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疫过后 西安楼市几家欢乐几家愁?
大疫过后,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房地产将走向何方?近日,楼市放松管控消息不断,西安房地产市场也不遑多让。在经历了三年疫情的低迷后,目前市场情况如何?令人关注。过往低迷
疫情管控政策调整,让开发商紧绷的神经有了些许舒展。
建行、工行、农行等9家银行为房企融资580亿,首套房利率下调至4.1%,后续不排除更多救市利好消息放出,给低迷的楼市注入强心剂。
不少人欢呼,房地产又活过来了,果真如此吗?似乎不能太早断言。
事实上,疫情期间,政府为房地产疏困已有多次,仅去年就有3次。从放宽限购区域,到放松认购条件标准等不一而足,但结果不如人意。
尤其从去年6月开始,房地产市场持续出现供大于求状况,以每套120平计算,大概有7000套房卖不出去。
开发商使劲浑身解数优惠,但愿意买单的消费者依然很少,房市交易数据不佳。
涨价也涨不动了。2022年房价涨幅从年初的5.9%到年尾的1.4%,较前两年的动辄25.3%,12.4%大幅下滑。
二手房跌得更厉害,许多二手房已经跌破去年同期价位,核心区位的二手房也撑不住了,曲江200万的房子一年降价30万依然售不出的情况所在多有。
尽管目前一切向好,但是,沉重的过往依然让人很难相信楼市会一夜之间全面好转。
而且,政策显效有滞后性,雨露也更易为大房企获得,中小型房企很难得到实质性帮助。
那么,楼市的真实情况究竟怎样?笔者为此专门进行了走访。从掌握的情况看,西安楼市分化情况严重,几家欢乐几家愁。
赢家风光
黄金区位,优质房企,受疫情影响小,情况相对乐观。
我们的项目地处高新三期CID核心地段,域内IT产业聚集,购买力强劲,后期升值空间大,是购房者最为认可的区域。紫薇云峰里的置业顾问告诉笔者。
由本土知名开发商开发,尽管价位坚挺在2万2到2万5,且多为140-170平左右的改善型,但是,购房者认购踊跃。优惠比较大,3个点,金额少则6,7万,让楼盘更受欢迎。
说话间,置业顾问还拿出手机截图给笔者看,称楼盘一直热销,疫情管控放开后,出清量更快,仅这两天就成交了2 套。
保利国樾府,紧临高新,均价25000,面积为改善型大户型,无优惠,但系统内交定金,付全款购房者为数不少。
笔者问及为何未随大流降价放量,置业顾问称,央企大盘,资金实力雄厚,品质,信用都经得起考验,所以,一直有自己的价格区间。
主城区,地段稀缺,配套成熟,城改想象空间大,这里房源同样是香饽饽。
莲湖区富力开远城,地处土门主城区,品牌开发商开发。周边交通便利,学校,医院,商超等综合配套一应俱全,距高新车程20分钟左右,工作,生活便利。
价格20000出头,以120-180平改善型户型居多,优惠两个点左右,购房有一定门槛。但是,笔者在售楼部转了转,发现咨询的人不少,热闹景象与疫情之前无太大区别。
港务区,随着地铁的不断延伸,公交的逐步覆盖和配套的日渐完善,叠加价位低,优惠力度大,性价比高,使得区域升值潜力大。
华润紫云府,央企开发,价格14000左右,较高新和主城区显著降低,优惠幅度从6,7万到10数万不等,富有吸引力。
面积100到140平,属改善型房源。楼盘以大平层为主,用低密度,高绿化,智能化,人性化满足业主舒适生活需求。
置业顾问称,疫情放开后,临近过年,询问情况,交定金人数较之前显著增长,成交量也十分可观。房贷利率短暂下调至4.1%后,目前又已回调至4.7%,依然热销。
同时,置业顾问还告诉笔者,土拍价格降低,竞争者减少,公司选择抄底拿地,后续会有新盘推出,之前开发的新楼盘也将于年后逐步入市。
对于楼盘销售情况,置业顾问表现得颇有信心,而且持续看好后市,鼓励笔者早些买,说不要等到优惠取消,涨价后悔。
尤为可喜的是,开发商正在联合中介高频次、大力度加推楼盘。电销,地拓,带看房等景象再次出现,相信会进一步加快楼盘销售速度。
输者煎熬
但是,除此之外,市场上绝大多数是腰部,甚至尾部房企。它们的销售状况更具代表性。
疫情对这些房企的影响更大。在笔者去的一些远郊楼盘,中小型开发商开发的楼盘处,看到的也是迥然相异的场景。
售楼部里稀稀拉拉几个人,员工比客户多。有人在无聊玩手机,有人趴着睡觉,一派冷清。
问及销售情况,对方称,与放开之前差不多,并告诉笔者,称裁员,降薪,待岗让大家人心惶惶。公司还因拖欠乙方工程款,遭起诉。
在笔者走访的一家开发商处,有反复要求不具名的人员告知笔者,称他知晓的的某本土中小型开发商,由于资金迟迟不能到位,施工时间一再推后,引发购房者多轮维权,至今问题依然僵持无解。
周边开发商无法从规范渠道获得贷款,为推进项目,支付工资,只能通过影子银行,私人借贷等方式艰难求存。
但是,超过30%的砍头息,暴力催债引发的刑事案件,丢失企业控制权等成为企业发展的重大隐患。
也有一些开发商能够融资,但是,需要以房产作抵押,或要承担银行利率高,期限短,金额低的融资条件,能否真正回血,要看投入速度能不能跑过楼市回暖的速度。
不止如此,实力弱小导致楼盘在设计方面缺乏亮点,在施工,市政配套等方面质量粗糙,存在安全隐患,在营销方面理念落后,方法单一,使得房企去化更为困难。某楼盘营销总监李先生告诉笔者。
以刚需群体为主的客户群体,大环境导致的工作不稳定,收入预期不佳,使购房决策非常慎重。对于不确定的市场走向缺乏判断,目前仍以等待,观望为主。烂尾楼,资金等问题,更成为购房者的最大忧虑。
为此,诸多开发商开启以价换量模式,但消费者依然心存犹豫,行动迟疑,反映在销售上,作用有限。他说。
有资深开发商董事长向笔者分享了一些关于行业的思考。他说,本土民营企业,前些年运营粗放,受监管三道红线以及资金困难影响,生存举步维艰。后期又因三年疫情封控,经济下行等原因,终于支撑不住。
仅去年,西安市注销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就达数百家,经营异常企业数十家。
受此影响,开发商拿地,推盘热情下降。其中,以高陵、鄠邑、蓝田、临潼为代表的远郊区县滑坡最为明显,全年拿地量同比2021年下跌4成。
西咸新区跌2成。泾河、秦汉、空港成交率很高,基本通过城投兜底,实际购房群体少,真实交易量惨淡。
不止如此,二手房以底价成交,下跌更是非常严重。许多偏远地区房源已经挂牌几年,价格一降再降,依然无人问津。
结语
冷热不均的楼市状况,让人深切感受到疫情对房地产行业的影响,也让我们理性预判楼市前景,乐观之时,想到风险,悲观之际又能看到希望。惟愿以时间换空间,期待楼市在不断调整中能够真正回暖。
需要另一个4万亿… 楼市就像澳门的赌场,赚钱的是开场子的老板。 1、现在利率相对较高;2、房价相对于收入已是高点;3、投资房产信心不足;4、房子越盖越多,成了没人要的“不动产”。 不予评论 风险资产已人人皆知,加之西安受产业经济影响薪资低,房价高,营商环境开放慢低,导致主流地产依然为折戟沉沙。 让人想起了2021年上半年新房动辄万人摇、置业顾问爱答不理,二手房半年涨几千的魔幻与疯狂,与现在的门庭冷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盛极而衰就是楼市最真实的写照。 有人欢喜有人忧{:mocs_34:} 将房地产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本身就是一个谬论!只看到了房地产业带动了钢铁、水泥、建材、装修、家具及建筑机械和农民工就业等等短期内热闹的表象,没看到房子就是用来住的本质。
将房地产业赋予太多金融属性,在一定时期内确实能满足地方政府高税收的期望,也能满足一些想暴富、快富、赚快钱人的心理需求和资产需求。但须知,这是不能持续、难以为继的。既然给房地产业赋予了金融属性,按照市场规律,房子总会有过剩的一天,现在似已是这样。
而当房子回归其用来住的本质属性,炒房热消退,对社会各层面造成的负面影响必然巨大。
现在谁还忽悠老百姓靠炒房暴富,谁就是昧着良心在坑人。当炒房潮水退尽时,裸奔的一定是那些靠杠杆撬动去炒房的普通人。 买房子不是存款,更像炒股。据说,90%股民
赔钱。 地产把人民变成牛马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