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入验证码,即可复制
微信扫码关注,即可获得验证码
只需要3秒时间
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一块882平方公里的“海绵”

5718 1
发表于 2018-11-21 19:10: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陕西

西安人都注册了,还不快来?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雨滴在城市底部有序“迁徙”,“水清、岸绿、景美、城活”各要素之间生长出相互滋养的奇妙关系,城市得以回归自然——“海绵城市”使这一切成为现实,也构成了西咸新区构建组团式生态田园城市的基底,实现了对传统城市发展方式的一种创新。

一个月前的9月8日,西咸新区主办的2018海绵城市建设国际研讨会召开。这一“学术水准最高、参会国家最多”的海绵城市主题会议上,来自15个国家和地区的53位专家学者和众多城市管理者,共论海绵城市新理念。

一个月之后的10月13日,在西咸新区主办的“首届创新城市发展方式(西咸)国际论坛”对城市发展方式的讨论中,海绵城市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再次被提及。

“新加坡规划之父”刘太格在上述论坛中说道,城市如同人体般拥有各种器官,‘智慧海绵’等生态宜居理念及技术是其中的重要脏器,让城市得以修养呼吸。

以智慧海绵等生态宜居理念构建出城市发展的基底,已是目前西咸新区“创新城市发展方式”中显见的成果。西咸新区总面积882平方公里,在海绵城市的理念范式下,这就是一块882平方公里的海绵。

西部云谷.jpg

雨水在城市有序“迁徙”
21世纪的中国城市是“构造致密而紧凑,专门用来流传人类文明的成果”。但过犹不及,“积重难返”的老城区纷纷暴露出过度发展的伤口:严峻的雾霾、洪涝、交通拥堵等问题如影随形。

2014年1月,国务院批复西咸新区为第7个国家级新区,这也是中国首个以创新城市发展方式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

事实上,地处半干旱、半湿润的气候区的西咸新区曾因排水管网系统滞后、地下水超采等原因,数度经历“旱则大旱、逢雨必涝”的窘境。

因此,在对城市发展模式的构建中,西咸新区谋划建立“以人为核心的宜居城市”作为重要理念,依傍其独有的地利与生态环境,试图将海绵城市作为其打造“宜居”城市的基底。

为了能够让城市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和“韧性”,彻底解决城市涝灾与城市水环境恶化等问题。西咸新区选择沣西新城作为试点区域建立地域性雨水管理系统。

这种模式通过将城市绿地系统分割为无数块“小海绵”收纳周边地块雨水,缓解市政管网排洪压力。这些雨水经由绿地公园等自然区域涵养水源,再由源头调蓄、排水管网和中央雨洪三大系统组成的“大海绵”相互协调,彻底解决城市内涝问题。

“下雨便看海,行人在捉鱼”的景象不仅存在于北京、西安等一二线城市。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城市面临“逢雨必涝、城市看海”的窘境。据住建部2016年对全国351座城市统计发现,62%的城市发生过内涝。

而在暴雨“大考”面前,西咸新区能依靠“海绵”安然度过雨季。9月15日,陕西突降大雨,不少城市市区低洼处出现内涝,多条干道严重拥堵,而遭遇几小时降雨的西咸新区仅有个别低洼处出现了轻微积水。

目前,西咸新区全域推广海绵城市技术,构建建筑区块、道路绿化和中央雨洪系统三级雨水综合利用体系,共建成海绵型园区240万㎡、海绵型道路50余平方公里——成果作为中国政府应对气候变化的典型案例,在联合国巴黎气候大会上展示。

如今,在城市里有序“迁徙”的雨水也带来了其他景观,西咸新区下辖的组团秦汉新城就因区域内大面积的绿化受到地产商青睐。

“我们要把海绵城市作为基本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来对待。”西咸新区一名官员说,“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在这里一定会实现。”

“新加坡规划之父”刘太格在“首届创新城市发展方式(西咸)国际论坛”中说道,城市如同人体般拥有各种器官,“智慧海绵”等生态宜居理念及技术是其中的重要脏器,让城市得以修养呼吸。

“溶解”城市病
事实上,海绵城市只是西咸新区创新城市发展方式的试水“一步”,依照总体谋划,西咸新区意在打造宜居宜业、可持续发展等多方面革新的现代化城市。

8月23日,北欧五国与西咸新区主办的首届“北欧可持续城市发展国际论坛”上,北欧可持续城市发展项目经理白墨桐在论坛上表示,北欧代表性智能城市哥本哈根是通过持续循环利用能源,并融合先进的科技手段建成,例如再处理水污染以保证城市水资源供应。而西咸新区882平方公里的域内面积中,三分之二为农业和生态用地——其在可持续发展的禀赋上与目前世界上“最宜居”的北欧相通。

构建多层次城市“海绵体”的目的不仅在于储水——西咸新区着眼于用生态‘溶解’城市,打破原来铁板一块的“水泥大饼”。这改变了过去城市规划基本上按城市功能区划分的理念,按照组团式生态田园城市的模式规划新城,将大遗址保护与生态、城市结构融为一体。

何谓“组团式”生态田园城市?西咸新区规划全区882平方公里中三分之二的面积都是农业和生态用地,并以高品质、高绿化率作为要求城区内的写字楼、住宅楼、产业园区等不同建筑类型的建设品质标准。

“海绵”里的水让生态农业用地与建筑用地“相互滋养”。西咸新区以雨水和湖水作为城市深层生态基底培育森林城市。截至目前,西咸新区新增城市绿化面积600多万平方米,建设花卉苗木基地、景观湿地、城市公园等4.5万亩。

城市中不只有“海绵”,西咸新区规划建设大小水系45条,湖泊、湿地23处,城市水面率达到约6%。在汉武帝训练水军的昆明池遗址上,西咸新区规划建设10.6平方公里的斗门水库水利枢纽工程。中国历史最大人工湖昆明池建成,生态宜居和历史文化也在西咸新区交汇融合。

北欧各国因地制宜,在地热区域供暖模式以及可持续性发展领域成为全球发展的典范,而西咸新区也有极为丰富的地热资源。冰岛专家瓦尔迪玛松在不久之前西咸新区举办的北欧可持续城市发展国际论坛上称,利用煤炭等资源供暖所产生的热量排放是所有人类活动的一半,几乎是所有交通运输的两倍,而在冰岛90%的建筑皆为地热供暖,过半的一次性能源消耗都来自于可再生能源。

西咸新区官方资料显示,2018年开工建设的中深层地热能利用的项目达600万平方米。西咸新区将在此基础上建设智慧清洁能源供暖综合利用示范区,并按照绿色循环低碳理念,推广分布式能源、地热能、海绵城市等节能新技术,建设绿色交通、清洁能源、地下管廊等绿色公共基础设施。

按照蓝图规划,沣西新城将公园密布、水系环绕,实现336公顷的森林覆盖、324公顷的草坪覆盖,建成308公顷的森林天地、178公顷的生态湿地。

“人,诗意地栖居”是德国诗人荷尔德林的一句诗,但在狂飙式的城镇化、城市化进程中,挽回人类“诗意地栖居”,必须要在城市发展方式上实现真正的创新。



本帖点赞记录
点赞给态度,登录/注册 就能点赞
benn 2018-11-24 00:55 赞同 +1
dongxd0403 2018-11-23 15:41 赞同 +1
rfbc 2018-11-22 18:03 赞同 +1
hlzxxq 2018-11-22 16:55 赞同 +1
城市骆驼 2018-11-22 16:20 赞同 +1
孤树绿洲 2018-11-22 15:04 赞同 +1
碧水无痕 2018-11-22 12:46 赞同 +1
墨鱼778 2018-11-22 10:39 赞同 +1
豌豆豌豆 2018-11-22 09:56 赞同 +1
热爱西安人 2018-11-22 09:53 赞同 +1
微红wh 2018-11-21 23:06 赞同 +1
好,给自己鼓个掌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12377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0

免责声明:本网站不承担任何内容提供者的信息所引起的争议和法律责任,联系侵删

Copyright © 2001-2024 荣耀西安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11000591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0104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扫一扫下载客户端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