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西瓜
本帖最后由 黄埔精神 于 2025-8-22 23:32 编辑换西瓜
炎炎夏日,最解渴的也是老百姓最喜欢吃的水果非西瓜莫属,现在大家买西瓜都是二分之一或者四分之一的买,不过老板也好说话,即使瓜摊上已经摆了一排切好的西瓜,你让他重新切一个,老板也很乐意,主要是这年头生意不好做,想着能多留一个买主就多留一个买主。现在也不知道怎么回事,西瓜简直吃不动了,一般最多吃两牙就够了,所以家里谁买的谁负责处理完,不然就剩下了。
七零后八零后的小时候可不是这样,那会儿好吃的少,准确的来说,是好吃的买不起,所以西瓜这种相对廉价的水果就是小孩子最喜欢吃的东西了,那会儿西瓜不到一毛一斤,卖西瓜的都是开着蹦蹦车走街串巷吆喝,可即便价格美丽,大家还是舍不得花真金白银去买,所以卖西瓜的老板就想了一个办法,乡党可以用麦子换西瓜,具体一斤麦子换几斤瓜,想不起来了,依稀记得,大概用袋子装五分之一左右的麦子就能换一尿素袋子的西瓜,吃的时候,要是稍微大点的西瓜,我和兄长把西瓜从中间切开,一人一半用勺子剜着吃,要是小西瓜的话,就从瓜藤一头切掉一小片,然后用瓜藤片擦一遍切面刀的两面,这个习惯至今还保留着。
还记得以前买西瓜,老板会用西瓜刀刻一个三角楔形块,看里面的瓜瓤是不是红的,甜不甜,这比拍瓜听音辨别生熟那种开盲盒的方式更保险,即便这样,有时候买的多,怕切口后放不久也只能开盲盒了常常会有白瓤的西瓜,如果老板还能找到就能拿过去换,如果老板走了的话,只能自认倒霉了。
有趣的一两事,比如西瓜吃多了,上大号都是红的;有些乡党家的院墙根,往往也会长出西瓜藤,关键是还结了西瓜,但是一般没人敢吃,具体为啥,估计七零后八零后都知道;也有时候把西瓜子收集起来放到一张作业本纸上或者竹扇面上,摊平一层,然后放到太阳底下暴晒,等下午太阳落山了,差不多也干了,然后再取下来,不过有些瓜子的背面粘到了纸上,以至于背面还是粘的滑的,不过凑合能当瓜子磕,有些人也用西瓜皮来炒菜,或者直接喂猪。可以说西瓜的价值被利用的扎扎实实,干干净净的。
西瓜,这一普通的水果,以前小时候单纯就是觉得吃了甜,解渴,如今吃西瓜,却多了一种回忆……
记忆犹新 麦子换东西确实见过 群众吃瓜 我母亲在我小时候用西瓜做西瓜酱很好吃!我也用过西瓜皮炒菜,挺不错的 童年回忆 做个吃瓜群众挺好的。 甘甜解渴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