危房,走进养老院的大门,走进一个又一个饱经沧桑的老人家里,走进早就该走进的每一寸土地,认下一个个贫困户的家,把猪圈盖好,把院子红砖铺地,把杂乱归于平整,把阴霾扫除干净,然后扑下全部身心,和父老乡亲一起,将贫穷的毒瘤连根拔除,将富裕的种子撒播大地……” 2020年,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高新区灵沼街道67户贫困家庭进入全面小康,这让郭婷感到无比欣慰,充满成就感。因为脱贫不是她的,但是和她有关。
“我要娶媳妇!我要娶媳妇!……”每到深更半夜,左邻右舍都会被刘占军(化名)的大叫声吵得睡不着觉。 刘占军家住庞光街道正村,是一位智力残疾的孤寡老人,今年已经73岁,没有结婚、无亲无故、内心孤独。家门口偌大的柴火垛被码得整整齐齐,他说这是娶媳妇的时候要用的,扶贫干部给他买的新床他也舍不得睡,说是留给媳妇的,“我要娶媳妇”是他的口头禅,不分白天黑夜地挂在嘴边……
2019年3月,庞光街道中心校教师陈妮开始对口帮扶刘占军,这对她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刚开始就有同事替她担心说:“你一个女同志,要注意安全。”还有人建议她换个男同志去帮扶。但最后,她还是带着些许疑虑硬着头皮去了。 “跟老人相处下来,你会发现他只是太过孤独,但他内心是很善良的。”陈妮说。她依然记得第一次去老人家走访,院子里堆满了杂物,她和同事帮老人把院子清理了一番,光垃圾就拉了整整5架子车。之后,她每个月都会去老人家里,帮他打扫卫生,和监护人一起帮老人换洗床单被罩。 相处中,陈妮发现刘占军喜欢抽烟,于是她买了一条烟放在家里,每次去他家的时候就给他带一盒。后来她用这个作为奖励,跟老人说:“老刘,以后我每次来的时候都要检查,如果你卫生打扫得好,我就奖励你一盒烟,如果没打扫干净,那烟就没有了,你就别抽了。”后来,刘占军每次都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把自己收拾得整整齐齐,等她带烟过去。 慢慢的,陈妮用她特有的细腻和与学生相处的经验,成了刘占军老人的好朋友和他最信任的人。有一次走访的时候,刘占军让陈妮帮他卖平时捡来的硬纸板和饮料瓶,他说他不相信别人,别人会骗他钱,但是陈妮肯定不会。陈妮帮他卖完硬纸板和饮料瓶,把钱交到他的手里,跟他说:“老刘,不要把钱拿去全部买烟了,多给你买点好吃的。”刘占军老人笑呵呵地答应着。临走前,陈妮还帮他买了挂面、麻花,尽量减少他吃饭的麻烦。 除了对刘占军老人的对口帮扶工作,陈妮还主管学校的教育扶贫工作,几年下来,她几乎走遍了每个贫困学生的家里,对他们的家庭、学习情况了如指掌。帮扶中,细心的陈妮时刻关注着贫困学生的心理健康,她要求老师们对学生私下开展一对一帮扶,尽量避免在集体场合进行。 “贫困家庭子女大多内心敏感,这样做可以避免我们的帮扶工作对他们的自尊心造成伤害。”陈妮说,平时工作中,她会刻意给贫困家庭子女更多表现机会,并对他们给予更多鼓励,帮助他们塑造积极向上的生活学习态度,不管学习怎么样,只要他们有健全的人格,那他们就能给他们的家庭带来更多希望。
2006年高亚婷向朋友借来4台毛衣编织机,在自己家中开始了编织毛衣的人生。朋友的母亲曾用这几台机子支撑了一个家庭好多年,所以她相信,自己也可以。 刚开始的时候,周边农村人对机器编织毛衣特别认可,生意也还不错,可时间一长,大家都反映说,织来织去都是全平针,没什么新意。后来,高亚婷也曾不断拜师学习,试图织出新意,但最终敌不过人们审美方式的快速变化。迷茫之际,高亚婷看到了手工织品的市场前景,她便把此前编织毛衣时学到的知识加以整合,转行做手工包、家居饰品等,并开始承接一些私人的小订单。高亚婷依然清楚地记得,第一个订单花了4天时间完成,看着挣来的360元钱,之前的迷茫一扫而尽,她进一步坚定了自己的选择。 2008年随后,高亚婷接到的订单越来越多,她开始培训周边的农村妇女,带着她们一起做。2008年9月,高亚婷在秦镇(现为秦渡街道)开办了自己第一个手工坊,取名“心意手工坊”。 “那一年的冬天是我记忆里最温暖的冬天,全村100多名妇女在暖暖的阳光下编织手套的场景让人感动和振奋。心意手工坊开始成为这些农村姐妹学习,交流的一个场所,我被她们一声声“妹子妹子”叫着的时候,总是在心里默默地感谢她们。”高亚婷说。 2014年2014年为了适应市场,雅婷手工艺品专业合作社正式成立,注册资金十万元,主要从事手工艺品的制作和销售。目前,雅婷手工艺品专业合作社已经发展成为拥有5名股东、2名管理人员、1名会计、1名网络推广员、6名培训老师的小型企业,并注册商标“独织韵”。 为了让农村妇女兼顾务农,让残疾妇女能够通过双手创造幸福,高亚婷办起了“没有围墙的工厂”,将订单派发到社员手中 ,让他们在家里完成工作,带动从业妇女500多人,社员人均月收入达到1200元。与此同时,高亚婷还通过各种途径,为有意愿的农村妇女开展了20多期培训,共有2000多人习得技艺,实现增收,还有6人开起了自己的店。 近几年,高亚婷带领着她的姐妹们前往苏州工艺美术学院、贵州大学参加全国手工艺骨干培训,学习阿富汗针、爱尔兰拼花等高档的手工作品的制作,继续勇往直前、紧追潮流……
2015年至今 高亚婷通过自己的努力先后获得西安市第五届妇女手工艺品大赛特等奖、陕西省第三届十大“三秦巧娘”、2019年西安市巾帼创业明星等多项大奖或荣誉称号,雅婷手工艺品专业合作社也被西安市妇联授予巾帼创业就业示范基地,被陕西省妇联授予创业就业示范基地…… 高亚婷说:“下一步的工作重心我还是会放在技能培训上,针对我们当地的留守妇女,失地农民进行更为精准的技能培训,带领我们的娘子军团,开辟美好生活的新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