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宝通:陕西历史博物馆迁入浐灞 是一个短视决策
陕西历史博物馆馆藏面积小,接待能力差,已经不适应国内外游客参观的需要,决定另建新馆,当时打算迁建到浐灞世博园。我觉得迁建到浐灞世博园不妥,历博是历史文化,世博园是生态区,没有历史文化氛围和人气,很不协调,且世博园是湿地,地下水位高,不利于文物的保护。我建议将历博迁到省政府大院,建一座仿唐含元殿的新馆,其使用面积会超过国家历史博物馆。把省政府那些火柴盒办公楼,通过戴帽穿裙,改造成仿唐建筑。把那些分散的博物馆集中到这里,可形成集群效应。游客看完历史博物馆,可顺便看看其他专题博物馆,等于读了一本完整的中国通史。我们应当把历博的迁建,作为皇城复兴的龙头项目和奠基工程。省政府可迁到西咸核心区,促进西咸一体化,建设大西安。这个建议引起了很大的社会反响,网上两次公开民调,绝大多数人都是赞同的。遗憾的是,我们的决策者置民意于不顾,执意在浐灞世博园建新馆。当初中央政府要进北京城,梁思成反对,主张保护古城,在城外建政府办公地。但是我们执意进了北京城,导致古城破坏,城墙也被拆了,成了北京人民甚至全国诟病的对象。为了保护古城,推动皇城复兴,西安行政中心带头迁了出去。如果省政府继续待在古城内,不利于古城保护和皇城复兴,西咸一体化也会推迟,陕西追赶超越的步伐也会放慢。我们也会成为诟病的对象,北京的教训就会在西安重演,我们的决策者愿意背这个骂名吗?
当初西安行政中心要迁到曲江,我表示反对。解放后把政府放在古城里,将古城破坏了,犯了一次历史性错误,上对不起我们的祖先了。如果政府再南迁,人口再南移,就把西安的水源地和秦岭生态破坏了。秦岭是我们的父亲山,是中国的脊梁,就会对不起我们的子孙后代,犯第二次历史性错误。时任市委书记袁纯清听取了专家意见和民意,拍板把行政中心北迁了,拉大了城市骨架,带动西安跨渭河发展,使渭河成了大西安的城中河。如果现在为了眼前的政绩,牵就局部的利益,而牺牲陕西和西安的长远发展和全局利益,我们就会犯历史性错误。对历博的迁建一定要慎重,不要急于决策。现在历博接待人数压力大,可采取延长开馆时间来缓解,和大唐不夜城及西安的夜经济相适应。工作人员不够可增加编制,或采取服务外包来解决。(作者系陕西省城市经济文化研究会会长)
张老的眼界很开阔!可惜拍板的人不是他!试想下,陕西历史博物馆成为全国最热门的几个博物馆,原因就是国宝级文物众多!一分为二后,部分国宝搬迁到浐灞?降低了老博物馆的吸引力,尤其是外地游客,除了文物爱好者,其它游客脑子有病才会花两天时间看俩个馆!
这个有些道理,陕历博去浐灞,只是一个拉经济的动作,在西安,只考虑拉经济的文保活动,最后一定是满地鸡毛。
真理总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 皇城复兴,这一充斥着迂腐酸臭味的饭渣,还是有人不厌其烦地兜出来咀嚼。
为何置民意于不顾,陕西的官员当那是他家吗? 放在省政府是个不错的选择,但“地下水位高”就不适合浐灞,也太牵强了吧。
很有道理,可惜没有人采纳。 论点早且武断,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再过十年看谁是谁非。
这个有道理。支持! 本帖最后由 暗度陈仓 于 2019-8-1 09:09 编辑
张老的眼界绝对开阔,但建议有些理想化了!
陕西历史博物馆新馆搬迁到浐灞,是最愚蠢的决定,没有之一!国家一级博物馆不少,但热度能赶上陕西历史博物馆的不超过4个,陕博能如此火爆,原因很简单,国宝级文物众多,建新馆,势必分流国宝,降低了可观赏性。国内很多一级博物馆,国宝数量超陕博一半的也不少,但依旧门可罗雀。陕博一分为二,从可观赏性上来看,是低于这些博物馆的。而且外地游客,能否值得花两天时间来看两座博物馆?距离还如此之远。
张老总瞄准城里面,想着皇城复兴,让大人们挪地方,这典型的不想混了!官员的想法是带动浐灞经济,但最终会害了陕博。
我的建议很简单,陕博北面是陕西学前师范学院老校区,整体划归陕博,请张锦秋出手,设计与老馆风格一致的新馆,从地下建一个历史长廊通道连接老馆,方便游客参观。把陕西历史博物馆打造成除国家博物馆、故宫博物院之外的第一博物馆。
这只是老张的一面之词,省政府是智囊团没有你一个人考虑周到?
秦岭是我们的父亲山,是中国的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