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入验证码,即可复制
微信扫码关注,即可获得验证码
只需要3秒时间
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人文] 华清梨园|唐代雅乐传盛世

5434 0
发表于 2017-9-26 10:00: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陕西

西安人都注册了,还不快来?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雅乐是中国古代朝廷在庙堂上演奏的音乐,为一国之大典。唐代难乐的创制经过了复杂的历程,唐代始建。
著名的音乐家祖孝孙为朝廷创造、设计了一套完整的雅乐,并颁行天下,为朝廷所沿用。
祖孝孙经过反复酝酿、思考,为这套雅乐起了一套名字,他认为国家所用的“大乐",即正式乐曲,既与天和,也与地和。
因而创见顺应天地十二时的规律,创造、制定了相应的称为“十二和"的乐曲。
这些乐曲都号称法天之成数,大唐王朝就是代表着天地行使统治万民的权力的,因而这套所谓“十二和"的乐曲也叫“大唐雅乐"。
“大唐雅乐"既然以“和"为基调,那么它们的乐曲名称都带有“和"字,这十二首乐曲就叫作:豫和、顺和、永和、肃和、雍和、寿和、太和、舒和、昭和、休和、正和与承和。
这些乐曲可以运用的地点包括有:郊庙、朝廷与宴堂等,据说其用途在于沟通上天神灵与地上生灵的关系,达到心心相印的目的。
后来,祖孝孙死了,音乐家张文收继承了孝孙的衣钵,他对音乐也有很深的造诣,并能提出很多新的创意。
文收以为“十二和"的体制尚未能称完美,就向朝廷上奏,并奉诏带领太常寺对“大唐雅乐"重新厘定、调整。
按照太常寺针对修改雅乐的规划与工作分工,由张文收负责考证乐曲的律吕、基调,由起居郎吕才负责协调乐曲的声调、音律,这样,经过二代音乐家前赴后继的努力劳动。
“大唐雅乐"的乐曲创制工件终于告以完善。其他音乐家也提不出什么意见来了,朝廷也正式地将雅乐颁行天下。到了唐高宗以后,又对雅乐的名称进行了些微的调整。
到了唐玄宗时,随着开元盛世的到来,文功武治达到极盛,朝廷对始终于祖孝孙的“十二和"更加推崇,以宣扬大唐王朝的鼎盛局面。
说完了唐代雅乐的创制过程,我们再来细细品味一下这些乐曲吧。“大唐雅乐"又叫“十二和"一如其名,分为十二首曲子。
大唐雅乐(十二和)
第一首称“豫和”,是用来迎接天神的。它适用的场合很广泛,每逢举办例如冬至祭祀圆丘,上辛祈祷五谷丰登,孟夏拜雩,季秋享祀明堂,清晨拜日,七夕祭月,巡狩时告祭于圆丘,燔柴告至,封祀太山。
类于上帝等盛大的朝廷礼仪,都以圆钟为宫调(基本乐调),共演三场;以黄钟为角,以太簇为征,以姑洗为羽,各演一场。
五郊迎气的时候,规定:黄帝以黄钟为,赤帝以函钟为征,白帝以太簇为商,黑帝以南吕为羽,青帝以姑洗为角,这些舞蹈也是文雅之舞。
第二首称“顺和”,是用来祭拜地衹(地神)的。它适用的场合也不少,如夏至祭祀方丘,孟冬祭拜神州地衹,春秋时节举办社。
天子巡狩时告禅于社,都以函钟为宫调,以太簇为角,以姑洗为征,以南吕为羽,各演三场。配有舞蹈。
第三首称“永和",是用来安抚鬼神的。时节的享礼,国家有大事时向祖庙的谒拜,这些礼仪都用黄钟为宫调,共演三场。以大吕为角,以太簇为征,以应锺为羽,各演二场。送神时,都配有舞蹈。
第四首称“肃和”,其过程包括登台而歌,并祭奠玉帛。祭天神,以大吕为宫;拜地衹,以应锺为宫。谒宗庙,以圜锺为宫;祀先农、释奠时,以南吕为宫;远眺山川时,以函锺为宫。
第五首称“雍和",都是在朝廷举办祭祀时,贡献食品时的乐舞。如供奉天神的俎食,以黄锺为宫;供奉地衹的俎,以太簇为宫。
供奉人鬼的俎,以无射为宫。表演这首乐舞的时间,选在祭祀之时,俎食贡入之后,接神的曲舞随即演出。
第六首称“寿和",是在举办酌献、饮福等饮宴礼仪时用的,它以黄锺为宫。
第七首称“太和”,是用为约束礼仪队伍举动的指挥乐舞。它也以黄锺为宫。每逢祭祀,天子人门而到了指定的位置后,随着天子的起拜,乐舞有相应的动作,其乐曲或兴起或停歇,都视天子举止而定。
凡在朝廷时,天子自宫殿内外出,就撞摆在朝堂右面的黄钟之曲。天子自宫殿外入内,撞蕤賡摆在朝堂左面的应钟之曲。
第八首称“舒和”,包括有出人宫殿的两种乐舞,用途是为皇太子、王公、羣后、国老、皇后的妾御、皇太子的宫臣,这些人出人官门时演奏的。
第九首称“昭和”,是为皇帝、皇太子在饮宴时举酒用的。
第十首称“休和”,是皇帝、皇太子进餐时用的。
第十一首称“正和”,是皇后受册封时用的。
第十二首称“承和”,是皇太子在其东宫时用的。
这些雅乐虽称国家大典、天地礼仪,表示皇帝代表着上天行使着统驭万民的权力,规范着帝王、太子、后宫、百官的礼仪举止。
但的确缺乏民间的乐趣,所以雅乐流行的范围总是很有限,而兴起于民间的俗乐为皇帝所喜爱,这成为梨园曲目的兴起的缘由。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12377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0

免责声明:本网站不承担任何内容提供者的信息所引起的争议和法律责任,联系侵删

Copyright © 2001-2024 荣耀西安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11000591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0104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扫一扫下载客户端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