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人都注册了,还不快来?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3月31日,人民日报刊发题为《政策解难题 服务送温暖》的文章,关注西咸新区为辖区内复工复产企业解难题。
就近务工,化解两难 火苗舔着锅底,厨师郑凯挥舞着大勺,锅里的菜“滋滋”作响。“最后一个菜,出锅!”郑凯吆喝着。 3月27日,后厨锅碗瓢盆的“协奏曲”热闹红火,到这一天,郑凯已经上班整整一个月。“今天炒了4个大锅菜,肩膀都酸了。”郑凯笑着说,“只要能重新摸炒勺,再累也不怕!”陕西省西咸新区泾河新城的陕西泾河好邦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肉鸡加工企业,郑凯现在负责公司300多名工人的一日三餐,工人们都夸他手艺好。 郑凯是泾河新城泾干街道西关村村民,疫情期间一直在家。“以前在一家餐馆当厨师,餐厅一直没开业。可迟迟不复工,在家越待越心急。”
陕西泾河好邦食品有限公司的厨师郑凯正在准备配菜。 原韬雄 摄 2月底,郑凯在村小组的微信群看到好邦公司的招聘,立刻向村里申请。“第二天就到公司应聘,体检合格,直接办手续上岗。”郑凯说,“这里的防疫措施很严格,可以放心干活!”
好邦公司总经理雷军峰说:“我们的鸡肉大部分需要手工加工,人手最紧张的时候所有管理销售人员都充实到生产一线。我们也发了一些招聘启事,效果一直不好。”
一面是用工难,一面是就业难,泾河新城人社民政局架起了化解两难的直通桥梁。自2月17日起,泾河新城开始摸排辖区复工企业用工需求,随后迅速成立新城、街镇、村组、企业四级联动机制的“24小时用工服务队”,通过微信工作群,每条企业用工信息都能第一时间传递到各村组的微信群中,方便群众选择就业。
“短短几天就有50多人应聘,大大缓解了我们企业的用工难问题。现在产能拉满,一心一意搞生产。”雷军峰说。 就业服务不打烊 3月31日,经济日报刊发题为《专业服务细 产业修复快》的文章,关注复工复产企业的长期健康发展。
专业服务细,产业修复快 3月3日,位于西咸新区泾河新城的陕西环通标准锅炉有限公司收获了一笔400万元的订单。尽管受到疫情影响,该企业2月24日才复工,但从年初至目前,企业已累计收获订单3000万元,同比增长40%。
陕西法士特沃克齿轮有限公司工人在机器人生产线上进行设备调试。 郑飞 摄
一边忙生产,一边忙科研。复工后的陕西环通标准锅炉有限公司处处洋溢着活力。“我们和西安交通大学合作建设超低氮高效冷凝创新实验平台,现在正在购买实验设备。这项创新研究能够将锅炉的燃烧效率提高8%,不仅能增强产品竞争力,更能大大节省天然气能源的消耗,不仅对节能作出贡献,对企业未来的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陕西环通标准锅炉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峰说。 业务的快速复苏也给刘峰带来新难题:企业流动资金需求增大,而受疫情影响,融资环节出现了问题。 但让他意外的是,企业刚复工,泾河新城改革创新发展局局长李鸿飞就上门“问诊”。当得知企业有融资困难时,泾河新城迅速组织金融部门对接辖区内的金融机构,短短几天时间,就为企业牵线,达成1600万元的银行信贷支持协议。 政策给力,能否切实贯彻执行是关键。为此,西咸新区派出263名干部,担任驻企联络员,上门为企业送政策、送服务,实现对重点项目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全覆盖帮扶。 联络员的主要职责是指导扶助企业落实各项防疫要求和措施,协调解决企业复工复产中存在的各类产业链修复问题;指导帮助企业申报、享受和兑现各类惠企政策和专项资金;定期上门服务,听取、收集和反馈企业生产经营和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指导帮助企业加强党的建设和企业管理,促进企业长期健康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