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0290903 发表于 2023-12-14 18:53:03

日记 潮州牌坊街游记【严建设】 2023年12月14日 Thursday阴雨 接连的阴晦天气



日记 潮州牌坊街游记【严建设】2023年12月14日 Thursday阴雨接连的阴晦天气,导致足不出户了,无非打游戏、追剧、饮酒睡懒觉而已。晚上翻出10月中旬潮汕之旅图片发出。2023年10月19日也是个阴雨天气,我和老妻并内姊伉俪二人随团去逛牌坊街。感受潮汕民宿文化。当然这些石头牌坊都是2006年开始新建的,新簇簇的。历史上潮州曾有的老旧传统的91座牌坊在1951年都被悉数拆除砸毁了。一说39座。败家子。也有几口老井,系乾隆癸卯腊月重修,同治丁卯六年阳月重修,光绪十一年岁次乙酉冬月重修。光绪年重修街众捐银340两。那些狭窄的巷子里都是民宿,老妻嫌累,大部分都是我独自逛的,肯定拍摄照片留念。有的生满绿苔的巷子颇感狭窄,俩人擦身而过都费劲。满大街到处在出售鸭屎茶、新鲜鸭屎茶,以及牛肉丸子、鹅肉、糖葱薄饼、潮州三宝,陈年佛手老香黄老药桔黄皮。有的商铺促狭,惊现30年前广州排档招贴:同行勿进,面斥不雅。也有当地人当街治疗鼻窦炎和挖鸡眼修脚的。实则捏过臭脚的手在拨拉人鼻子稍嫌不雅。橘饼童年吃过,在西安各个副食店有卖的,装在四方的玻璃瓶子里。大小不均,表面附着一层白色葡萄糖霜,甜中含苦,小孩子吃不惯。潮州牌坊街,位于古城中心,为文化古街,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工艺、特色小吃于一体。街道两侧,矗立着22座中式明清石牌坊,与南洋风味的骑楼交相辉映,形成中西合璧之独特风貌。牌坊街之建筑特色,以骑楼为主。明末清初,潮州引入南洋建筑风格,与本土建筑相融合,形成骑楼建筑。骑楼之下,行人可避雨遮阳,商人可陈列商品,热闹非凡。而牌坊街之店铺,亦多围绕潮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潮绣、手拉壶、陶瓷、工夫茶等,以及潮式美食,如潮州三宝、牛肉火锅、粿条、甘草水果等。游逛牌坊街,观其古朴之建筑,品其地道之美食,深感潮州古城之韵味。此街不仅为潮州文化之载体,亦为游客体验潮州文化之胜地。余游于此,如入画中,留连忘返。游者若至潮州,必游牌坊街。此街不仅让人领略到中西合璧之建筑风貌,更能深入了解潮州古城之历史文化。逛街者有本地人有外地人。我猜测骑自行车者、光脚丫脚踩拖鞋者、光膀子穿背心者大部分是本地人,外地人注重于拍照,拉行李箱子者都是外地人。有个地方叫做三家巷。令我蓦然想起1966年三家村的燕山夜话,邓拓吴晗廖沫沙。这个文人的悲剧在于互相咬。为了活命和追求所谓进步。
资料:潮州牌坊街位于古城中心,是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工艺、特色小吃等为一体的文化古街。牌坊街特色建筑是中西合璧的骑楼,矗立的22座中式明清石牌坊与两侧南洋风味的骑楼互为映衬,明末清初引入具有南洋建筑风格的骑楼建筑,形成中西合璧的独特侨乡风貌。牌坊街骑楼的店铺主要围绕潮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潮绣、手拉壶、陶瓷、工夫茶等,以及潮式美食:潮州三宝、牛肉火锅、粿条、甘草水果,……在潮州,去一趟牌坊街,就可以了解到潮州古城的前世今生。 潮州牌坊街是全国独一无二的文化景观,据黄梅岑先生《潮州牌坊纪略》载:牌坊,传说可上溯唐宋,初以木建,形似乌凹肚门。古时统治者提倡伦理道德,把城乡间于节义、功德、科第突出成就者,将其嘉德懿行,书贴坊上旌表,称为表闾,故牌坊也具纪念作用。到明时改用石砌,加叠层楼,饰以花纹,二柱一门或四柱三门,唯嘉靖时建多柱多门长牌坊。清末民初,具有南洋建筑风格的骑楼建筑引入广东,在此期间,太平路、东门街也渐次改造成骑楼式商业街,并与明、清石牌坊共存,形成了国内独特的,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历史文化街区。1951年,当时尚存的19座石牌坊因阻碍交通、废坠伤人而被悉数拆除。所幸拆除前均留下照片并对坊刻文字作了实录。拆除后部分构件由有关单位予以收藏,余散失各处,后陆续有部分构件得到回收。2006年,潮州市启动牌坊街修复工程。工程将修复古牌坊22座(其中太平路20座,东门街2座),整修沿街历史建筑,同时实施沿街古井保护、路面和地下管网改造和公用设施配套。修复后的牌坊街,外接广济门城楼、广济桥、韩文公祠、笔架山潮州窑遗址,内连开元寺、己略黄公祠、许驸马府及以甲第巷为代表的古民居群落,形成一个反映潮州历史风貌、人文环境和经济生活的古城文化旅游中心区。潮州城历史上是粤东的政治中心,州、路、府治所在,达官明吏多集于此。入宋以后,人材辈出,人文荟萃,因此明清二代,在潮州城建立众多牌坊。据有关史籍记载,历史上潮州曾有牌坊91座,其中太平路39座,其他街巷44座,余在金山、韩山、湘子桥。此外,于乡镇间尚有57座,因此人们喻为牌坊城;而集中于太平路(大街)的牌坊,多为横跨路面的二柱一门,规模较大,鳞次栉比,风格独特,气势非凡,故被誉为“牌坊街”。太平路与东门街是潮州古牌坊最为集中的路段。根据史籍记载,太平路共有明、清石牌坊39座,其中建于明代的有34座,建于清代的5座,最早的建于明正德十二年(1517年),是为御史许洪宥建的“柱史”坊,最迟的建于乾隆五十年(1785年),是为直隶总督郑大进建的“圣朝使相”坊。潮城的牌坊,除“宫保尚书坊”和“六贤坊”为木结构,“世旌节孝坊”和倒塌后重建的“秋台坊”为砖砌外,余均为石结构。这些牌坊,“二柱一门或四柱三门,以石雕凿成歇山顶、柱、梁及各小件,架上三叠牌楼,匾额两旁,有的加配石刻镂雕之‘双龙戏珠’或‘龙凤卷草’之类装饰,柱边加设石狮或石鼓插柱础,潮人俗称为亭”。由于历史上自然与人为因素,至1949年10月潮城解放时共存牌坊39座,其中太平路19座,义安路3座,其他街巷13座,金山、韩山4座(引自存档《潮州古牌坊一九五○年实录》,现博物馆保存的牌坊照片中,太平路为17座,缺“头亭”的“两浙都运坊”和已倒塌的“百岁乡宾坊”;义安路2座,缺“恩深粤海坊”,印证上述数字是准确的)。潮城尚存的牌坊因年久失修,出现松动和伤损,加之内容实际上为封建士大夫歌功颂德,其拆除意义日益凸显。1950年12月17日下午,位于下水门街口(俗称下市头)的“百岁乡宾坊”突然倒塌,压死了路过的邮政工人许焕坤,19日潮安县城关镇首届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即召集各界人士讨论通过拆除全城牌坊的决议,并成立“拆卸废亭委员会”,报经潮安县人民政府批准实施。至1951年4月,全城除“岳伯”、“省郎”、“忠节”3坊外,共拆了牌坊36座,而“岳伯”、“省郎”2坊后来也被毁,只存下位于北马路二柱一门的“忠节坊”。关于拆坊原因,据城关镇人民政府上报县政府的城民字第520号文,理由有三:一是“有阻碍交通”;二是“年久失修,废坠堪虞;三是“在防空时期,更有拆除必要”。实际上除上述原因外,尚有影响商家经营和封建内容等内在因素。因此,尽管有人士刘逸少提出保存少数有价值的牌坊或搬迁,但都没有被采纳。而且尽管决议要求对有文物价值的构件集中保护,但时至今日,幸存者寥寥无几。1986年12月潮州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后,随着专门机构名城办的建立和人们对历史文化认识的提高,修复牌坊街开始提上议事日程,但由于主客观条件尚不具备,因此未能实施。进入21世纪以后,在“旅游旺市”的策动下,古城墙、东门楼、广济桥等一批重点项目相继动工,修复牌坊街已成为名城建设的重要项目再次浮出水面。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视下和海内外乡亲的热心支持下,从2004年开始进行规划设计,同年9月正式奠基;历2年。

laohu 发表于 2023-12-15 15:19:31

斌娃 发表于 2023-12-15 13:58:50

不错

哗忆哆 发表于 2023-12-15 13:07:39

温差小 湿度大 不适应

飘摇365 发表于 2023-12-15 11:18:03

请收下我的膝盖

狼啸天下 发表于 2023-12-15 09:43:56

拍的美

城南花已开 发表于 2023-12-15 08:39:52

兵哥哥 发表于 2023-12-15 06:29
继续加油哦

加油

城南花已开 发表于 2023-12-15 08:39:44

大耳将军 发表于 2023-12-15 05:20
耍的开心

开心

lxj1019293 发表于 2023-12-15 06:56:17

义井,都到西柳营了

开元天宝 发表于 2023-12-15 06:47:39

此用户已注销 发表于 2023-12-15 06:46:31

{:mocs_30:}

兵哥哥 发表于 2023-12-15 06:29:45

继续加油哦

三步 发表于 2023-12-15 06:20:24

涨知识

三步 发表于 2023-12-15 06:20:06

走你

大耳将军 发表于 2023-12-15 05:20:33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日记 潮州牌坊街游记【严建设】 2023年12月14日 Thursday阴雨 接连的阴晦天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