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人都注册了,还不快来?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有1名旅客体温37.8度,已由机场急救中心张犇调度救护车送往定点医院,其余密切接触者已安排前往医学观察点。”2月18日,从杭州飞来的航班刚落地,孙馨迅速将最新信息发进医疗保障组工作微信群。 “启动处置流程,通知驻点医院的申秦豫追踪发热人员,联系医学观察组核实密切接触者信息。”负责信息研判的张亮立刻安排着后续工作。 17个人的工作群里,迅速形成了一道旨在保障旅客安全、快速便捷通行的工作接龙……
快马加鞭,巧干争先
能否在不漏一人的前提下,第一时间拿到医院对发热人员的诊断结果,是及时解除医学观察旅客的第一环节。刚开始不熟悉情况,申秦豫和同事只能排队等候,确保不被别人插队。但信息反馈速度往往取决于医生,稍微忙乱,就会出现“不好意思,忘了说,你们送来的人结果已经出来了”。 熟能生巧,申秦豫很快想出应对办法,医生不行就从“发热人员”入手。他与机场急救中心沟通,在救护车上贴上自己的微信二维码和手机号,上救护车的同时就扫码加好友。这样,在医生正在写诊断报告的时候,申秦豫就把旅客反馈的信息发进了群里。 “诊断结果反馈回来了,上呼吸道感染,侯森快通知医学观察组收集健康申报表,通知专家召开研判会议。”司职办公室主任的张兵华立刻安排。 “航班的发热旅客诊断结果已确定,经逐一核查健康申报表数据,未发现疫情高发地区相关情况,请专家研判组研判是否解除医学观察。”在专家研判室,程丽娟对发热旅客密切接触人员的信息核查情况进行了汇报。 “同意解除!”市疾控中心雷新耀、西咸教育卫体局尹宏、市疾控中心郭玲女三人研判小组即刻达成一致,签字后,正式同意解除该航班及密接医学观察人员。
兵贵神速,解忧归路 为了让“低风险”旅客安全、安心,早日回家。医疗保障组“清存量、提速度、优流程、强管理”,与时间赛跑。 在认真研究中、省、市及新区最新政策后,医疗组将核酸筛查检测与防疫扫码机制有机结合,仅2月6日当晚就完成20余个医学观察点484人的核酸筛查检测,并在随后4天内陆续解除医学观察598人,大大缓解医学观察点服务管理压力。 为了有效控制各个环节二测发热的感染风险,提高发热送诊和密接医学观察的效率,医疗保障组反复研究讨论,连夜制定出台《二次测温发热及密接人员留观处置工作流程》,补齐二测发热类特殊情况的流程处置短板。同时,针对机场防疫特点先后制定出台《航班旅客发热收观处置流程》《进出港发热人员诊疗跟踪程序》等8项流程,使疫情防控工作更加科学高效。 为提高决策效率,成立8人组成的解除医学观察研判委员会,任意3人共同签字,即可生效解除医学观察。从开始的14天、12天到现在的1天甚至3.5小时,医学观察解除程序不断优化,医学观察解除效率不断提升。 即使3人无法同时在场,也可通过手机视频会议,核对健康申报表和诊断结果后,很快就能解除医学观察。2月18日医学观察的54名旅客,入住医学观察点还不到1个小时,就宣布了解除医学观察,也解除了心头的忧虑,踏上回家团圆的安心路。 督导在前,安全有度 “防护服、口罩怎样穿戴才能阻断病毒传播?”“消杀作业怎样才算标准规范?”“航班密切接触者是否可以解除医学观察?”来自市卫健委、疾控中心和新区教育卫体局的专家们,提前督导、靠前培训,努力提升空港新城传染病防治力量,让安全保障更加放心。
专家组定期到医学观察点、航站楼、机场急救中心、海关关口等一线防控点,对物资管理、消杀作业、隔离防护等安全防护要求高的区域展开多轮次、高频次的培训指导和督导检查,对发现的问题要求现场整改。医疗保障组副组长尹宏感叹说:“多亏专家们帮忙打下的技术基础,我们才有了与疫情正面交锋的底气。”
空港新城党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机场疫情联合防控指挥部医疗保障组组长杨博表示:“在这场抗疫阻击战中,来自西安市卫健委、西咸新区教育卫体局、西安机场股份公司、陕西边检、机场急救中心以及空港新城相关部门的31名同志,一起组成了抗疫兄弟连,在坚守安全底线的基础上,与时间赛跑,与疫病战斗。” 作为中国第七大枢纽机场,空港新城是游子归乡、旅客抵陕的第一站,机场疫情联防指挥部成立一个多月以来,疫情发展形势复杂多变,但医疗保障组始终应对有序、处置有方,这支队伍将会继续坚守,不获全胜、绝不收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