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入验证码,即可复制
微信扫码关注,即可获得验证码
只需要3秒时间
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春节习俗知多少? 带你感受传统年味!

9704 0
发表于 2021-2-3 14:50: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陕西

西安人都注册了,还不快来?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进入腊月后
年味越来越浓了
你有没有想过
在古代,没有春晚,没有朋友圈
古人是怎么样庆祝春节的呢?
今天
城墙君就带大家回味那遥远的年味
回望古人淳朴鲜活的原生态
传承古老智慧的民间习俗
一起来看看吧~
燃爆竹,赶年兽
640?wx_fmt=jpeg.jpg
爆竹,起源至今有2000多年的历史。在没有火药和纸张时,汉族热门使用火烧竹子,使之爆裂发声,以驱逐瘟神,因竹子焚烧发出"噼噼叭叭"的响声,故称爆竹。
传说在很久以前,突然出现了一种怪物叫年,每当新春来临,它就要下山来吃人,爆竹声可以吓退怪物。所以每当新春来临,人们都要燃放烟花爆竹,以求得新春的平安。
儿童卖痴呆
640?wx_fmt=jpeg.jpg

宋时吴中民俗,除夕小儿绕街呼叫卖痴卖呆。意谓将痴呆转移给别人。据宋范成大《腊月村田乐府十首序》载:"其九《卖痴呆词》:分岁罢,小儿绕街呼叫云:‘卖汝痴!卖汝呆!’世传吴人多呆,故儿辈讳之,欲贾其余,益可笑。"
悬挂春联
640?wx_fmt=jpeg.jpg

春联,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一千多年了。据历史记载,后蜀之主孟昶在公元964年除夕题于卧室门上的对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是我国最早的一副春联。
宋代以后,民间新年悬挂春联已经相当普遍了,所以王安石的《元日》诗中写的“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就是当时春联盛况的真实写照。

压岁钱
640?wx_fmt=jpeg.jpg

最早的压岁钱出现于汉代。传说,有一种小妖叫“祟”,每年的年三十夜出来用手在熟睡的孩子头上摸三下,孩子便会生病发烧。

在嘉兴府有一户姓管的人家,孩子用红纸包了八枚铜钱,放到枕头边。半夜里,祟用手摸孩子的头时,孩子枕边竟裂出一道亮光,祟急忙缩回手尖叫着逃跑了。因而,人们把这钱叫“压祟钱”。又因“祟”与“岁”谐音,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被称为“压岁钱”了。

拜年送飞帖
640?wx_fmt=jpeg.jpg

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同族长带领若干人挨家挨户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几个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为"团拜"。
到宋代,亲朋好友之间会相互送飞帖致贺,这就是早期的贺年片。到了明代,贺年片设计更加完美、精致,帖上不仅印有送者的姓名、地址,还写上了"新年快乐"、"吉祥如意"的祝辞。

猜灯谜

640?wx_fmt=jpeg.jpg

灯谜最早是由谜语发展而来的,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它是一种富有讥谏、规戒、诙谐、笑谑的文艺游戏。谜语悬之于灯,供人猜射,开始于南宋,到清代过年时开始盛行,好事者甚至专门成立灯谜社。试想春节期间,帝城不夜,灯谜遍市,该是怎样一种热闹景象?

时光流转到了现代
临近春节
我们在感慨被互联网冲淡年味的同时
其实,年味就在我们身边
这是专属新年的仪式感

农历春节即将到来
憧憬着未来与旧岁告别
家家都已开始备起年货
孩子们期待着橱柜里的新衣
老人们开始准备各种传统食物
一幅幅对联将年味拉近
一盏盏华灯将温暖普照
640?wx_fmt=png.jpg
“东风夜放花千树”
“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将夜之时的西安城墙
映衬着年味浓浓的氛围景观
古城的年韵
唤起了大家对新春团圆的盼望

640?wx_fmt=png.jpg

西安城墙新春年韵氛围
带给每一位市民、游客朋友
新年的问候和新春的祝福
让五彩的灯光温暖每一个心房

640?wx_fmt=png.jpg
640?wx_fmt=gif.jpg

节渐近,年味浓
从古到今
不变的是人们对于春节和新年的期盼
对于家乡和团圆的深厚情结
快留言分享城墙君
你记忆中的年味是什么吧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12377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0

免责声明:本网站不承担任何内容提供者的信息所引起的争议和法律责任,联系侵删

Copyright © 2001-2025 荣耀西安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2024053929号-1|陕公网安备61011302000104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扫一扫下载客户端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