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人都注册了,还不快来?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咸阳博物院估计是受西咸新区代管影响最大的项目了。
该项目是咸阳市委、市政府实施建设的文化公益设施重点工程。
原咸阳博物馆位于中山街文庙,地方狭窄,展示面积严重不足,大量的馆藏文物根本没办法与世人见面,只能深藏库房。"国家级的文物禀赋,应有国家级的博物院。"是众多专家对咸阳的共识。在历经二十年选址后,咸阳市终于将新址定在渭城区窑店镇。并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建筑设计大师张锦秋团队规划设计。
定位目标:咸阳博物院将成国际领先、国内一流的国家级博物馆, 并引领第三代博物馆发展潮流。从已建成的外观来看,壮美大气颇具大秦风范。可以想象,该馆按计划建成后,必将是我省与陕西博物馆并肩的又一重要文化设施,成为彰显咸阳、陕西丰厚历史文化底蕴的重要窗口,为我省旅游又添一重要项目。
但是在咸阳市投资数亿、主体建筑已经完成的情况下新区代管,咸阳博物院的状况变得微妙起来。
首先,一刀切的移交政策,使咸阳市失去了对咸阳博物院的建设管理权力。
其次,秦汉新城愈来愈烈的去咸阳化。在各种宣传中开始大力打造秦汉新城IP,对“咸阳”两字只字不提,大家可以看下秦汉新城官方关于历史文化、遗迹等的相关报道便知,咸阳两字能避免就尽量避免。大秦文明园也是咸阳时期开始规划建设的,但建成的文明园,在众多的介绍文字中你看不到“咸阳”两字,实在避免不了,就用“以此为中心建成的都城”来代替“咸阳”两字。《咸阳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于2018年通过评审并予以颁布。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地方性行政法规,在规划实施措施与建议中,明确要求“加大对外宣传力度,扩大咸阳历史文化名城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其中对文物、遗址的地理方位表述也有着明确的规定,如秦咸阳城遗址即位于“咸阳市渭城区”,尽管秦汉新城也参与了《咸阳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制定与颁布,但很显然对其不起任何制约作用。
最微妙的是秦汉新城对博物院名称的更改。咸阳明确命名是咸阳博物院,但秦汉新城以前把之叫做秦博物院,去掉了咸阳两字,大秦文明园的指示牌就是如此显示。博物馆快竣工了,秦汉新城现在又正式命名为秦咸阳博物院。多写一字,意味大有不同。因为咸阳博物院不仅是一座博物馆的名称,还是咸阳市文物局下面一级事业单位的名称。
原计划咸阳博物院由秦汉新城接手完工后要向咸阳市移交,种种因素之下,何时移交、咸阳博物馆文物何时搬迁又变的没有期限了。
抽空陪外地友人游咸阳文庙博物馆时,与几位博物馆工作人员就新馆迁移攀谈起来。问及为何不加快进度迁馆使更多文物得以展现,几位都摇起了头。“怎么迁?那地方已给西安管理,咸阳的投资已说了不算了,而且还有说法西咸新区要变为行政区与咸阳彻底脱离,如果迁过去咸阳几十年积攒的文物成别人的,谁敢负这个责任?”
西咸新区的建设本意是为促进西安咸阳两市融合发展。如果能真正本着地域共用、共融共建的原则来调动双方积极性共同建设,咸阳博物院的问题将不是问题。因为它虽建在秦汉新城但仍然在咸阳行政区内,是咸阳市唯一的国家级大型博物馆,既为咸阳也必将会为秦汉新城的发展发挥应有的作用。但如果因代管而割裂,甚至行政区划因此而改变,咸阳博物院困境将无解。尽管秦汉新城也可给新馆填进文物,但其等级、数量与咸阳市几十年丰富积累比起来,差别太大。原咸阳市把咸阳博物院建成“一座国际领先、国内一流的国家级博物馆”的 目标将很难实现,这不仅是咸阳市的重大损失,也是秦汉新城乃至陕西省文化事业的重大损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