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入验证码,即可复制
微信扫码关注,即可获得验证码
只需要3秒时间
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交通] 城市道路交叉口如何迎接密路网、窄马路

8037 13
发表于 2016-6-22 19:13: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IP未知

西安人都注册了,还不快来?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本帖最后由 冥王星 于 2016-6-22 19:41 编辑

城市道路交叉口如何迎接密路网、窄马路

原创 2016-03-05 解建华 [url=]市政厅[/url]
文:
宇恒可持续交通研究中心解建华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不但引起了城市规划和交通行业从业者的讨论,也激起了民众前所未有的参与热情。

       即使是行业内的专家学者,对中央文件的理解仍有所不同。相信文件从纸面到落实,尚需一段时间的反复论证和磨砺。在此,笔者就自身从业感想发表一些见解,供大家探讨。

       前面各位专家已探讨过,如何实现“密路网、窄马路、小街区”,以及如何实现道路结构合理化,等等(详见文末“延伸阅读”)。我想说的是,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设计,要如何与“密路网、窄马路”匹配。
--------------------------镇楼图------------------
F7z7f5j552fI.jpg
楼主:西南二环立交,图文无关。
本帖点赞记录
点赞给态度,登录/注册 就能点赞
看天的小星星 2018-1-15 16:57 赞同 +1

评论13

冥王星楼主Lv.10 官方认证 发表于 2016-6-22 19:17:01 | 显示全部楼层 | IP未知
传统规划设计的交叉口普遍采用较大的转角半径

       传统规划以保障机动车出行的空间和速度为首要考虑,因此在过去几十年的城市规划和交通设计领域,不但马路宽、街区大,与之相配合的交叉口也主张采用较大的转角半径,甚至在大半径交叉口基础上额外渠化拓宽,以增加交叉口的通过能力,提高机动车直行和转弯的速度,以致于诞生了很多规模超大的巨型交叉口。

采用较大半径且渠化拓宽的交叉口,长这个样子:
1.jpg

2.jpg

3.jpg
       以上是近年来我国一些城市进行的交叉口改造工程,媒体报道时普遍采用了积极正面评价,说辞主要是“进一步优化了交通布局,提高了交叉口的安全性和通行能力,同时也美化了城镇环境”。
       这样的交叉口设计完全是从机动车角度出发,在传统大街区模式下,保证机动车快速通过交叉口或快速右转弯,避免交叉口堵死。

       然而,这样的设计对过街行人和自行车非常不友好。首先,右转机动车速度过快,给行人和自行车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其次,行人自行车过街距离太长。最后,为了满足相交道路机动车的通过能力,行人过街的绿灯时间不够用。

       如果未来城市道路格局从传统的大路网改变为密路网小街区,这样的交叉口设计也需要与时俱进,优先满足行人和自行车的过街安全和便捷性,这就需要减小交叉口的转角半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冥王星楼主Lv.10 官方认证 发表于 2016-6-22 19:29:15 | 显示全部楼层 | IP未知
本帖最后由 冥王星 于 2016-6-22 19:32 编辑

国际上普遍推荐城市交叉口采用较小的转角半径

       国际上普遍推荐采用较小的转弯半径,对小转弯半径的优势也有明确的研究和定性:越小的转弯半径,对过街行人越有利。小转弯半径优势明显:

①可以迫使机动车转弯时降低车速减少事故;
②有效缩小交叉口范围,减小行人过街的距离;
③增大步道在交叉口转角空间的面积;
④有利于交叉口处步道坡道的设置。

较小转弯半径的交叉口长这个样子:
1.jpg
    《美国城市街道设计手册》规定,常规城市道路交叉口转弯半径是3~4.5米(10~15英尺),且在很多城市,转弯半径用了非常小的0.6米(2英尺),大于4.5米的转弯半径只会在极特殊情况下才会采用。
1.jpg
▲美国城市街道设计手册

       美国波特兰市现有的城市道路交叉口转角半径最小的仅有0.72米。近年来新建或改扩建道路的转角半径多采用4.6米。根据《波特兰行人设计导则》的研究,认为当路侧有机动车停车带或自行车道的情况下,机动车右转的有效半径足够大,实际路缘石的半径最小可以为1.5米。
22.jpg
▲波特兰街道设计导则

       欧洲城市道路交叉口普遍采用较小的转弯半径,英国的《街道设计导则》明确提出城市道路交叉口转弯半径为4米。
3.jpg
▲英国街道设计导则

      《阿布扎比街道设计导则》规定,城市道路街角转弯半径采用2-5米,最大不超过5米,个别路口如无车辆转弯需求可以设最小值0.5米。同时规定机动车右转速度规定最大不得超过15km/h。
4.jpg
▲阿布扎比街道设计导则

       此外,在居住区或是有路侧停车的城市支路,可将交叉口进行缩窄设计,以减小行人过街距离,进一步降低车辆转弯速度、保障行人安全。


       对中国绝大多数城市已建成的巨大型交叉口的瘦身改造,这些内容有很强的参考意义。

缩窄设计的交叉口长这样:
5.jpg
▲美国城市街道设计手册

11.jpg
▲芝加哥街道设计导则

22.jpg
波特兰街道设计导则

33.jpg
阿布扎比街道设计导则

44.jpg
▲纽约,纽约街道设计导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冥王星楼主Lv.10 官方认证 发表于 2016-6-22 19:31:55 | 显示全部楼层 | IP未知
中国行业规范存在较大改进空间

      长期以来,中国对交叉口转角路缘石转弯半径的设定,都是依据机动车通行需求设定,主要考虑因素包括机动车的通过能力、通过速度、避免机动车和行人之间的事故等。

     《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规范》(GB50647-2011)和《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152-2010),均设定了不同右转车速条件下的最小转弯半径。最新也是最先进的规定是《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规范》GB50647-2011,规定如下:
1.jpg
       表中可以看到,机动车右转弯车速越低,转弯半径就可以越小。因此,密路网、小街区的时代来临,我们应首先明确,机动车右转的限速应采用最低值,当机动车右转车速为15km/h时,对无非机动车道的转弯半径可采用10米,有非机动车道的转弯半径可采用5米,这与住建部2013年底颁布的《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规划设计导则》的规定一致(5.5.1条)。

       有人担心,公交车或救火车等大型车辆,遇到小转弯半径,会产生转弯通过问题。这在西方国家早已通过论证得到解决:一般转弯半径在3米以上的道路,特殊车辆转弯没有问题。请看下面的极端例子,大型车辆如何在小半径路口右转:
2.jpg
▲芝加哥街道设计导则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 +9 收起 理由
十里铺掌柜 + 9 长知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冥王星楼主Lv.10 官方认证 发表于 2016-6-22 19:34:38 | 显示全部楼层 | IP未知
小半径交叉口不会给交通添堵

       有人肯定要说,小半径的路口对行人自行车是友好了,但会不会加剧道路拥堵?

       (1)由于城市交叉口的体型巨大,机动车通过所需时间也较长,导致信号相位周期长、交叉口利用效率低。因而,时常见到因抢道导致交叉口堵死的情形。交叉口瘦身后,空间变小,机动车通过用时缩短,信号周期也可相应减短,各交通方式更容易遵守规则,各行其道,空间利用效率增加,有助于缓解因无序冲突导致的拥堵。

       (2)我国绝大多数城市,右转机动车是不受信号相位限制的,即“随时右转”。这样做的优点是,右转通过能力非常大,右转车几乎很少排队拥堵;但缺点无疑是非常不利于行人和自行车过街。规定交叉口使用较小的半径,实际上只是限制了右转机动车的速度,降低了右转机动和过街行人之间因空间冲突产生事故的可能性,而右转车“随时右转”的这一特权,并没有改变,因此不会额外增加交通拥堵。

       (3)下面两图分别是北京和昆明某路口的过街行人和电动自行车。这样连续的人流和自行车,事实上会截断右转车流。也就是说,在城市核心区人流密集的交叉口,右转车想快也是快不起来的。因此,对城市核心区而言,小半径的交叉口固然会降低机动车右转的速度,但与较大半径的交叉口相比,不会带来额外的拥堵。
2.jpg

1.jpg

       (4)小半径交叉口更有利于行人和自行车通行,因此可减少部分机动车出行需求,道路交通需求减少,也对拥堵有一定缓解作用。
       所以说,小半径交叉口不会给交通添堵,反而有利于疏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冥王星楼主Lv.10 官方认证 发表于 2016-6-22 19:38:54 | 显示全部楼层 | IP未知
交叉口规划和设计的建议

       目前,我们在城市里见到的都是巨无霸型的交叉口,这些交叉口伴随宽马路诞生。而小转弯半径的交叉口,正是密路网、窄马路的衍生物。笔者建议:

       ✔新建城市道路采用密路网的格局,交叉口需要采用更小的转角半径与之匹配;
       ✔对于已建成的巨无霸交叉口可结合道路改造工程进行瘦身改造;
       ✔将住建部《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规划设计导则》中的规定“对于无非机动车道的转弯半径可采用10米,有非机动车道的转弯半径可采用5米”变成行业强制规定。

       希望未来的城市道路真正实现行人和自行车优先,道路环境对行人自行车友好,邀请人们到户外来。

       城市理想的交叉口应该是这个样子的:

       ●转弯半径很小;
       ●机动车右转速度很低;
       ●行人过街安全,必要时设安全岛;
       ●行人过街距离很短;
       ●行人过街绿灯时间充足;
       ●过街平顺无台阶无障碍;
       ●行人过街区域清晰醒目;
       ●交叉口转角空间充足无障碍物。

       从互联网上找到几个交叉口瘦身改造的非常不错的案例,以期和大家共同探讨交叉口改造的可行性和实操性,展望未来:
1.jpg
▲改造前
2.jpg
改造后

3.jpg
改造前
4.jpg
改造后

5.jpg
▲改造前
6.jpg
改造后
注:上面三个改造案例来自互联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pengjiaqiLv.11 发表于 2016-6-22 20:20:41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上海
之前在微信公众号上看到过分享,赞一个。中国大陆公建尺度之大世界罕见,尺度过大的直接结果就是不宜人不宜居,走哪儿都远去哪儿都累,因为已经超出人类的适宜尺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冥王星楼主Lv.10 官方认证 发表于 2016-6-22 20:39:31 | 显示全部楼层 | IP未知
pengjiaqi 发表于 2016-6-22 20:20
之前在微信公众号上看到过分享,赞一个。中国大陆公建尺度之大世界罕见,尺度过大的直接结果就是不宜人不宜 ...

我现在就在一个尺度小的城市,住在农村,步行十几分钟就到了商业中心,家家有果树、乌龟遍地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关中环线Lv.10 发表于 2016-6-22 23:51:10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陕西
国外的公共交通分担率高得十分可怕,这也是城市道路交叉口能实现小半径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关中环线是陕西省规划的“一纵、二环、三横”公路次骨架的重要组成部分。路线全长480公里,它环绕西安、渭南、咸阳、宝鸡四城市,13个区(县),43个乡镇。环线还和“米”字形高速公路相通,和108、210、310、312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冥王星楼主Lv.10 官方认证 发表于 2016-6-23 01:45:57 | 显示全部楼层 | IP未知
本帖最后由 冥王星 于 2016-6-23 02:01 编辑
关中环线 发表于 2016-6-22 23:51
国外的公共交通分担率高得十分可怕,这也是城市道路交叉口能实现小半径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小街区模式的城市,支路网密集,发挥了生活服务、停车等重要功能。在这种条件下,主次干路才能主要发挥通达功能。
       反观西安最大的问题就是城市道路没有层次,功能划分不清楚,主次干路承担了大量的通达、商业、生活服务,甚至不应该出现的停车需求。因为几乎没有支路......                    然后更作死的是:主干路网划分出来的巨大街区,被搞成了密不透风的高层住宅楼(新城中村),小区挨小区,中间连个缝隙都不留。
       PS:在我看来,主城区已经没救了,大量人口集中在三环内,几十年的发展,没有先拉开城市骨架,反而摊了一个密实的饼。最近几年才在港务区、西咸新区看到点眉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关中环线Lv.10 发表于 2016-6-23 08:17:50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陕西
本帖最后由 关中环线 于 2016-6-23 08:27 编辑
冥王星 发表于 2016-6-23 01:45
小街区模式的城市,支路网密集,发挥了生活服务、停车等重要功能。在这种条件下,主次干路才能主要 ...

感觉国内的城市基本都是这样,缺乏毛细血管一样的支路网。

本来一些城中村里的支路网还算密集,虽然比不上别的国家的,但也还算密集,然而,经过城市化改造之后,很多这样的路网都消失了……

典型的例子,西安郝家新村,以前不管从哪个地方进村,都能找到一大堆进村的路,即便和别的单位围墙挨在一起的地方,大多也有一条沿着围墙走下去的路,里边的支路密集到不熟悉情况的人可能会迷路的程度。改造后,这些密密麻麻的,能提供非常方便的生活服务的支路网都消失了,预留的三个大门还只开了两个,让距第三个门最近的楼里的居民每次都要绕一大圈不说,本来和其他单位之间能隔离开的路,除了确定为市政路的道路之外,全消失了……
现在,人们不管是买瓶啤酒也好,买包锅巴也好,买烟也好,都得走相当远的路……停车位紧张的问题也没解决……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 +9 收起 理由
冥王星 + 9 此文观点,我也非常认同!

查看全部评分

关中环线是陕西省规划的“一纵、二环、三横”公路次骨架的重要组成部分。路线全长480公里,它环绕西安、渭南、咸阳、宝鸡四城市,13个区(县),43个乡镇。环线还和“米”字形高速公路相通,和108、210、310、312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十里铺掌柜Lv.10 发表于 2016-6-23 09:39:04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陕西
主城区的改造必须增加小道路,充分考虑步行和非机动车的便利性。不过,这也需要将容积率降下来,降低人口密度。

当年的青岛老城区,地形复杂,道路弯曲。可路虽窄,但密度高,加上人口密度不算很高,绿化好,没有大的封闭社区,步行很不错。而新建的崂山区城阳区,路宽楼高,街区庞大,简直是步行的噩梦。

这两年经常使用公共自行车。个人尽量不走主干道而选择小路。相对省心,而且夏天经常有树荫。如果今后我们西安在老城区和城中村改造时,设计好支路和步行街,让行人和骑车人不必挤在主干道上,也算是一件好事。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 +9 收起 理由
冥王星 + 9 此文观点,非常认同!

查看全部评分

行走在汉唐之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关中环线Lv.10 发表于 2016-6-23 22:37:31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陕西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
签名被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yyjsLv.6 发表于 2016-6-23 23:09:10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陕西
其实说来说去最根本的一点是人人都要遵守交通秩序,都遵守了路口通行率肯定会提高很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12377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0

免责声明:本网站不承担任何内容提供者的信息所引起的争议和法律责任,联系侵删

Copyright © 2001-2024 荣耀西安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11000591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0104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扫一扫下载客户端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