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造一个“西安”!
西安北跨,一石激起千层浪,不少市场机构、区县(开发区)闻风而动,纷纷在里面积极找定位、寻机会、谋发展。
需要指出的是,北跨不是抬地皮、炒地价,也绝不是渭河南岸老西安城的简单复制,而是链接国内国际双循环,推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面向“一带一路”的全新、高标准城市再造。
西安承载着较多的国家战略,“一带一路”节点、国家中心城市、西安都市圈、综合性科学中心、区域科技创新中心等,光环之下,需要打造出来一个实实在在的空间载体,去充分承接、进一步落实这些战略,并兑现发展红利。
西安能否在大城竞争中胜出,跻身国际化大都市,北跨是关键一举。
所以,西安北跨,需要秉持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尤其围绕科创与产业布局这一核心问题,“北跨军团”需要充分考虑融合差异发展。综合发展经验来看,没有差异的融合,就是自己搞自己!
西安这次全面吹响北跨“集结号”,时机和背景需要留意。
秦创原效应就不用过多解释了。
说说“三项改革”,很多人可能不太了解这四个字背后的含义。打个比方,就像当年从安徽凤阳小岗村刮起来的“联产承包责任制”旋风,或者参考美国的“拜杜法案”,能够大幅释放生产活力,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三项改革”源起陕西,最早从西工大开始探索。
简单说,以前高校的职务科技成果是国有资产,教师没有动力去做产业转化,往往束之高阁。就大学云集的陕西而言,该体量非常大,也造成了极大的浪费。改革之后,职务科技成果不纳入国有资产管理,老师可以放心大胆的去转化。
这个力度非常大,通过一年多的试点来看,西工大教师注册科技企业数量等关键数据,几何式增长。现在,“三项改革”已经在陕西省属高校中逐渐推广开来。全国多地高校、政府前来调研,包括中关村也在学习。
未来五到十年,陕西会诞生多少中小、规上、上市科技企业,还得看改革深化程度,以及部属高校所属部委的支持力度(从西工大改革来看,工信部是非常支持的)。总之,诞生的企业数量会是非常客观的。
再一个背景,刚刚获批的“双中心”。
简单说,“双中心”就是把陕西创新驱动总平台——秦创原,提升到了国家战略层面。“双中心”的总抓手是秦创原,秦创原总窗口是西咸新区,未来的渭河两岸,将是区域科创重点布局的地方。
西安北跨区域,常住人口一百多万,GDP一千多亿,人均GDP堪堪雁塔区的一半,从经济地理来讲,是西安的“落后”地区。区域崛起,产业是前提。
这也就不难理解,官方为何给北跨区域的定位是,“中国式现代化西安实践的典范、探索创新城市发展模式的示范、建设创新引领的策源地、打造先进制造业新高地。”
可能会有疑问,渭北不是缺水吗,会不会制约制造业发展?别忘了引汉济渭工程。
再说个问题,陕西经济未来靠什么?
能源很重要,但具有周期性,需要升级再升级;文化很重要,是招牌,是影响力,但“打粮食”的能力稍弱;关键还在于科创,赋能先进制造业。毕竟,新型工业时代,“彩虹曲线”一定程度上已经取代了“微笑曲线”。
换句话说,陕西要崛起,科创这条路要又快又稳又实地走下去。
其实,西安“北跨”所涉及的几个板块,诸如高陵区、临潼区、阎良区、泾河新城等,在汽车、航空航天、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等先进制造业方面,基础比较扎实,渭北工业大走廊初具雏形。
在此基础上实现大跨步,包括交通互联、公共配套等在内的基础设施需要加大投入建设,同时还有几个“幸福的烦恼”需要重点考量。
比方说,加快中小科技企业升规的问题。
北跨区域定位创新引领的策源地,未来必然是成果转化、产业承载的重镇,一大批中小科技企业诞生之后,如何加快产业化步伐,加快迈上规上企业?需要提前充分考虑。每增加一批规上科技企业,对陕西经济都是显著的贡献。
现有制造业集群+中小科技企业同步推进,引发一个新的思考,沿渭河两岸,科创与产业如何分工布局?
就现状而言,基于产业发展程度以及交通互联等因素限制,北跨各板块目前更多还是各自为战的状态,随着制约因素的破除,必然要走向整体联动,包括与西咸新区、经开区等其它渭河沿岸板块的融合发展。
尤其是伴随着“双中心”的落地,渭河两岸区域,谁来主攻成果转化,谁来主攻产业承载?产业承载里面,又如何进一步分工?只有统筹考量,并形成合理的利益分配与机制协同,才能在未来避免无序竞争。
据悉,西安北跨的三年行动方案即将出炉,诸多答案相信也将很快揭晓。
镐京笔记近期调研走访北上广“双中心”建设,略有感触。
强化差异定位方面,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划分四承载区,分别是怀柔科学城、中关村科学城、未来科学城以及创新型产业集群示范区。其共同目的是广泛集聚创新资源,加强产业链、创新链统筹,构建“基础设施-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成果转化-高精尖产业”的科技创新链条。
为避免内部无序竞争,北京在前期规划中,对四大板块明晰定位。
譬如,怀柔科学城,就是打造高端科学仪器装备产业集聚区和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区,创新型产业集群示范区,就是专门承接三大科学城的成果外溢。
跨区联动,涉及到不同区域之间的协同共享与利益分配,尤其强调融合差异与机制保障的重要性,“三城一区”相互签署加强创新联动发展战略合作协议,合作对接机制基本形成。
根据协议,几者之间按照市场主导、政府支持,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优化布局、合作共赢的原则,共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互通共享,形成南北协同、产研互补的新格局。
深圳大湾区的做法,是毗邻城市间积极开展科创与产业合作。
如,“深圳+东莞”联手打造全产业链,发展世界级产业集群,深圳开展技术研发和产品营销,东莞负责产品制造;“广州+佛山”共建高质量融合发展试验区,通过破除区域行政壁垒,促进要素流动和共享;“广州+深圳”加强双城创新联动,在科技创新资源开放共享、创新平台建设、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开展合作……
大湾区这种跨市协作模式,对北跨同样具有参考价值。
毕竟,西安北跨,除了夯实自身之外,还有进一步承载落实“一带一路”、国家中心城市、西安都市圈、“双中心”等国家战略的意义。诸如向北辐射,与渭南、咸阳、铜川的融合差异发展,也需要科学的机制保障。
以科创协同生态圈创新推动西安都市圈发展,未尝不是一种积极探索。
狗屁不通 一核两翼双中心,一核是高新丝路科学城,你这个说秦创园,西咸新区是核心是不对的 要有完整的产业链带动就业人口 照搬沿海城市没有可比性,西安是内陆城市,学校成都,合肥,郑州才是出路。学习深圳,东莞没有意义。 思路很对 北跨,主要是工业,住宅这些是工业的配套 好 秦创园的核心是鄠邑区 wwwwpppp 发表于 2023-3-11 11:31
照搬沿海城市没有可比性,西安是内陆城市,学校成都,合肥,郑州才是出路。学习深圳,东莞没有意义。
哪点看出来是照搬沿海城市了?再说了也没必要到处学习啊,做自己就行。到处学的结果就和国足一样,学了一圈,结果自己瘸了。 观 丨丨丨 发表于 2023-3-11 11:49
北跨,主要是工业,住宅这些是工业的配套
{:mocs_51:} 赶紧北夸,南郊的房价就会下降了 太长了 北跨,再造一个新西安{:mocs_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