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人都注册了,还不快来?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鲜红的党旗在心中飘扬, 蓝天下祖国啊到处披盛装, 不忘初心我们砥砺前行, 高举旗帜爱祖国,永远忠于党 ...... 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 在空港新城底张街道综合文化站,64岁的李文宏正坐在桌边,一边哼着自己原创的歌曲,一边捏着手中的油泥,一件形态逼真的泥塑逐渐显出雏形。
李文宏是土生土长的空港人,半个多世纪以来,他亲眼目睹了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和群众生活的日益改善,多才多艺的他便用歌曲、泥塑等方式将所见所闻记录了下来,讲述空港故事,展现新城的快速发展,歌颂党和政府的好政策。
自学谱曲 用歌曲记录生活新变化 “我从小就喜欢唱歌,想用歌曲记录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工作后还自学了谱曲,写歌将自己的所见所闻唱出来。”李文宏说。
1998年,李文宏来到中国航油西北公司机场加油部工作,唱歌是他工作之余最大的乐趣,久而久之,他便萌生出了自己写歌的想法。他将目光对准身边的同事和工作,仔细观察记录下一个个生动的工作场景、一个个动人的身边故事,创作出了《飞行员之歌》《加油员之歌》等作品。其中,《加油员之歌》更被《中国航油报》选登,给了他莫大的鼓舞。
从此以后,写歌成为李文宏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有时一首歌半天就写出来了,有时候要写10多天。写好一首歌,我先自己唱出来,感觉不对再修改,多的时候一首歌要修改几十次呢!”李文宏说,为了更好地创作歌曲,退休后他还专门去老年大学接受专业老师的指导。
李文宏的作品主题鲜明、题材丰富,有的歌颂祖国大好河山,有的赞扬百姓生活良好变化,还有的宣扬党和国家良好政策。他总说,出生在那个艰苦奋斗的年代,什么苦都吃过,所以才会对现在的好生活倍感珍惜,才想用歌曲来表达对党和国家的感激之情。
“没有祖国母亲温暖的怀抱,就没有今天的幸福生活。虽然我只是一名普通农民,但是我有一颗热爱祖国、热爱党和人民的赤子之心,我要用歌声讴歌伟大的祖国、伟大的党和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村改居”后,李文宏从底张街道布里村搬到了幸福里社区,并加入了社区合唱团,将自己写的歌带过去和大家一起练习、表演,更在毛主席诞辰126周年、建党99周年等重大节庆时,与社区群众一同用自编自导自演的文艺节目歌颂祖国,共庆佳节。
抑恶扬善
巧用泥塑引领社会新风尚
走进底张街道文化站民俗展厅,李文宏创作的“重拳出击”“打击村霸横行”“打击校园欺凌”等10组扫黑除恶主题泥塑作品正在这里展出,泥塑形象地展示了扫黑除恶的工作情景,让前来参观的群众对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有了更深刻的了解,真切地感受到了社会的正气,激发出同黑恶势力作斗争的勇气。
“随着新城建设不断加快,我们的乡土乡情依旧未变,诗词歌曲等记录形式太单薄,我就想用一种更加形象的方式记录农村生活场景。”2013年退休后,时间和精力都变得充裕,李文宏在创作歌曲之余又发展起了新的爱好。“我小时候就喜欢玩泥巴,看着他们在自己手中逐渐显现形态就特别开心,现在更想用泥塑还原出记忆中的农村生活。”
李文宏买来油泥、刻刀等专业工具认真学习揣摩,先后制作了上百件乡土乡情泥塑作品,每件作品都以真实的农村场景、用具为原型,人物传神风趣,做工精美逼真,令人爱不释手。
“每件作品从设计草图,到上手制作,用时要一到两天,还要经过晾晒和硬化才能做好。”创作时,李文宏总是全身心的投入进去,工作台前一坐就是一天。在他看来,只有满怀热情去创作,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作品当中,才能创作出有血有肉、打动人心的作品。
近年来,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深入开展,李文宏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决定制作一组以扫黑除恶为主题的泥塑。因此,他专门学习了扫黑除恶相关政策、知识,结合所见所闻创作出了10组作品,并送到街道文化站进行展示。“扫黑除恶是一场人民战争,更需要每一名群众的参与,希望能通过泥塑这种生动的表现形式,为更多群众普及扫黑除恶知识,为扫黑除恶工作尽一份力。”
如今,李文宏在创作之余还教两个小孙子一起捏泥塑,希望孙子们能将泥塑手艺和家乡的民俗风情传承下去,将新城的美丽建设展示给更多人,更希望空港人的日子能够越过越红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