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入验证码,即可复制
微信扫码关注,即可获得验证码
只需要3秒时间
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涨姿势!周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你知道哪个?

81726 0
发表于 2021-2-25 15:42: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陕西
1、【殿镇锣鼓:关中平原上难忘的旋律】
人们常说艺术来源于生活,被列入陕西省、西安市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殿镇锣鼓就是地地道道的艺术。殿镇锣鼓发展至今,已有1000余年历史,经过民间艺人的传承和发扬光大,鼓舞鼓阵阵容庞大,远近闻名。
微信图片_20210225143659.jpg
欢快、热情、激昂、铿锵、沉稳、悠扬、轻悦,以易经原理,以一面大鼓作为太极,两面中鼓象征两仪,四面镗锣吻合四象,八面小鼓暗喻八卦,然后八面桶鼓、八副小铰、八副小锣、八个手鼓,三十二副大铙象征着六十四卦象,整个鼓阵形成后,浑然一体,敲打起来恰似平起春雷,震撼山岳。
微信图片_20210225143636.jpg
激情有力的锣鼓打起来,热烈的掌声响起来,掌声伴随着铿锵有力的锣鼓,别有一番味道。

2、【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牛斗虎”】
怒目圆睁的“花老虎”吹着胡子,气得跳来跳去,眼睛死死地盯着鼻子里喘着粗气的“牧牛”,而被激怒的“牧牛”也把它尖尖的牛角对准“花老虎”,猛地冲向它……这种将武术、舞蹈、鼓乐等融为一体,再经编排的民间舞蹈,便是被列入陕西省、西安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舞蹈《牛斗虎》。

d9d860abc2fc57ea7b6daa58ccc3f55.jpg

f50bdd14c9ef034be35b545ba4d39be.jpg
牛斗虎,顾名思义,牛是胜者,为什么一向温顺的牛会斗败俗称“百兽之王”的老虎呢?可见牛在农民心目中的位置孰重孰轻了。早在远古时期。人类就把驯化了的牛用在农耕、运输当中,大大提高了人类生活的质量。而且牛性格温和,力气大,食性杂好喂养,牛奶还能代替人乳育婴,所以自古以来就是人类的好朋友,也反映了人们厌恶残忍杀戮的野蛮行为。

ad5aa29efb348756db8ac655a92aa2c.jpg

据悉,周至的民间舞蹈牛斗虎起源于周至县楼观镇八家庄。早年庄东十字井庙内的木匾上记载着“乾隆年间八家庄耍牛斗虎”的字样。它来源于一个惊心动魄的民间故事,传说画匠杜困进山打柴,偶遇青牛救主、勇斗猛虎、以正胜邪的情景。根据这一素材,杜困与庄里民间艺人创编了集舞蹈、武术、鼓乐、美术工艺为一体的牛斗虎,成为当地社火中的精品节目,深受群众的喜爱。

3、【吹糖人,“气球”之上的捏塑】
还记得小时候围着卖糖人老爷爷摊前
看到栩栩如生的糖人便舍不得眨眼的情景吗
还记得童年记忆里
拥有糖人时心里香甜的感觉吗

微信图片_20210225143732.jpg
吹糖人的小摊前从不缺少顾客的身影,吹糖人的民间艺人魔术般的技艺,顷刻间就将一团软糯的糖坯变成造型各异的糖人。不仅可以拿在手中把玩,还可以品尝美味的糖果,整个制作的过程充满着惊喜与趣味。
吹糖人的神奇之处在于,它相当于在吹胀的“气球”上做捏塑,只不过它的原料比气球更具可塑性。手艺人需要在糖坯变硬之前的很短时间内,将之吹膨至合适的大小,并捏塑出相应的造型,非常考验手艺人的气息控制和捏塑手法。不断吹气的过程带给糖人相对圆润的线条,在带来了千变万化的趣味造型的同时,也考验着手艺人的应变和即兴创作能力。
看看吹糖人的过程,便是了解省内非遗文化的重要窗口。

4、【栩栩如生的泥塑,指尖上的非遗传承】
既拍又捏,涂抹上色,端起来轻轻一吹,“咕咕”声不绝于耳……当一把普通的泥土,遇到泥塑艺人,便成为有灵魂的物件,这就是非物质之文化遗产之一——泥塑。

微信图片_20210225143743.jpg
周至的泥塑从唐代传至今天,在历史的长河中几次面临灭绝,但是那些从未留下姓名的艺人们却顽强的将其保留到了今天,虽说,今日周至的泥塑匠也不过三两人还在坚守,但这份摧残的民间瑰宝却依然熠熠生辉。
周至的泥塑主要为寺庙道观的佛道塑像和彩绘为主,在手法上一直秉承祖上传下来的古法,过程复杂,耗时较长,用料严格,至今,从未借助任何现代化的设备和手法,因为这些塑像艺人们的心中清楚的知道,只有心怀虔诚,手下的每一尊作品才会充满生命力,这是人们对他们的期望,也是他们对人们的奉献。即使他们默默无闻,可他们知道精神世界的满足对于一个民族来说,是指引他们继续前行的无限力量。
“三分塑七分彩”的说法,在泥塑界备受尊崇。据悉,制作工序多达几十道,制模和彩绘至为关键:造型完整统一,概括夸张,简洁而不粗俗;然后在泥模上涂白底色,再根据需要涂以各类品色颜料,用墨来“提神”。此外,泥塑作品中大都安着哨子,轻轻一吹,就会发出声响,备受儿童喜爱。甚至还有能吹出音阶者,非常有趣。可以说,小郭泥塑实现了“塑”、“彩”、“声”的巧妙结合。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地域文化发展、社会变迁的缩影,是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人类行为的遗存,必须通过一定的表现形式才能够让现代人感受得到。正是因为泥塑艺人对手艺的一代代传承,方能让中华文化生生不息、传承不灭。

5、【周至舞狮子:优秀的民间艺术】
舞狮子是我国优秀的民间艺术。如今,由于场地的限制和文化的消逝,舞狮表演已经很少能看到。但是,在周至,就有以传统项目“舞狮子”为主的民俗表演,既体现民俗文化特色,又能热闹氛围。

微信图片_20210225143711.jpg
自古以来,狮子一直是力量和意志的象征。在老百姓心目中狮子更是瑞兽,是吉祥如意的图腾,所以舞狮一直寄托着民众消灾除害、求吉纳福的美好意愿。在我们这个古老的国度里,舞狮还代表着富贵、尊严以及中国人民威武不屈的民族性格。随着人们对狮子的喜爱,周至人民便创造了模拟狮子行为的舞蹈,再加以改进和发展成为一门独特艺术。
微信图片_20210225143721.jpg
每逢佳节或集会庆典,周至人民都以舞狮来助兴。每头狮子有两个人合作表演,一人舞头,一人舞尾。表演者在锣鼓音乐下,装扮成狮子的样子,做出狮子的各种形态动作。在表演过程中,舞狮者要以各种招式来表现自身武功,非常富有阳刚之气。
中国社会历来以农为本,配合节气变更与农事生活、各种节日或迎神喜典应运而生,在这些节庆中,人们为了所求生活平安详宁,以神或瑞兽来驱鬼娱神演变下来,这种形式便渐渐具有娱乐民间的意义。

单选投票 , 共有 1 人参与投票
微信图片_20210225143659.jpg

殿镇锣鼓:关中平原上难忘的旋律

 

0票 0.00%

ad5aa29efb348756db8ac655a92aa2c.jpg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牛斗虎”

 

0票 0.00%

微信图片_20210225143732.jpg

吹糖人,“气球”之上的捏塑

 

1票 100.00%

微信图片_20210225143743.jpg

栩栩如生的泥塑,指尖上的非遗传承

 

0票 0.00%

微信图片_20210225143711.jpg

周至舞狮子:优秀的民间艺术

 

0票 0.00%

您所在的用户组没有投票权限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12377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0

免责声明:本网站不承担任何内容提供者的信息所引起的争议和法律责任,联系侵删

Copyright © 2001-2025 荣耀西安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2024053929号-1|陕公网安备61011302000104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扫一扫下载客户端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