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人都注册了,还不快来?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截止2020年我已驻村进入第四个年头,我深感到压力,同时倍感身上的担子沉重。面对入村扶贫,这还是头一次,初来乍到,面对的工作也是千头万绪,一方面环境的不适应,另一方面工作的不熟悉,对于我而言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回想起2017年5月底,我受组织指派,来到鄠邑区玉蝉街办新义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兼工作队队长,而此时的我刚为人父不久,面临着一旦选择了驻村扶贫工作就意味着女儿成长中最重要的阶段我不能参与其中的纠结,我反复思索,辗转难眠。但一想到作为一名党员,就必须要时刻发挥党员带头作用,舍小家、顾大家,随时接受组织的考验,因此,我义无反顾的来到新义村开始了我的驻村生活。 真情服务 赢得民心 来到新义村第一件事就是同村两委第一时间走访了全村贫困户,充分熟悉了各户家庭情况,并让大家知道,村上来了一位扶贫第一书记,随时有困难可以找我解决。对于群众来说,想让他们记住你,喊十句口号,不如做一件实事,当我到贫困户李安民家走访的时候,他正坐在门口的小凳子上,刚来村上不知道该怎么称呼咱们群众,书记李永存告诉我,年龄大一点的可以叫叔、叫姨,年轻一点的你可以叫哥、叫嫂,所以我很亲切的叫李安民为李叔。 我的“新义情” 我的“新义情” 李叔从小因为疟疾导致视力受到了影响,但整个人很精神也很健谈,李安民说:“他现在住的这个房子是50年代他父母盖的土坯房,从小在这住着,已经习惯了,60多年了,熟悉周边的一草一木,虽然眼睛看不见,自己可以在街道上散步,就是打水不方便,要去邻居家打水,虽然自己可以打水,但还是不方便”。我问他吃饭咋弄着呢?李安民说:“我是个五保户,一辈子没结婚,没有子女,我弟弟李兰潮每天都会来给我送饭”。看到他家摇摇欲坠的土房,再看看他这房子孤独的在麦地中间,我问书记为啥他家没跟小队建在一起?书记说:“我们这个村是18世纪由湖北、河南迁徙过来,在这定居的,都是东一户西一户,是我前一任书记慢慢才将各户聚在一起,李安民这户因为家里没钱盖不起新房,所以一直在原来的地方,其他群中都已经在村内建了砖房”。听到这里我就下定决心,一定要帮助他住进新房。2017年8月,在熟悉政策后,根据国家危房改造政策,我积极帮助李叔申请贫困户危房改造,协调镇村新建宅基地位置不能离他老宅太远,且要在村组规划范围内,让他能够住上新房,还能熟悉新房周围的环境。2018年4月,经过不懈努力,宽敞明亮的新房终于主体封顶,李叔有了属于自己的新家。然而,房子虽然盖好了,但短期内无法筹集资金完成安装水电。为了让李叔能够尽快入住新房,我想了很多方法,碰了很多壁,让贫困户住上温暖的家,是我始终的愿望。我和驻村工作队员们通过与单位、村两委多方多次的沟通商议,终于帮助李叔解决了资金问题,帮他购置了床、衣柜等简单的家具。李叔有视力障碍,刚到新环境,进出难免不熟悉,总是摔伤,我每次问他咋摔的,他总是说“没事,新环境适应了就好。”为了帮助他尽快适应新房周围环境,我带领工作队成员买砖、运沙,借来工具,动手帮助李叔新房安装盲道。李叔感受到我们工作的如此周全,连声称赞“感谢党和政府,感谢帮扶工作让我过上了幸福的日子,感谢社会爱心人士对我的关心!” 问诊把脉 找准脱贫致富路子 要想使村民富起来,必须要从根上解决,提高村民自身造血能力。通过入村后连续几个月的入户走访、了解熟悉情况,我深感要想帮助村民走上幸福的道路,发展稳定的村内产业经济师必须。但是对于在村上建立产业一事,我还从没有经历过,这对于我来说既是压力也是挑战,缺资金、缺劳力,缺技术,缺场地。每一步都面临困难。如何为村上建立特色产业,提升贫困户增收点,成了个大难题。 我与工作队员多次与集团兄弟单位、镇街办专业人员沟通,与村两委协商,我和队员们也经过多次讨论,不断的思考和探索使我的思路渐渐明晰,积极采用单位、村上等多方优势,立足于村民熟悉的产业,发展时间短、见效快的经济模式,发挥一份土地三份收益的理念,逐步提高贫困户增收点。 在公司领导的鼓励和支持下,我增强了干劲鼓足了信心,通过广泛征求镇、村及群众的意愿,确定了以“公司+农民专业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将有意向的村民和贫困户全部纳入新义村2017年3月成立的“瑞民合作社”中。 我的“新义情” 确定了以经济作物种植为主的产业发展方向,以苗木、花卉种植、销售,家禽、家畜养殖及销售为主的产业形式。确立了好的发展方向,有了村上的支持。经过3个月努力,完成了合作社协调种植用地,经过3个月努力,于2017年12月与合作社实现完成苗木基地70亩5个地块及草花基地20亩12个大棚建设。 有了固定的产业发展模式,同时为了进一步提升提高贫困户收入,经我与合作社法人熊民民协商,贫困户可以实现以土地流转、劳动力就业等方式加入合作社。同时,为了支持新义村的经济,国际社区公司也为每户贫困户在“瑞民合作社”入股了10000元股金,实现了家里就没有劳动力、没有土地的贫困户,每年也能够享受合作社10%分红。同时同时国际社区公司还与合作社签订了相关协议,在现有贫困户稳定脱贫后,贫困户入股资金将转为村集体资产,享受的分红由村委会通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决定分配,真正用于帮扶返贫或新增的困难群众。 单单是贫困户增加收益并不能作为我工作的终点,作为第一书记我需要带动整村致富,所以2018年开始,我把目标放在了集体经济建立上,经过1年多在村内的走访,我了解到,新义村群众在80年代的时候在西安火车站附近有个响当当的名字,叫做“倒蛋部队”,那个年代,新义村每家每户都在养鸡,群众每天拿着鸡蛋坐火车到西安卖鸡蛋,后来就有人亲切的给新义村的群众取名叫“倒蛋部队”,了解了村史,我跟村书记商量,为啥不能发挥群众的优势,在村上建立养殖场?这个提议让书记眼前一亮,但很快就被现实给浇灭了:村上农用地不能盖养鸡场,资金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这正应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那句话。 一次偶然的机会,在淘宝上看到了“跑步鸡”这个词,瞬间一个想法在我心中浮现:我们可以借助合作社的苗木产业,建立林下的养殖场,放养土鸡,提升他们的活动量,让土鸡的肉质更加紧实。有了这个想法,我第一时间给村书记打电话,告知他这个“点子”,书记说:“这个想法确实很好,问题是资金怎么办呢?村上现在只有15万的集体经济启用金,建个小的不能起到带动效果,建个大的资金不够。” 我的“新义情” 我的“新义情” 我立即把想法及困难与公司领导作了汇报。接下来的一个月,我深入做了多方调研,在单位支委会上将林下养殖的目的、效果、展前景向公司的委员们进行了详细汇报,最终国际社区公司经过集团的肯定,向村集体经济合作社捐赠20万元,建成20亩地养殖场,就这样一个林下养鸡场建成了。村书记脸上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禁不住地说:“这下好了,可以带领村民脱贫致富了”。 今年是脱贫攻坚决胜决战之年,群众的满意度才是“硬杠杠”,才是检验头贫攻坚成效的“试金石”。几年来的驻村扶贫工作,酸甜苦辣。尝到了只有不计得失,才能以良好的心态投入驻村工作,慢慢地便会发现,实现贫困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必须把每一个环节、每一项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这不仅是对自己工作的肯定,也是让自己享受其间的快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