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位领涨城市中,西安竟没被“黄牌警告”?
最近,高层对楼市的“喊话”有点儿密集:
4月19日当天两度重申“房住不炒”定位。而就在此前两天,央行参事盛松成撰文称,要警惕新一轮房价上涨,坚持房地产调控不动摇;再往前推几天,人民日报和新华社相继发文指出,放宽落户条件不等于放松房地产调控,“房住不炒”定位不变。
如此密集的“喊话”大概率是起因对“小阳春”引发的警觉。
3月,多城房价上涨,二手房价格同步上扬;居民新增短期贷款创纪录,“资金变相流入房地产领域”。
一季度,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11.8%再创新高,部分二线城市土地市场升温,“地王”再现,溢价率大幅上升。
此外,国家发改委出台的新型城镇化政策中,要求大城市全面放开、放宽落户限制,在很大程度上感染了市场对调控政策放松的猜想,乐观估计了行情的到来。
翻译一下整体一季度的情况:
1、市场因城施策出现的变化,源于政策边际调整效应后后带来的心理变化,说到底就是预期问题。换句话说,短期看政策,中期看政策,长期还是看政策。
2、中央再次强调“房住不炒”,服从大局下,说明政策层面大面积放松的不太可能了。在宏观经济好于预期的背景下,不继续宽松但也不会太紧。而针对房地产的“阀门”将继续紧拧,寄望楼市“小阳春”变成“盛夏”,大概率是一种幻想。
3、“小阳春”是真的,但内涵是对比市场冰冻期,从“遇寒”到“温暖”,市场只是恢复平稳罢了。从量到价,不再有短时间爆发的偶然,接下来将要跨越数月,乃至数年的静淡横盘期。
————
可以预见的是,近期楼市上涨超过10%,土地市场溢价率过高的城市,例如西安、杭州、济南、青岛、郑州等城市,均存在较大的被预警可能。
尤其是西安!
3月西安新建商品住宅销售同比涨幅24.4%,全国第一。
二手房同比涨幅14.7%。
第一季度地价涨幅亦以147%居全国第一。
样本城市3月西安可售去化周期为5个月左右。
从住建部最新的调控红线来看,是「地价+房价」的双重组合。中央也明确了——「对于房价波动明显的地方要加大调控力度」。以上新房、二手房、地价、库存四个维度来看,西安本应全部符合“重点关照对象”。
然而,在本轮警告城市中,西安未被专门揪出来点名批评。
有业内猜测,西安未被点名,很可能源于人口的数据变化。去年全国抢人力度全国领先,或成了本次“免死金牌”。
但点题“房价波动明显的地方要加大调控力度”,对于同比涨幅超过20%的城市,国家已经亮了黄牌,近期不会再允许“升温式”调控。
西安会不会像长沙一样出台“降温式”调控,像呼市一样靠“实惠”留人,就要看ZF智库下一步怎么灵活操作,做「预期管理」了。
————
近期,3w+的曲江玫瑰园二期,342套可售房源,282个核验通过,通过率90%。一季度2w+的楼盘也频频开盘即清,即便不用摇号,登记人数与房源数的比例也在70%以上。
这可不止过眼瘾啊,虽然高价盘部分不用摇号,但市场需求明显已超预期。与几年前“西安人对不动产投资冲动特弱”的状态大相径庭。
而很多人只把原因归咎于这两年来“城市营销”带来的“城市信心”,显然轻浮了。
没有经历过房价暴涨的西安人,在上一轮过后,投资逻辑和预期都变了。对好产品对应价格的抗性降低了不少。老西安中产不缺房子的状态已经很明显了,只要地段和资源足够稀缺,高级品质能够匹配,价格在预期内就会出手。
其实在西安限价下,真正高品质房子VS购房者现在买到的价格,不一定谁占了便宜。
接下来的楼市,轮动式大幅上涨结束,结构化行情拉开帷幕。木娄君觉得,政策市下大家只用记住一个字——「稳」。
而满足硬需求的置业,不要看戏,认清楚房企的实力、诚信度、产品的理念、服务内容和品质等这些“值钱”要素,保值增值还是没有问题的。
西安房价基数低,高层又不是看不到,不可能只看涨幅。
你从6000涨到1.2万,涨幅100%,别人从3万涨到4万,涨幅33% .对于当地老百姓来说,哪个涨的多啊?哪个买房要掏更多钱了?
警告谁去?领导走的走,进去得进去
西安如果被压制的时间过长,将来稍有缺口,房价就会暴涨
曹rui,曹rui,你在哪里。
警告个锤子,有时间多到外面看看吧,现在外面好多省份的镇上房价都上万了。 涨成这样基本均价也就一万冒头。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