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人都注册了,还不快来?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本帖最后由 坊州太守 于 2019-6-25 15:30 编辑
自改革开放以来,“改革”几乎成为社会上大多数时间里的热门关键词。随着教学活动逐渐发展,处于选拔人才培养的高考成为国人“知识改变命运”的最主要途径。从最开始参加人数570万人,录取率只有5%左右,至2014年,高考人数规模已近千万,录取率超过70%。由于高考事关十年寒窗学子的人生命运,因此在历次的高考改革探索中,确保选拔公平公正都成为了最重要的主旨。 为了减少误差,促进公平,在高考中也逐渐采用一些科学的制度和技术,引入国外技术尝试标准化命题,试行机器阅卷;高校招生工作第一次全面实现网上录取;逐步实行计算机网上阅卷。与此同时,有关减少考试科目、选送“保送生”、赋予高校一定自主招生权等改革中慢慢推行。在进行高考技术手段革新的同时,对高考制度的改革方案探索也再次开展。2013年11月,探讨“全面深化改革”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对于教改内容中最受关注的“高考”,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明确做出改革规划说明。 虽说全国统招高考是公平公正的,无论是出身寒门还是官富子弟都是统一战场,可真实情况是这样么。就那招生录取率来说,2014年清华、北大在河南省招生人数刚超200人,为历年之最,在北京超过400人,招生人数两者相差2倍;而河南总人口近亿人,北京总人口2000万人,相差5倍。即同等条件下,如果河南只有一个招生指标,北京却拥有10个指标! 中国人民大学就曾发生高招腐败案件。招生就业处原处长蔡荣生因涉嫌受贿罪被逮捕。这并非个案,近年来,关于高校招生的腐败案例越来越多。由于缺乏监督,高校拥有的权力变成了某些人手中特权,成为滋生高招腐败的土壤。高校发生招生腐败的原因之一是相关监督制度建设滞后,没有建立一个透明公开的招生录取制度。尽管教育主管部门对于高考招生录取纪律三令五申,对“阳光招生”提出很多要求,但是,仅有自依靠高校自觉维护和内部监督是远远不够的。 在此次改革中,艺术、体育类特长加分被直接取消。近年来,艺术、体育类特长生人数造假严重。今年,辽宁、河南部分高中被曝体育特长加分资格人数造假一事,进一步将“特长加分”制度推上风口浪尖。有权阶层利用手中权力取得加分,这对其他人来说是很不公平的。在这种情况下,对绝大多数考生来说,取消艺术、体育特长加分是公平的。 公平仍是社会各界对此次高考改革评价的最大共同点。具体的相关改革政策还包括:提高中西部地区和人口大省录取率、取消高校批次录取、加大贫困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等。 这次高考改革,力度很大,将促进公平公正作为改革的出发点,目的就是改变一考定终身,改应试选拔为素质选拔,可以让真正有才能的人显现出来。整个教改能否进一步深化,在地方得到贯彻实施,关键在于改革招考制度。如果从高招制度根子上改革彻底,那么整个高考改革将会真正取得成功。然而,高考改革是一项涉及中国千万家庭息息相关的工程,是一项民生工程,和其他诸多领域的改革一样必须重视平衡和协调。深化改革就意味着攻坚克难、啃“硬骨头”难免会被触底利益方所抵触。毕竟要对执行三十多年的传统高考实行大改,其难度可想而知。所以我们既要对改革充满期待,同时也要考虑到到改革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要防止所谓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和“政令不出中南海”等等的现象。未来实际要走的路还有很多很多。 因此,改革不能被社会个别干扰。此次高考改革方案的各项政策措施诞生,也是几十年来,不断走走停停高考改革方案的结果,也反映出政策设计者力求找到高考改革公平的"最大公约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