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救援反遭起诉:牛马救援队解散,队长坦言“再不敢主动伸手”
原创 西咸城记
2025年09月24日 08:07 陕西 听全文
2025年6月,活跃在秦岭山区多年的“秦岭牛马队”正式宣布解散。这个曾无数次在深山密林中搜救失联者的公益团队,最终不是倒在恶劣环境里,而是败在了一张法院传票带来的寒心与无奈中。队长杨某望着曾经并肩救援的装备,说出了让户外圈揪心的话:“以后再也不会主动介入救援了,怕了。”
这场风波的起点,是4月21日两名驴友的违规冒险。他们擅自闯入秦岭核心保护区内的“光鹿跑兵冰”高危路线——这条全长约40公里、途经五座高海拔山峰的路线,因地形复杂、天气多变,早已是事故高发区,且依《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属禁入区域 。当日下午,两名驴友失联,同行者当晚在户外应急群发出求助信号。
接到消息的秦岭牛马队没有丝毫迟疑。杨某回忆,队伍当晚9点多就紧急集结展开搜救,彼时家属尚未联系上,更未报警。这条路线有几十个岔路口,队员们只能兵分几路排查,根本无法立刻判断失联者是仍在行进、下撤还是遭遇意外 。而政府救援需经历报警、备勤等流程,牛马队的主动介入,本是为了抢出最关键的黄金时间。
搜救全程充满艰辛。队员们带着家属临时购买的水和方便面连夜进山,直至次日深夜才下山,期间未进一口热饭。家属曾承诺给每位救援人员1000元酬劳,但这笔钱远不足以覆盖搜救的时间与装备成本,且牛马队作为公益团队,初衷本就不是盈利。最终,队员们找到了其中一名遇难者遗体,另一具由其他队伍发现。
让救援者始料未及的是,悲痛的家属转身将他们告上了法庭。9月初,法院传票送达,牛马队与其他救援力量、同行者、生态环保部门一同成为被告。家属的核心诉由是“杨某阻止报警,耽误了最佳救援时间”,还因承诺过酬劳,将公益救援曲解为“收费不力”。
“如果不是我们主动介入,家属可能连亲人遗体都找不到,甚至还不知道出事了。”杨某的委屈溢于言表。他解释,当时并非阻止报警,而是初步排查阶段无法提供明确搜救方向,报警也难以高效开展工作,队伍的主动行动实则早于任何官方流程 。更荒诞的是,另一支纯公益的晨曦救援队因家属混淆队员身份,也莫名成了被告,其负责人直言“做了十年公益,突然被起诉,心里太难受” 。
这场诉讼成了压垮牛马队的最后一根稻草。6月,队伍正式解散,老队员们纷纷退出救援行动。尽管“秦岭牛马队”的名字仍被部分户外爱好者沿用,但已沦为松散的交流团体,不再参与任何公益或收费救援。杨某坦言,过去有人求助,帮与不帮都让他纠结,如今卸下了“救援者”的光环,再有人求助只会直接拒绝。
从法律层面看,家属的诉求缺乏依据。《民法典》第184条明确规定,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而驴友违规进入禁入区域,属“自甘风险”行为,应自行承担主要后果 。司法实践中,类似案例多以家属诉求被驳回告终,但诉讼本身已对公益救援生态造成重创。
如今,秦岭的山脊上少了牛马队逆行的身影。杨某的那句“再不敢主动伸手”,道出了许多公益救援者的隐忧——他们牺牲时间、自掏费用,凭热忱守护生命,却可能要为不可抗力的结果承担责任。案件仍在审理中,但它早已抛出沉重命题:当善意屡屡被追责,当救援者寒了心,未来身陷险境的人,还能等到那束希望的光吗?
答案,或许藏在每一个人对规则的敬畏里,藏在对救援者的理解与尊重中。
东郭先生遇到蛇啊!坏透了! 好人难当 强烈要求 公开起诉 人姓名、家庭居住地和工作单位 等信息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