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精神 发表于 2025-8-25 19:31:26

驭风而行的“楞娃”—风闬(han)

本帖最后由 黄埔精神 于 2025-8-25 20:09 编辑

      李观苏吉利项目的回迁房已经交付将近一年了,乡党们也都基本装修好了,在四面八方租房的乡党们租房合同也差不多到期了,就想着赶紧接通天然气,好在下半年住回安置小区,一起过一个祥和的春节,一起找回八年前的年味与邻里情。
      前阵子,我也回去了几次,当时还没有通气,做饭只能靠电磁炉,电饼档以及电饭煲,烧水用电烧水壶,生活已离不开电器,但和天然气相比,还是天然气更具性价比。
      想到这里,不禁回忆起小时候家里做饭、烧水以及取暖的方式,那会儿没有这么多琳琅满目的电气,做饭主要靠锅头(灶台),烧水主要靠蜂窝煤炉子,取暖靠烧炕和蜂窝煤炉子,后来升级成了烧炭的碳炉子,不过,蜂窝煤炉子取暖太危险了,亲戚就有因为用蜂窝煤炉子取暖中煤毒不幸离世的,造成人间悲剧。记得我有一次早晨趴在炕头,把蜂窝煤炉子放到床头烤包子,后来上学路上感觉头痛欲裂,像那种电夯的撞击一样,一下一下的痛。当时就想估计是中煤毒了,还好不是晚上睡着了,不然今天就没有我和他家聊天发帖了,险而幸运!
      做饭用的锅头是什么样?七零后八零后估计都见过,也用过鼓风用的风闬han(手动鼓风机),后来为了省力改成了风葫芦,不过农村爱停电,尤其是浇地的时候电房的变压器负担不起的时候,停电的时候还得靠风闬,拉风涵是很锻炼臂力的,左手拉累了右手拉,右手累了就两个手一起拉!灶火(厨房)也没有换气扇,蒸馍的时候水蒸气充满了灶火,我们就在雾气里来回挥舞手脚,学着猴哥的招牌动作,做腾云驾雾状。
      烧锅用的柴火也是五花八门,比如玉米杆,麦件,麦糠,玉米芯,玉米叶等等。有时候也用碳烧,不过用碳烧的时候,碳沫容易被风闬吹走,所以一般都会倒点水把碳沫混合一下,即便用碳烧也得先用麦件或者玉米叶先把火救着,然后缓慢用碳掀加碳,烧炭有个好处就是耐烧,不用频繁加柴,尤其是蒸馍的时候,需要持续加热四十多分钟,一般碳火和风葫芦是最省力的搭配。
      如今乡党们都用上了天然气,大火、小火一个旋钮搞定,还有油烟机把烟气及时吸走,真是既干净又卫生,社会的发展,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也只有对小时候的苦日子时常回忆,才能更加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tgpzdlx 发表于 2025-8-25 21:26:41

旧社会农村就是柴灶,烧柴为主,后兼烧煤,就得有风箱,生火拉风箱是娃们的必须技能之一。

成吉思汗 发表于 2025-8-25 21:55:58

黄埔精神 发表于 2025-8-25 22:16:14

tgpzdlx 发表于 2025-8-25 21:26
旧社会农村就是柴灶,烧柴为主,后兼烧煤,就得有风箱,生火拉风箱是娃们的必须技能之一。 ...

确实是

黄埔精神 发表于 2025-8-25 22:16:51

成吉思汗 发表于 2025-8-25 21:55
儿时的我们

风箱的拉一下,吧嗒一声

江凌 发表于 2025-8-26 06:51:09

电气化

solariz0026 发表于 2025-8-26 08:26:00

10年前多数农村还拉风憨

森格瑞拉~房 发表于 2025-8-26 08:32:10

满满的年代感

华丽猫 发表于 2025-8-26 09:01:05

多谢分享

firstlove 发表于 2025-8-26 09:39:44

谢谢分享

大山深处人家 发表于 2025-8-27 08:05:58

回忆起小时候的情景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驭风而行的“楞娃”—风闬(h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