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wm33 发表于 2025-2-16 15:11:10

《海丝魂之龙眼传说》秦腔剧本

秦腔剧本《海丝魂之龙眼传说》原创作者:汤斌斌

【第一场·佛光渡海】

时间:南北朝时期 秋日
地点:海上丝绸之路航船

(大幕启,波涛汹涌,梵音悠扬。达摩身披金丝袈裟立于船头,十二弟子分列左右)

达摩:(唱)【苦音慢板】
碧波连天三载行,袈裟染尽沧海尘。
菩提心系东土地,佛光欲照万重云。

(海鸥鸣叫,船工号子由远及近)

大弟子:(作揖)师尊请看,前方就是合浦古港!
(众弟子齐诵佛号,海浪渐平)

达摩:(凝视远方)此港有戾气隐现,当有孽障需渡化。(转身)速备笔墨,恐要结缘。

(天幕浮现海市蜃楼,白虎幻影一闪而过)

【第二场·古刹惊虎】

时间:三日后黄昏
地点:灵觉寺大雄宝殿

(舞台左侧古柏参天,右侧桂圆树果实累累。老住持手持念珠疾步上场)

住持:(唱)【欢音带板】
暮鼓惊飞檐下燕,白虎踏月又临殿。
袈裟裹得千斤惧,佛前灯花颤三颤。

(阴风骤起,虎啸震落屋瓦。达摩率弟子从容入寺)

达摩:(捻动佛珠)白虎噬人听经课,可是求渡?

住持:(跪拜)高僧慧眼!此妖每逢月圆便叼人骨示威,老衲...(颤抖)无力降服啊!

(达摩闭目结禅,忽睁眼精光四射)

达摩:(挥袖)取我天竺金叶纸,恒河狼毫来!
(弟子铺开十丈素绢,达摩踏罡步斗)

【第三场·画龙藏锋】

时间:当夜子时
地点:藏经阁

(烛火摇曳,达摩运笔如飞,桂树投影似龙形翻腾)

达摩:(边画边唱)【双锤带板】
一鳞一爪藏雷动,不点睛时隐苍穹。
留得青山伏笔处,且看因果自相逢。

(画成时电闪雷鸣,无目青龙竟在绢上扭动)

住持:(惊呼)这...这画龙点睛之术!

达摩:(递过墨瓶)此乃雪山金蟾墨,切记!(指向桂树)若逢劫难,此树当显灵应。

(天幕现晨曦,达摩登舟北去。桂圆果突然闪烁微光)

【第四场·孽畜潜伏】

时间:两年后中秋
地点:寺院庭院

(白弟子端着果盘谄笑上场,腰间暗藏利爪)

白弟子:(假意)【滚白】
师父请用新摘桂圆,弟子特挑最大最甜。

住持:(叹息)达摩祖师去后倒是太平...(忽嗅)怎有血腥气?

(白弟子眼底闪过绿光,假作失手打翻果盘)

白弟子:(阴笑)师父多虑了,怕是后厨在宰羊。(退场时踩碎落果,汁液血红)

【第五场·墨劫惊变】

时间:三年后桂圆丰收季
地点:桂圆树下

(住持挥毫泼墨,白弟子捧来墨瓶)

住持:(诗兴大发)【吟诵】
金甲裹玉露,南海骊珠藏。
谁解其中味,甘苦自承当。

(笔锋突滞,惊见墨瓶纹饰)

住持:(失色)快换!这是降魔法器!

(白弟子狂笑现形,虎尾扫倒经幡)

白虎精:(唱)【尖板】
忍辱偷生整三秋,今日终得雪此仇!
先食老秃血肉骨,再屠合浦三百口!

(虎爪劈下瞬间,桂树迸发墨绿光芒)

【第六场·龙眼诛邪】

时间:接上场
地点:寺院上空

(树冠化作翡翠华盖,两颗桂圆飞入画中。青龙破绢而出,龙鳞映透半边天)

青龙:(龙吟如雷)【喝场】
佛墨浸骨整三载,今朝睁眼荡尘埃!

(龙虎相斗,舞台狂风大作。青龙衔住虎颈,血雨洒落)

白虎精:(惨叫)我不甘心!啊——(被甩向银滩,化作白虎头礁石)

(青龙盘踞成青山岭,桂树结果皆生龙目纹)

【尾声·重阳祭】

时间:千年后重阳节
地点:青山岭顶

(现代游客与古人幻影交错,童谣清越)

孩童:(齐唱)【花音二六】
龙眼圆,龙眼亮,照得邪祟无处藏。
青山岭上回头望,银滩白虎石冰凉。

(达摩虚影显现,与青山融为一体)

达摩:(画外音)【吟诵】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龙眼观世相,佛海渡舟来。

(大幕缓落,满台龙眼纷落如雨)

剧终

【创作附记】

1. 海丝元素:
开场海上航行场景展现香料之路
达摩所用金叶纸、恒河狼毫体现异域器物
桂圆/龙眼作为丝路重要贸易品贯穿全剧

2. 秦腔特色:
运用"喝场"表现青龙觉醒瞬间
"滚白"用于白虎精暴露身份的心理转变
武戏融合"打连厢"技法表现龙虎斗

3. 佛理呈现:
青龙三年孕化暗合"三世因果"
桂树化灵体现"无情有性"思想
白虎听经埋下"放下屠刀"伏笔

4. 地域符号强化:
白虎头沙滩地质特征具象化
青山岭走势融入龙形身段
东山寺晨钟暮鼓作为转场线索

此剧通过三幕时空跨越,将海上丝绸之路的佛教传播、民俗传说、地理风物编织成充满秦腔韵味的奇幻史诗,展现正义虽会迟滞但永不缺席的永恒主题。
声明:未经许可不能转载改编

ywm33 发表于 2025-2-16 15:12:19

《海丝魂之龙眼传说》皮影戏剧本

皮影戏剧本《海丝魂之龙眼传说》原创作者:汤斌斌



【序章·法雨东渡】
场景:(海浪翻滚,宝船破浪)
(幕后合唱·晋剧滚白腔)
"佛光万里渡沧溟,袈裟染尽南海星。
菩提种子播丝路,法雨普润合浦汀。"

(灯光渐亮,达摩祖师立于船头,袈裟猎猎)
达摩:(单皮鼓急促,转身亮相)
"三载风涛证佛心,且看白浪化莲茵。
此去中原传大法,先为苍生镇妖氛!"



第一场《古刹惊变》
场景:(东山寺山门,古榕盘虬,香炉生烟)
(木鱼声中,住持手持念珠疾步而出)
住持:(晋剧二性板)
"白虎成精祸四方,佛前竟敢逞凶狂。
三更常现青面相,五更又闻血雨腥。"

(达摩挥袖转身,佛光乍现)
达摩:(铜器铙钹齐鸣)
"取我朱砂五色墨,且画青龙伏虎章!"
(八名沙弥抬出三丈素绢,达摩踏罡步斗,笔走龙蛇)

(皮影特技:素绢上青龙渐显,唯双目空洞)
达摩:(掷笔惊雷)
"点睛需待妖星现,莫使明珠落尘烟!"
(从怀中取出琉璃瓶,墨汁泛七彩光)



第二场《暗潮涌动》
场景:(桂圆树林,月影婆娑)
(白虎精化身白弟子,眼泛绿光)
白虎精:(晋剧流水板,假面半遮)
"变作沙弥整两冬,素斋吃得腹中空。
今日闻得墨香动,定教秃驴血染红!"

(皮影机关:桂圆果突现墨色纹路,树根如蟒蛇蠕动)
桂圆树灵:(女声吟唱)
"千年汲得日月精,今朝方知护法心。
且待青龙睁目日,愿化金鳞破幽冥。"



第三场《墨劫惊魂》
场景:(禅院石桌,桂圆满枝)
(住持挥毫泼墨,白弟子伺机而动)
住持:(欣喜)
"桂圆缀玉压枝低,且赋新词佐茶题——"
(突然笔锋停滞)
"呀!墨尽诗未成,速取松烟来!"

(皮影特技:白弟子袖中暗藏利爪,取墨时故意打翻)
白虎精:(狂笑现形)
"老秃驴啊老秃驴,可知这两年素斋里——"
(撕破僧袍,虎纹毕现)
"每粒米饭沾人血,每口清汤带肉腥!"



第四场《龙睛破晓》
场景:(全寺震动,墨云翻涌)
(桂圆树突然迸发万道青光)
住持:(跪地合十)
"达摩祖师显圣灵,莫非要借草木精?"

(皮影机关:两颗桂圆飞入画中,青龙破绢而出)
青龙:(混用晋剧花腔与佛号)
"般若为睛金刚爪,八部天龙护法到!"
(龙虎相斗,皮影展现腾空十八转特技)

(白虎头落银滩,化为白石)
青龙:(盘踞青山)
"愿化翠屏镇海疆,且看丝路千帆扬!"



第五场《丝路传灯》
场景:(重阳佳节,青山岭人潮涌动)
(老者携童登高,指点远方)
童:(脆声)
"爷爷,这满山龙眼为何都生着龙鳞纹?"

老者:(抚须长吟)
"昔年妖虎乱乾坤,菩提妙法种慧根。
龙睛本是苍生泪,化作丹珠佑子孙。"

(幕后合唱·晋剧大起板)
"丝路迢迢连佛缘,龙眼煌煌证青天。
莫道画龙点睛术,原是民心即真禅!"



【剧终·佛光永耀】
(皮影特技:达摩神像渐显,手中菩提化作龙眼树)
(纱幕投影海上丝路商船,每船皆载龙眼筐)
画外音:
"今东山寺存达摩偈云:'非睛非墨非丹青,一念慈悲万法明。白虎滩头青龙卧,桂圆本是菩提生'。"

(全场灯光渐暗,唯龙眼纹样在幕布流转)

创作说明:
1. 遵循山西皮影戏"七紧八慢"的表演节奏,融入晋剧【介板】【流水】【滚白】等特色唱腔
2. 运用传统皮影机关:青龙破画采用"飞天绢"技法,白虎现形使用"阴阳面"特技
3. 海丝元素:宝船造型参考泉州宋代古船,商队载有丝绸、瓷器与龙眼筐
4. 深化龙眼寓意:通过桂圆树灵的唱词、老者训童等场景,阐释"民心即真禅"的哲理
5. 历史厚度:结尾达摩偈语为真实存在的东山寺碑刻(艺术化处理)

本剧既保留传统皮影"一口叙说千古事,双手舞动百万兵"的特色,又通过现代光影技术增强史诗感,完整呈现"正义终胜"的核心命题。
声明:未经许可不能转载改编

hello1987 发表于 2025-2-16 16:31:24

不错

阳光阳光 发表于 2025-2-16 18:03:08

阳光阳光 发表于 2025-2-16 18:03:36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海丝魂之龙眼传说》秦腔剧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