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人都注册了,还不快来?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为展现高新教育在“名校+”工程推进过程中的教育收获及成长,高新区教育局举办了“我把高新‘名校+’的故事讲给您”征文活动。这些故事里有老师的成长,有学生的心声,有家长的喜悦,有高新区“名校+”教育联合体携手前进的温暖……故事虽小,但真正能影响人的教育往往就蕴藏于这些很小的故事中。
在高新区科技四路的一个丁字路口,十几米宽的道路两侧各矗立着一所学校——高新区第三小学和甘家寨小学。多少年来,两所小学就像风雨中的战士,肩并肩地站立在这里。而我正是高新三小的一名小学生。2019年的“名校+”让这两所学校手拉手更加亲密无间了。 虽然懵懂的我对于“名校+”还并不完全理解,但是在过去的一年里,我真真正正地感受着润物细无声的变化。今天,请让我将三小的“名校+”故事讲给你听。 ——我学习
清脆的上课铃声召唤着我们走进课堂。“同学们,今天又是我们的云课堂……”在老师的引导下,我们迅速打开iPad,指尖飞快地敲击键盘……这是我们特有的云课堂。一年级开始,我们就把自己的每一篇习作用电子文档记录下来,用思维导图绘制自己对知识的梳理,用多种多样的方式展现着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小小年纪的我们还拥有属于自己的作品集。 时光如水,岁月如梭,我已在三小这个温暖的大家庭里度过了五个春秋。从刚入学的天真无邪,到如今的书香少年,三小的老师兢兢业业,用生动别致的形式,将知识一点一滴的灌溉进我们的心田。小组讨论,互帮互助;空间分享,相互学习。现在,在同一空间里,我们也能欣赏到分校区同学的学习成果,读到你们笔下流畅的文字,听到你们清脆明朗的声音,看到你们巧手画出的世界…… 自从有了“名校+”,我们的老师就变身成了浑身充满激情与热忱的战士,经常看到校长和老师们忙碌地穿梭在不同学校之间。一起备课,一起开会,分享感悟。各科的老师还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记录着日常学习中的点点滴滴。 小伙伴们,现在的我们同上一堂课,同读一本书,参加同一场考试,同一个比赛…… 让我们一起学习,共同进步! ——我快乐
听,操场上,加油声和掌声此起彼伏。旋转、跳跃、劈叉……好不热闹。又是一年一度的皮筋舞比赛,而今年的比赛,新朋友的加入让我们的活动锦上添花。甘家寨校区的同学们饱含着激情,也带来了精彩的表演。从她们口中得知,原来的学校很少有这种活动,所以大家都很珍惜这次难得的机会。她们脸上露出的新奇和兴奋,就像在她们单调的学习生活中出现了一抹亮丽的彩虹。我能从她们的语气里感受到她们内心的喜悦,也看到她们与日俱增的自信。 疫情期间,我们同一时刻唱起国歌,共享在同一堂少先队活动中,分享着心得; 枫叶大讲堂上,我们坐在同一间教室里,分享着各自的读书感悟,和同学们一起感受着不同的故事和人生; 在“朗读者”中,我听到了你们心灵的声音; 在“乐活节”里,我看到了你们可爱的笑脸; 在“耘梦空间”,我欣赏到了你们细腻的文笔…… 小伙伴们,现在的我们共唱一首歌,共办一场运动会,共同参与读书节、儿童节、欢唱节,共同参与各种各样的社团…… 让我们一起快乐,一起欢笑! ——我健康 我每天上学,总要经过甘家寨校区,经常看到那里的同学们站在路边赶着吃早饭。时间很紧,有些同学狼吞虎咽,有的同学则象征性的吃几口。而我五年来,都是坐在学校明亮的教室里,细嚼慢咽地吃着食堂伯伯精心搭配的早餐。 不知从何时起,当我再经过那个拥满学生的校门口时,拥挤与嘈杂的场面已不在。如今的甘家寨校区,学校门卫严格管理,上学放学同学们都排着整齐的队伍。门口墙壁上贴着和我们一模一样的营养食谱,荤素搭配,健康卫生。学校也装上了滚动大屏幕,校园的教学楼粉刷一新,精心的装饰让这个学校越来越有书香气息。每天早晨我坐在教室里,一想到马路对面的教学楼里也坐着和我一样的同学们,井然有序的开始着一天的学习生活,心里也洋溢着开心。 小伙伴们,现在的我们同享一样的食谱,坐在同样窗明几净的教室里,奔跑在焕然一新的校园里,让我们健康茁壮,一起成长。 如今,我们都是高新三小的孩子,都在这个温馨快乐的大家庭中成长,每天都经历着蜕变,每天都发生着美好。“我学习,我快乐,我健康,我成长”,期待着大家携手共进,在同一片阳光下享受幸福的学习。 心与新的色彩
相遇是清爽的青色 我们会渐渐忘记很多经历,但故事的开端,因其唯一性与期待性,成为了时间画布上纷杂色彩中的鲜亮一笔,你不用回望,就能永远记得它的样子。“老师,您是和我们一起培训的老师吗?”“……”2019年的初秋,我们新事业编所有小伙伴们在会议室第一次见到谭校长一行人,这个开始很日常、很欢乐,也让我们感到未来的无限可能。希望是这个世界上最珍贵的事物,所以,我们常常说,勿忘初心,那满怀期待的初心。
磨合是热情的红色 我们是幸运的,在工作的开始就可以感受到“高新速度”,高新三小“名校+”将优质资源进行共享,内容丰富、要求明确,虽然每天像个不停旋转的陀螺,但工作完成后自己内心的“回馈感”很丰盈。当然作为新手,面对许多任务,偶尔也会焦虑和沮丧,但自己一直不断告诉自己,给自己一些时间。与此同时,身边优秀的前辈、伙伴也是我们工作路上很好的老师,大家都很坦诚地互相交流、互相促进。工作的节奏、内容与心情就是充满能量的红色!
成长是蓬勃的绿色 如果说希望给人开始的勇气,那成长便是我们一直向前的永恒推力。没有什么比自己能感受到的成长更让你坚定和心安。名师之路让我们体会名师风采与教学之道;教育教学研讨展示课让我们感受身边优质课的魅力;跨区域教育联盟特色课程分享让我们开拓眼界、了解学科中的不同主题;定期的集体大教研以及组内教研让我们把目光放在日常教学中的点点滴滴。尤其是网课期间,优质微课评选、交流,主题讲座、教学论文交流等活动的进行,更是让我们在教学、教研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收获。每天都有小进步,就像绿叶一样蓬勃向上吧!
陪伴是温暖的橙色 “因为一个人,爱上一群人。”名师工作室就是这样的一个特别的存在,不同年级、不同学校的老师,因为一个人而聚在一起,大家互相交流、彼此欣赏。曲水流觞,皓月当空,我愿意用这两个词来形容它带给我的感受。孩子们作品中的纯真新奇之美,教师文字里的理想风骨之美,互相交流时的坦诚欣赏之美,都汇聚在这个小小的工作室中。共同蓄力、彼此陪伴,就像床边的橙色夜灯。
未来是缤纷的彩色 我们每个人都是海,在自己的岁月里永远年轻。青春与希望是彩色的,每个人的眼睛是彩色的,我们所面向的未来同样是彩色的。请我,我们一路向前,一直无畏。 无论何时,请永远记得我们故事开始时如春风般的青色和那时如初阳般的你。 沐“名校+”之春风,促自我之成长 白俊丨西安高新第三小学“名校+”教育联合体 我,一名普通教师。1997年7月参加工作,头十年从雁塔区曹里小学到木塔寨小学,2007年到甘家寨小学。2019年8月22日参加高新三小“名校+”甘家寨校区教工大会,之后兴奋与忐忑相伴,甚至失眠、焦虑,起初怕自己能力有限做不好快节奏工作。 联合体总校长——谭丽艳校长,有一句朴素的名言:能力可以培养,态度比能力更重要!她这句富有哲理的话,像一针强心剂,给了我自信。当年羡慕身边那些个有理想有能力、辞了公职去做“高新人”的同学和朋友,谁料想,如今的教育改革和发展也将我“送”至高新,不挪地儿“变身”三小人! 从开学第一天起,我便打起了120分的精神努力工作。早到校,晚睡觉,采用赏识教育,引导孩子们在新的大环境下,好好学习,重塑自我,从文明的言行举止开始,学做三小人!习惯了以前的松散节奏,疲惫劳心不断来考验我,我时刻提醒自己:贵在坚持!努力学习、不懈工作,及时在qq空间写“说说”和“日志”,记录下自己的每一份付出和进步,力争做最好的自己。此外,我还参加联合体封毅军名师工作室和王剑华主任承办的悦读会,积极教研不断探索并不定期给工作室投稿;坚持阅读并养成看书读刊的习惯,我深知:只有内心丰富,心中有光,才能做好育人工作。 2019年11月6日教工大会上,谭校长详细解读了高新教育局计划实施的“1346”计划,听后令人心潮澎湃,更对高新教育的明天充满期待,会后,我和老师们一样,认真思索,用心制定个人成长计划。我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不仅仅是教书育人,也是不断地自我成长,唯有这般,才能做好“名校+”联合体的一份子,为高新区的教育事业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高新三小的“高效课堂”理念和做法,不断鞭策我深入课堂,认真观摩,博采众长,在联合体组织的一次次集体备课和线上教研活动中,我努力学习,力争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驾驭课堂的能力,其中更多的收获来自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活动,如同课异构、撰写说课稿、课题研究、微课大赛等。“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最难忘记的是,“停课不停学”期间,谭校长倡导大家提高电子信息技术能力,并组织联合体的所有老师们通过线上培训,学习微课制作,这一次,很多老师有了自己的“处女作”!从备课、制作PPT、录制小视频、写脚本、录播合成、反复播放并不断改进,在看似简单的过程中我体会到了艰辛,经历了很多次的失败,终于录制好一节成功的微课《神奇的莫比乌斯带》,意外地获得联合体微课大赛数学组的一等奖。回想录课那些事,再一次被自己的认真和努力感动着:
3月3日录制微课小记: 平生第一回,挑战录制微课;同样是第一回,“公开”教学“数学好玩”。内容是联合体六年级组长按序排下来的,偏不偏巧不巧就到那一课。 录制之前,我不喜欢这一课,也不知道如何去讲?借来了同学的PPT,甚至连教案也“打包”来了。心里不再怯,周五晚上,开始试镜试设备。当晚,设备皆好,却感觉自己“不知所云”,我以为的“万事俱备”只欠“录音”是错误的。顿时明白了一个道理:必须自己撰稿,修改甚至设计和补充ppt,必须是自己的原创,才能表现得随心随意。尤其,上微课不同于在教室与学生面对面交流,“照搬”根本行不通。 周六下午至晚上,集中精力备详案,仔仔细细读《教师用书》,做学具,准备亲自体验,反复研读脚本,来回修改,这一回,心里才算踏实了。周日下午至深夜,反复录制,不断失败,最后那个以为“完美版”的竟没声儿…… 周一下午独自用一个小时研究“没声儿”,线上请教桑主任、王刚老师等,线下摸索……晚上顾不上等“夜深人静”便早早开工,换了个笔记本电脑,清楚的声音有了!不需要麦克风,不需要自己“有意”推算声音与画面不同步的时间……录了好几遍,终以最满意的一段结束了!这一番折腾有点儿像小时候游戏中的一句台词:报告!(进来。你为什么要迟到?)因为我家有三个表,一个快,一个慢,一个刚好我没看。事实是,我家三个电脑,一个学生俩老师,非常时期三个电脑供三个“忙人”使用,一个新,一个旧,一个好用我没用!新的用着不熟练不顺手,好用的给娃上课用,旧的,俩人换着用……结果,太坑人了!大把的时间被浪费了……感慨万千…… 这段经历,让我对以下三句话有了“刻骨”的领会:1.人can不如工具can. 2.失败是成功之母。3.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 自此之后,我认识到多媒体在教学中的辅助作用不可小觑。如果我们将教学与多媒体有机的结合,将会大大增强学生对数学课的兴趣,无论是面授课,还是微课堂,那个“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张嘴”的时代已经过去了,运用“多媒体”不仅有“高、大、上”的表象,更有它无法取代的内在价值。曾经不“依赖”多媒体,甚至说“不习惯”应用它的我,在“停课不停学”期间有了新的体会,略作“小诗”以表感受:
本学年,我有幸成为高新三小“名校+”教育联合体的一员,有更多的学习和培训机会。我深深认识到:爱好广泛、多才多艺、幽默风趣、平等亲切的老师更受学生喜爱,更易将课堂教学生动化、丰富化,更容易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打动学生。学习是前提,是一个人终身的事业。愿成长的路上,常葆学习的热情和精神,一点点儿进步,在联合体的助力下,遇见更好的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