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永乐街道办木园村党支部书记王博说:“想让老百姓发展啥,我自己先试验。” 王博 让老百姓发展啥我先来试验 7月5日,天空飘着蒙蒙细雨。镇安县永乐街道办木园村党支部书记王博带着记者查看他试种的两块花椒田,一块稀稀疏疏,一块苗齐苗壮:“去年我育了这两块田,一块根据经验浇水,长得不好;一块按照书上教的种,你看,出的苗子又齐又匀又壮。想让老百姓发展啥,我自己先试验,然后再让群众种。” 今年41岁的王博,过去在山西承包经营煤矿,手下带着100多名工人,生意做得红红火火。后来他因为要照顾生病的父亲回到村上,被群众选为村委会主任。当上村委会主任后,他用两个月时间访遍了全村540户。从那时起,努力增加群众收入、改善设施条件,就成为王博工作的方向。他先后争取项目资金,实施了便民桥、管涵桥、通组道路建设和民居环境改造等,改善了村上基础设施条件,也赢得了群众的信任。2014年,他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 以前,木园村的很多妇女每年7月都去韩城市摘花椒,一人一天能挣100多元,群众的积极性很高。王博就琢磨,能不能把花椒引种到木园村,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致富。 于是,王博带领大家从韩城、凤县买来花椒苗,推广种植花椒。但在外地买树苗一路上难免有损耗,尤其是凤椒,种在木园村成活率较低。王博想,能不能自己在当地培育种苗,随时需要就可以栽种,而且更能适应这里的水土。于是他在自家的责任田里试种了一亩多地,希望通过自己的潜心钻研,能让花椒在木园村更好地生根发芽。 镇安县委宣传部干部告诉记者,镇安县“户分三类,精准帮扶”工作机制就是从木园村探索推广开的。他们把全村贫困户划分为有劳动能力户38户96人,重点实施产业帮扶;弱劳动能力户50户177人,重点实施就业帮扶;无劳动能力户40户47人,重点实施政策帮扶。确定一户一策,一人一法,到户到人到项目,充分体现了“精准”要义。2018年,木园村脱贫122户307人,贫困发生率下降至 0.69 %,实现了整村脱贫退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