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入验证码,即可复制
微信扫码关注,即可获得验证码
只需要3秒时间
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曲江新区2019迎新春系列活动系列报道—— 《麻醉师》:何以感动那么多人?

6273 0
发表于 2019-2-12 15:09: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陕西

西安人都注册了,还不快来?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2013年,西京医院麻醉科副主任医师陈绍洋的故事感动了整个古城西安。
这个将麻醉事业视为艺术,把麻醉技术做到“梦醒之间,游刃有余”的医生,一生完成各种麻醉七万余例无一失误,创造了医学麻醉的奇迹。他罹患肝癌,身体承受着巨大的痛苦,却依旧在病房里工作,在手术室里忙碌,直至走完生命的全部里程。
2013年8月4日,这个把病患看得比自己生命更重要的麻醉师,因病逝世。三年后,以他为原型创作的话剧《麻醉师》一上演,就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8695eb8983b74435aa8980ac8e6baf31.jpg
在2016年举办的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上,《麻醉师》在全国57部剧目中脱颖而出,斩获文华大奖,填补了西安市在全国舞台艺术最高奖上的空白。随后,《麻醉师》走进高校、企业、国家大剧院,展开全国巡演,并于2017年荣获“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
《麻醉师》辉煌的背后,很多人开始思考:一部话剧何以感动那么多人?

切近时代问题

很多人都知道,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一个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但究竟,什么样的作品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什么样的作品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
这是一代又一代文艺创作者所思考的命题,也是转企改制后的西安话剧院在苦练“内功”的阵痛中,走出的一条“脱胎换骨”的改革之路。
2012年,西安市以西安歌舞剧院、西安话剧院、西安儿童艺术剧院、西安市豫剧团、西安市说唱艺术团五大国有院团为班底,组建了西安演艺集团。
全员竞聘上岗、实行绩效考核、末尾淘汰……推出一系列改革措施后,西安演艺集团逐步走上了市场化经营的发展轨道。
《麻醉师》算是漂亮的第一仗。
f2d150b670a54906875479d5dbafad99.jpg
丨《麻醉师》丨

为何要创作这样一部剧?其实,在陈绍洋事迹被媒体铺天盖地报道的2013年前后,有关医患关系、医闹的报道也屡见不鲜。创作一台《麻醉师》,传递正能量,在善于创作现实主义题材的西安话剧院看来,这是应有的时代担当。
从创作到舞台的完美呈现,《麻醉师》的诞生,历经三载。
国家一级导演傅勇凡担任导演,中国曹禺戏剧剧本奖获得者唐栋担任编剧,国家一级舞美设计刘文豪担任灯光设计、国家一级舞美设计师秦立运担任舞美,强强联手,一起打造这个“大医精诚,妙手仁心”的动人故事。
陈绍洋的事迹已足够感人。如何讲好这个故事,避免落入英雄人物“高大上”的老套演绎,并不简单。
编排时,主创团队选择以陈绍洋妻子罗云的视角讲故事。结婚22年,丈夫没有陪她过一个生日,不是在抢救室就是在手术室。即使罹患肝癌,知道自己时日无多,想要补偿家人,却也一次次“爽约”,直到生命结束。这个独特的视角,不拔高、不过誉,正是对生活进行真实细腻的开挖,成就了这部剧在艺术上的真实与魅力。
然而,这部剧让人触动的,并不止于此。有人说,这是一部行业剧,也有人说这是一部英模剧。其实都不是,它涉及到社会、行业及生命等多个层面的问题,也触及到不同观众的内心,并促使其反思。
看过这部剧的人,大都记得这样一句台词:“麻醉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唤醒。”
这不仅是整部话剧的点睛之笔,同时也拷问着每一个人的内心。
正如该剧制片人任雪迎所说:在这个浮躁的社会,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点急功近利,在追逐权利、名誉、金钱、爱情各种利益的时候,难免会丧失自我。这种丧失自我就可以看作是一种麻醉,但是这个社会最需要的还是向上的力量,它需要被我们唤醒,需要我们承担社会责任,需要“真、善、美”的支持,这样我们的社会才会更美好。

讲好“西安故事”

任何社会任何时候都需要真善美,需要向上的力量,而《麻醉师》正是这些元素的完美的艺术结合。所以,它火了。
正如一名观众所说:生活中,我们有时麻醉自己,也麻醉别人,我们原本单纯的心被尘世各种功利所麻醉,转而我们又变本加厉地麻醉别人。《麻醉师》告诉我们,在纷纷扰扰的麻醉之间,我们可以选择纯净地活着——活得很难,但是也很幸福。
截至2018年7月,《麻醉师》在全国巡演历时160天,行程超2万公里,横跨19个省份、45座城市,观众近11万人次,创造了西安乃至陕西话剧史上“走出去”的奇迹。
c959c523b3854b2182282ed1be96b277.jpg
丨《麻醉师》丨

但在西安演艺集团以及西安话剧院看来,这部剧成功的最大启发却是——文艺作品如何讲好一个故事,演绎一个故事。
除了剧本,极富创新意识的舞美也是成功的重要因素。这包括,开放性的、接近于最前沿的现代感,对声、光、电等舞台艺术手法的运用,以及在舞台创意上追求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相统一。
诸如,让戏剧评论家胡安忍印象深刻的是,该剧在结尾的艺术处理。由灯光打出来的那条漫长而幽深的隧道,似乎是一个时间隧道,又似乎是一个人生隧道,而陈绍洋的一生就是在这个隧道里一刻不停地向前奔跑,直到生命的最后。
讲好一个故事——这也是西安国有文艺院团在转企改制后最大的改变之一。
事实上,成立六年以来,在曲江新区的大力支持下,西安演艺集团积极承担着国有文艺院团的使命和责任,努力创造陕西文化艺术的新高度,创造新时代的文化标杆,将具有陕西风格、西安特色的故事,通过艺术诠释和动情讲述,向世人讲好西安故事,传播西安情怀。
继《麻醉师》之后,西安演艺集团推出的豫剧《秦豫情》、舞剧《传丝公主》等先后获得国家级和省级大奖,获国家艺术基金资助超过千万元。
2018年7月,曾获文化大奖的话剧《共产党宣言》上演,并“意外”走红。由西安话剧院复排的这部剧,讲述了共产党人林雨霏如何在亲情、友情、爱情的复杂交织中,在生与死、荣与耻、名与利的考验中,坚持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故事。
ad6ddea5c0fe442a86ceed6f8c956dc9.jpg
丨西安话剧院复排《共产党宣言》丨

《人民日报》以《地方院团,练好内功走市场》为题报道称:这只是西安地方院团改革后,苦练内功、勇闯市场,进而“脱胎换骨”的一个生动案例。
其实,这种脱胎换骨,从《麻醉师》就已经开始。
文字:澄心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12377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0

免责声明:本网站不承担任何内容提供者的信息所引起的争议和法律责任,联系侵删

Copyright © 2001-2025 荣耀西安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2024053929号-1|陕公网安备61011302000104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扫一扫下载客户端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