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人都注册了,还不快来?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自2019年开展试点以来,“一核四化”基层社会治理机制在高新区遍地开花,各镇街结合自身特点,在实践中不断扩大和深化“一核四化”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效能。 东大街道位于秦岭脚下,地跨沣河两岸,生态环境保护是其基层治理的重要内容。在“一核四化”的实践过程中,东大街道率先将环境保护职能与基层治理相融合,突出绿色发展工作重要地位,为打赢“蓝天、碧水、青山、净土”四大保卫战创造了有利优势,进一步强化了网格化管理能力,基本形成了全域覆盖、功能集全、反应灵敏的基层治理新格局,为绿色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体制机制保障。 三网合一做“减法” 健全网格支撑体系 为更好地将基层社会治理事项全部纳入一张网格,让巡查内容由“简单”到“综合”,上报事件由“片面”到“全面”,东大街道成立了推进“一核四化”基层治理机制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在原有秦岭保护、铁腕治霾和安全生产三个责任网格体系的基础上,将三个网格体系有效整合,成立网格化管理办公室,形成齐抓共管、“三网合一”的工作局面,建立起了一张无缝对接的基层治理全科网格。 目前,东大街道坚持以行政村为基础网格、自然村为工作网格的基本思路,遵循“全域覆盖、规模适度、界限清晰”的原则,将辖区划分为11个网格,其中行政村(社区)网格10个,秦岭保护区网格1个;按照“多员合一,一员多用”的原则,各网格网格长精简为1名,网格指导员精简为1名,确保问题及时发现、及时上报、及时解决,有效提高事件处置效率,提高群众满意率。 据介绍,在东大街道全科网格中,重点涵盖了辖区黑臭水体点位27个、空气自动监测子站1个、标准站1个、微站3个以及建设工地5个,并对安全生产及秦岭生态保护重点点位做到了全覆盖,对水体、大气、植被等实现了有效监测,几乎涵盖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方方面面,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充分发挥了“一核四化”基层社会治理机制的效能。 资源整合做“加法” 强化全科网格队伍 东大街道创新实施的“三网合一”机制对“一核四化”基层治理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全科网格员数量少、任务重的问题尚待解决,加之秦岭保护、治污减霾、安全生产等方面工作专业性强,这都给网格化管理带来了新的问题。 为此,东大街道专门收集环保专业性知识并根据工作开展实际,制定了《治污减霾类网格化巡查工作事项表》,引导网格员学得明白,干到实处,并运用“生态环境网格化管理”+“城市综合执法”的治理模式,开展联合执法,形成工作合力,有效解决网格巡查中发现的重难点问题。 据了解,为了解决网格员数量和相关专业知识不足的问题,东大街道率先实行全科网格员下沉驻村工作机制,安排10名全科网格员贴近一线,确保每个人身上都有“责任田”,负责网格区域内的日常巡查、事件上报、政策宣传、民意调查、纠纷调解、安全隐患排查等工作,同时穿插秦岭保护、铁腕治霾、安全生产等11名专职网格员,补齐网格“专业”短板。 东大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东大街道网格员队伍还积极吸收了各村(社区)熟悉情况的业务骨干25名,以兼职网格员身份参与到网格化服务管理中来,共同承担网格工作,建立起“全科网格员+专职网格员+兼职网格员”互补联动、条块结合的网格队伍,实现了服务力量的有效整合,环境保护力量进一步加强。 当前,东大街道“一核四化”已经形成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工作模式,实现了“当天受理、当天办结”的工作目标。据统计,自“一核四化”工作开展以来,东大街道网格员已累计上报各类事件2700余件,人均上报量达11件/天,平均办结率达96%,逐步实现了“网中有格、格中有人、人在格上、事在格中”的良好格局,提高了网格事件处置的靶向性,为绿色发展打下坚实的制度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