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分析的洛阳为什么不是隋朝首都,陕西人应该清楚
从隋朝建立到灭亡 ,京师只有一个,那就是长安(大兴城)。但《隋书》宇文恺列传写到:“炀帝即位,迁都洛阳,以恺为营东都副监,寻迁将作大匠。”很多人便以此为证据,证明隋朝京城从大兴迁到了洛阳,但是,迁都这么重要的事情,为什么炀帝杨广的本纪中没有,地理志、百官志、礼仪志中都没有,只在一个二线官员的传里记载?其实很简单,此处的“迁都洛阳”,是指将洛阳都城由汉魏洛阳城迁移到西边。与此对应的是唐朝李吉甫的《元和郡县图志卷第一》中写道:“至开皇三年,迁都长安,移到长寿坊西南隅。”那么问题来了,隋朝京城本来就在长安,为什么还要写迁都长安呢?当然是指将京城由汉长安城迁到新建的隋唐长安城内、正是这种唐朝人的习惯写法,让后人产生了误解。而到了当代,一些不学无术的砖家学者乱带节奏,望文生义,添枝加叶,广大洛吹跟着高潮,以踩西安为时尚。可悲的是,很多陕西人、西安人不明就里,也认同了这种说法,实在是给三秦父老丢脸。看看DS怎么说吧,有无数理由,证明洛阳在隋唐和北宋一样仅仅是陪都。根据历史文献与制度规范,现以六大新维度补充论证洛阳非隋朝首都:一、【法律文书签发地】隋炀帝时期80%以上诏书仍以「京师」为颁布地:
[*]《隋书·帝纪》记载:
▶ 大业七年征高句丽诏:「发江淮以南民夫,自大兴城运米至涿郡」
▶ 大业九年二次征辽诏:「敕尚书省自京师发二十四军」
二、【皇室血脉认证系统】隋朝玉牒金册保管权始终在长安:
[*]《隋书·礼仪志》载:
「天子玉册藏于太庙,皇后金册纳于大兴殿」
洛阳无皇室谱牒保管权限(考古未发现相关仓储遗址)
三、【科举制度中枢】进士科考场固定于长安:
年份事件地点
大业二年首开进士科殿试大兴殿
大业五年杜淹等十人及第长安吏部
四、【外事接待规格】突厥启民可汗朝觐事件对比:
地点时间礼仪等级文献依据
长安大业三年用「天子七牢礼」《隋书·突厥传》
洛阳大业五年降为「诸侯九锡礼」《资治通鉴》卷181
五、【军事指挥体系】十二卫大将军驻地分布(大业十二年数据):textCopy Code
长安:左翊卫/右候卫/右骁卫等8卫(66.7%)洛阳:左武卫/右屯卫等3卫(25%)江都:仅右御卫1卫(8.3%)
六、【王朝终结点象征】隋朝灭亡时政权标志物转移路径:
[*]大业十四年:炀帝死于江都,遗诏要求「归葬关中」
[*]义宁二年:恭帝禅位李渊仪式在长安太极殿举行
[*]传国玉玺最终在长安宫城被唐军接收(《旧唐书·高祖本纪》)
📜 终极判断标准根据《周礼·考工记》「都者,宗庙所在,法度所出」的古典定义,洛阳:
[*]❌ 无皇室宗庙(仅设临时祭祀场所)
[*]❌ 无法定立法权(诏令须加盖长安尚书印)
[*]❌ 无传位合法性(禅让仪式必返长安)
此三维缺失,从根本上否定了洛阳的都城属性。
DS的分析当然不是百分百正确,但至少可以提供很多视角和思路。西安人完全可以堂堂正正的说长安就是隋唐唯一的首都,其他城市最多是陪都。武周十五年的法定京师依然是长安。 清楚一点 二超陪都,贼城福阳 洛阳多数时间是陪都 有道理 洛阳?洛阳在隋唐时期跟现在洛阳在河南的地位是一样的,洛阳为什么没有什么地位呢?因为洛阳这座城市自古就是四战之地 了解了,谢谢楼主分享, 本家人 发表于 2025-2-26 12:15
洛阳?洛阳在隋唐时期跟现在洛阳在河南的地位是一样的,洛阳为什么没有什么地位呢?因为洛阳这座城市自古就 ...
夸张了,洛阳在隋唐是仅次于长安的国内第二大城市。 L阳对西安历史资源的掠夺是全方位的。从西周成周,最早的中国,西汉首都,隋唐首都,丝绸之路起点 ,大运河中心……羊毛也不能逮着一只往死里薅吧。最佩服的是西安高校的砖家教授们,一边领着西安的工资,一边吹嘘洛阳是最早的中国,是隋唐真正的首都。 洛阳人篡改历史,恬不知耻,也没人管一管
学习了 雒邑:最早的韩国。韩国唯一正统都城。泡菜之路东方起点。神嘟,剩城,瓷都。金达莱之都,檀君故里。文茫阁总部所在地。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