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过成这样!西安各开发区平台公司日子是真艰难!
西安产业圈儿最近热度很高的话题:“听说XX集团已经好几个月不发工资了?”“城投公司千亿负债如何解?”“平台公司纷纷变卖资产求存活?”开发区平台公司陷入负债舆论,针对西安主要的7个开发区,静观根据各公司公开披露的2023年年报数据,简单梳理了部分平台公司的负债情况。从整体数据来看,真是一家更比一家难啊![*]从资产负债率指标来看,有三家公司负债率超过80%;其中高科集团作为西安头部开发区的平台公司,负债率高达89.81%,总负债已超过两千亿,对比2022年资产和负债规模略有上浮,但也相对稳定;高新区另一个平台公司高新控股的负债率由22年的69.97%增长至23年的73.83%,负债总额从22年的1506.05亿增长至23年的1734.52亿,23年新增负债228.47亿,也是一个非常大的数据了。
[*]曲江文化控股是2023年亏损最严重的公司,也是唯一利润总额出现负数的,23年其营业总收入约140.85亿元,对比2022年的241.22亿营收下降了百亿的规模,可以说是相当大的数字了,23年其负债总额约1830.83亿,对比22年的1668.5亿,23年新增负债162.33亿。
[*]经发集团23年新增负债59.21亿;航天城投资集团及航天城发集团23年分别新增负债103.84亿元和71.75亿元;航空城发展集团23年新增负债24.56亿元。浐灞发展集团、世园投资集团对比去年数据均为小幅波动但还相对稳定。
[*]唯一负债下降明显的是陆港投资集团,其23年总营收114.18亿,对比22年的69.74亿营收有明显增长,总负债对比22年的272.78亿,负债下降了27.44亿,对比其他负债均为上涨的平台公司,它的表现可以说是相对较好的了。
[*]再说说西咸新区,新区本级及其五大新城的负债情况都不容乐观,其中沣东集团负债率高达84.54%,西咸集团负债率约78.79%,负债总额近3000亿,而我们从各平台公司的股东信息可以看到,西咸集团分别对五大新城中的平台公司(除沣西)有50%左右的控股或持股,情况显而易见了。
[*]从各平台公司的主营业务来看,负债的来源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各开发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类项目,各开发区近几年的基础设施建设也是越来越完善;二是各开发区的产业类项目,部分开发区的产业类项目,尤其产业园区空置率也是相当高,只出不进的园区建设也带来了巨大的负债压力。
[*]总之,从负债总额和负债率的数据来看,各大开发区的平台公司都很艰难,现在已经不是勒紧裤腰带过日子的时候了,而是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了。
[*]我们知道所谓平台公司就是开发区下属的全资、国有性质的企业,实际上是有明显的政府色彩的,它是开发区投资建设的重要实施主体,兼有投融资、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产业升级等多种角色,可以说是推动开发区发展的主导力量。
[*]在早期,平台公司的主要任务是融资建设,以开发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为主,几乎不涉及经营性的业务,政府的色彩是非常明显的。近些年随着园区经济的迅猛发展,大量的开发区平台公司都陆续开展了产业园区开发的业务,有了明显的经营性的业务。
[*]而随着平台公司债务规模的不断扩大,融资渠道受限,国家政策的管控等,其债务危机是如今发展最大的问题,但其实其债务的形成也是特殊的历史背景造成的,是所有开发区都要面临的问题。
[*]因此平台公司也都在谋求市场化转型之路,但转型之路谈何容易?从单一投融资平台向市场化、多元化、实体化企业转型的过程中,除了债务带来的重大的负担以外,机制的转变、思想的解放才是更大的问题。
[*]我们从平台公司的股东信息显而易见的可以看到,平台公司都是由开发区直接控股的,这种国企体制带来的先天机制就很难与市场完全接轨的,转型需要很大的勇气,尤其是决策人需要转变思想,迈出步伐。
[*]近期西安各大开发区平台公司的核心任务就是“化债”,想办法融资、发债、变卖资产等等手段,日子确实是很艰难,部分平台公司确实也是出现工资缓发、迟发的现象,一切都是为了渡过这个艰难的时刻。
[*]渡过这个难关不容易,然后难关渡过之后,未来的发展道路在哪里是关键,决策人还应尽快转变思想,如何进行市场化转型,才是平台公司的长久之计!
:lol 以后办公都是虚拟人,留一个人工通道,能减少一半人 太困难了 再苦不能苦…… 艰难 都是房地产大崩盘惹的祸! 加油哦 太难了, 取消公务员铁饭碗,取消事业编制,精简人员,有利于发展和防止贪腐,越权 今年的数据更惨 这么高负债率怕是撑不了几年 又是四川IP发的帖子。能不能老实呆在盆地里坐井观天。负债再高也没违约,一天阴阳啥呢?一个河南一个四川整天阴阳怪气,怪不得你们世世代代出门打工要饭 化解债务是大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