荡马江南
发表于 2023-1-3 14:10:16
目前新能源汽车,就象当年家电行业手机行业刚开始一样,反正5年后,好多选手会被淘汰,最后谁能笑到最后?
谁的管理更灵活,创新能力更强,品质更好,谁就能笑到最后。。。
现在的陕西汽车企业,法士特竞争力最强。陕汽属于传统车企,比亚迪属于民营新秀。
目前 比亚迪的优势是掌握了电池优势,但几年后钠电池或者其它更好的电池技术出现呢?
陕汽的商用车行业已经很成熟,竞争非常的激烈,可以说提白热化,现在重卡行业拼的是管理,制度,创新,品质,服务。。。
法士特属于关键汽车零部件,法士特的成长空间比较大,正在向新能源动力系统投入资源,已经布局电机,变速箱,缓速器,离合器,等。。
秦风
发表于 2023-1-3 14:20:03
XBL911 发表于 2022-12-30 10:04
呵呵,首先,你去看看你安徽的燃油车还有未来没有,其次,奇瑞、蔚来?这两家什么实力啊,能和比亚迪比吗 ...
客观一点王传福可是安徽人,比亚迪无为基地已经规划到6期,合肥基地规划产能比西安都多另外安徽还有阜阳、蚌埠、滁州基地。
荡马江南
发表于 2023-1-3 14:48:01
做为中国的重要的科技和文化中心,西安应该在国家战略核心技术方面有所突破,比如半导体设计,特别是芯片制造设备,如高端光刻机技术。
暗暗2
发表于 2023-1-3 15:05:58
秦风 发表于 2023-1-3 14:02
你说的这几个估计没超过的可能性,安徽有江淮、奇瑞,湖北有东风,广西有五菱。
这三省都是靠日系车撑产量,迟早会被干翻的
XBL911
发表于 2023-1-3 18:17:35
宁合西 发表于 2023-1-3 12:06
一个西北人搞得这么娘里娘气,真让人看不起。不能小视是尊重西安的说法,但对你这种冥顽不化的土埋眉毛的 ...
呵呵,娘里娘气,我觉得安徽这样一个民工大省,您的自信哪里来的。
就凭您最后一句话,我就不想多说了,您这样老百姓认知说多了也没用,您了解GDP如何计算的?谁GDP高就是谁经济好?一个城市评判标准就是GDP?
您一看就是体制外,对于西安在全国的地位,您起码的概念都没有。
合肥和西安根本就不是一个层级的城市,包括经济。就拿您喜欢的GDP来说,您觉得西安的GDP在合肥之下吗?
您还是多赚钱钱,提高一下社会地位和社会认知比较重要,不要在底层打转了,好吗?
XBL911
发表于 2023-1-3 18:19:53
他山之石
发表于 2023-1-3 22:48:09
好
宁合西
发表于 2023-1-4 12:06:06
XBL911 发表于 2023-1-3 18:17
呵呵,娘里娘气,我觉得安徽这样一个民工大省,您的自信哪里来的。
就凭您最后一句话,我就不想多说了 ...
娘里娘气是对你的评价,不需要任何自信。安徽是劳务输出大省,我就是从那里出来,在西安读了研,在南京工作。在南京合肥西安都买了房。比起你这种就知道躺平啃老还啃出优越感的“体制内人”,我觉得忒有自信!
任何宏观经济论著提到GDP,都会提到它不是完美的福利衡量指标,但是目前比较好的。你不用GDP用其他指标试试,比谁票房高还是比谁地铁挤?
合肥和西安两地经常走动,可以说经济上确实一个层次,因为二者各有长处也各有短板:合肥的商业社消,纯服务型三产,流通进出口确实不如西安。但在二产及附属生产型服务,产业转移投资效率以及外围郊县产业化程度方面要高于西安。所以本人认为二者在GDP上差不多应该是符合感官验证的(我可从来没说谁高于谁)。
从你口气上你是想说你是官老爷吧?你也不看看外界怎么对西安“公仆”的评价,高高在上封闭自大就是你们的写实。所以你要人多读读书,我也劝你行万里路,到各个地方走一走,看一看,有助于获得你新的认知!
荡马江南
发表于 2023-1-4 15:15:39
传统燃油时代,外资车企凭借在发动和变速箱方面的技术优势,在中国通过合资混的风生水起,也制造了一批中国大而不强的合资国有车企。
不管是在汽车零部件还是汽车用精密机床领域,都让擅长精密制造的德国赚足了银两和面子,打造和维护了德国精密制造的形象。
新能源车时代, 中国可以说没有了任何的技术壁垒。。。从电池,到电机,变速箱整个动力系统到电控部件中国企业都能制造。
有可能重现当年的家电一样的竞争格局。。。
家电行业竞争到最后,广东的民企笑到最后,以美的,格力为代表的民营家电势力。另外就是海尔海信为代表的国有企业家电势力。
新能源汽车。。未来,很可能会出现在象美的,格力这样的民企行业巨头,也会有优秀的国企转型成功生存下来。。
就零件加工而言,广东实力最强,质量和成本都控制的比较好。长三角次之,长三角在价格方面可能有优势,但是技术和品质上广东实力更强。
陕西的新能源汽车发展,一。加强招商引资,陕西科技资源丰富,汽车又是技术密集型产业,汽车企业落户陕西,能在陕西能找到最多的各方面的人才。招商引资就是做大新能源汽车这个蓄水池。引入更多企业就是引入多的资源更多的水。先把量做到,再谈质变。
二。加强龙头企业培养。。。鼓励法士特做大做强,给管理团队更多的激励。在制度变革上,让陕汽集团更灵活。。法士特目前是行业龙头,陕汽是行业第一阵营,但重卡竞争非常的激烈,也可以说到了关键节点。陕汽的车如果在产品质量和技术创新上更优秀就能超越一汽东风和重汽,反之就有可能下滑。对于比亚迪和吉利宝能。当然是尽量争取在西安的汽车研发中心的发展。研发中心实际也能带动陕西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争取让陕西高校培养的人才能得到质量好的就业岗位。
宁合西
发表于 2023-1-4 15:23:18
荡马江南 发表于 2023-1-4 15:15
传统燃油时代,外资车企凭借在发动和变速箱方面的技术优势,在中国通过合资混的风生水起,也制造了一批中国 ...
发现荡兄沉浸一段时间后,见解提升了不止一个档次,真让人刮目相看!
荡马江南
发表于 2023-1-4 15:33:47
有点不同于家电手机刚刚开始的时代,当时的一些杂牌子小牌子也能通过网上销售赚到钱。但是汽车毕竟属于价值不菲的“大件”消费品,对于技术和质量不出众的品牌,可能很少人去购买。连第一阶段可能都无法支撑下去,大部分企业销量都无法冲到达到保本销量就被淘汰了。
只有技术和质量都非常优秀的品牌才能一跃而起。。。
秦风
发表于 2023-1-4 20:31:51
XBL911 发表于 2023-1-3 18:19
安徽人怎么了,安徽人就一定要给安徽投资?您小学毕业了吗?
不管如何规划,等哪天实现了,您再来吹也 ...
都不知道你咋在社会混,是受的刺激太多了吗?跟谁说话都和怨妇一样吵吵吵。别回复我要不羞耻感太强了。
XBL911
发表于 2023-1-5 09:01:30
宁合西 发表于 2023-1-4 12:06
娘里娘气是对你的评价,不需要任何自信。安徽是劳务输出大省,我就是从那里出来,在西安读了研,在南京工 ...
合肥和西安两地经常走动,可以说经济上确实一个层次,因为二者各有长处也各有短板:合肥的商业社消,纯服务型三产,流通进出口确实不如西安。但在二产及附属生产型服务,产业转移投资效率以及外围郊县产业化程度方面要高于西安。所以本人认为二者在GDP上差不多应该是符合感官验证的(我可从来没说谁高于谁)。
-----------------------------------------
您的感官真厉害,哈哈哈哈哈!!!!!!
XBL911
发表于 2023-1-5 09:02:12
秦风 发表于 2023-1-4 20:31
都不知道你咋在社会混,是受的刺激太多了吗?跟谁说话都和怨妇一样吵吵吵。别回复我要不羞耻感太强了。
好的,不回复,呵呵。
荡马江南
发表于 2023-1-5 14:08:24
西安的发展模式,就是凭借西安的科技和人才和文化优势不断的高举高打,不管是培育本地产业,还是外来的引进项目都是冲在高端前沿。大飞机,导弹,航发,核武,火箭,火箭发动机,空天动力,汽轮机,燃气轮机,钛合金,陶瓷复合金属,超导材料,大型轴流压缩机,大型余热发电,超高压输变,重卡,重型变速箱,通讯设备,电子计算机,雷达,光子芯片,电子芯片,基因技术,人造器官,太阳能。。。。基本上都是属于高技术,先进制造业。。
西安这样发展一方面凭借自已的优势,一方面也是“无耐”之举,西安距离珠三角和长三角这两大制造业较远,搞普通制造业缺少产业链资源和市场优势。
合肥因为靠近长三角,合肥的发展是造制造业开始的,就是家电代工制造,把广东和青岛的几个国内家电龙头都吸引到合肥建立制造基地,家电制造虽然利润薄但也解决了不少就业。
西安的比亚迪和吉利一方面是解决就业,一方面是还是要高举高打,让比亚迪和吉利,宝能将研发中心放在西安。。比亚迪的研发设计中心在深圳和西安,吉利目前似乎还没有在西安建立研发中心。
西安投资最成功的还是华为,华为在西安有一百多个办公点,华为加上给华为服务的外包公司有好几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