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入验证码,即可复制
微信扫码关注,即可获得验证码
只需要3秒时间
12下一页
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荣耀拍客团] 郧西县五龙河

9010 26
发表于 2017-5-15 06:58: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陕西

西安人都注册了,还不快来?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郧西县五龙河
更多图片 小图 大图
组图打开中,请稍候......
湖北郧西县境内,五龙河旅游区官网:http://www.wulonghe.com/ 
发表于 2017-5-15 22:05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 +9 收起 理由
传奇小生 + 9 分享美景,克里马擦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评论26

西安丁满Lv.10 发表于 2017-5-15 08:01:39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陕西
精彩
西安市摄影家协会理事。用镜头展示西安美,在旅游在发现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神隐2007Lv.16 发表于 2017-5-15 08:45:19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陕西
景色优美,赞一个
你看不见的,也许只是被神隐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wwwwppppLv.11 发表于 2017-5-15 16:39:47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很美啊,可惜没有去过。户县有不少人都是祖籍湖北郧西县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J789123Lv.8 发表于 2017-5-15 17:50:40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陕西
wwwwpppp 发表于 2017-5-15 16:39
很美啊,可惜没有去过。户县有不少人都是祖籍湖北郧西县的。

我对这个说法感兴趣,有根据吗?
这地区解放前属于陕西管辖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15 21:53
高陵,临潼,长安,户县周至以及咸阳(钓台镇和陈阳寨)都有湖北人。其中户县是湖北人最多的地方了(大王镇,渭丰镇,涝店镇,玉蝉镇,石井镇,涝峪等)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15 20:48
看我下面发的内容。户县湖北人至少15万。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15 20:2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wwwwppppLv.11 发表于 2017-5-15 20:24:21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wwwwppppLv.11 发表于 2017-5-15 20: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吕战吉说,当年他的曾祖父就是挑着担子,将他8岁大的祖父用担子担来的,一路靠讨饭为生。
保东村60岁的韩发喜在十一二岁时还见过先辈逃难时用过的那种竹筐,又叫托筐,底方口圆。
多数老人的讲述中,都有这么一个镜头:丈夫挑着担子,一头是竹筐,筐里坐着幼小的子女,一头是木箱,箱内装的是衣服零碎,箱上放的是铺盖卷。妻子牵着大一点的子女同行。
三、渭河滩成为湖北客户的聚集地。客户以捕鱼、垦荒种地、拉长工打短工谋生。
渭河户县段自古无堤坝,这条“黄龙”漫滩游窜。飘忽不定,形成东西25里长,南北5里宽无人居住的荒滩。清朝时是官军牧马的荒滩,也是当地原住民放牛羊、割青草的草场。东西相距15里各有一座马王庙。水进人退、水退人进的河床变迁交替上演。湖北客户就在南岸荒滩上用木椽架起庵棚栖身。尽管户县原住民的地亩上标有属地直达渭河,但原住民还是以仁慈宽厚的博大胸怀收留湖北客户容身。如元村在清朝立的石碑上载有地界从大庙主神殿向北5里都是元村的属地,但十二户湖北客户就住在村北1里路的元村滩。定舟村滩属地的保东,渭曲坊、祁村滩属地的保兴、新安等,都成为客户的定居地。
吕战吉的祖父弟兄7个,来陕西4个,四祖父、五祖父来得最早,经他们介绍,吕战吉的祖父才来到渭河滩。
韩发喜说,湖北同村、邻村的亲友通过互相介绍,陆续来到渭河滩。保东村有来自郧西、郧县山区的,还有来自随州的。
湖北客户聚居渭河滩的原因,一是这里没有人种植的滩地多,可以垦荒种田,二是他们喜水,靠近渭河可以打鱼谋生。
他们有的请匠人打造了“老蛙船”。织渔网,以捕鱼为生。当地人称为“渔客家”。大多数家庭都有捕鱼工具,挖有鱼塘。农忙时种田,农闲时捕鱼,沿袭百余年。如保西的马家是鱼客,直到解放初,其后辈马根久还以在涝河叉鳖作为主要的收入来源。早上从涝河入渭处下河,叉到涝店镇把鳖卖掉。再下河叉到县城,又卖掉鳖再下河返回,叉的鳖再沿途村庄卖掉。
人民公社化以后,再也没有渔客了,但农闲时捕鱼,仍是客户人的爱好和乐趣。那时水清鱼鳖多,保东村韩发喜用渔叉一趟就叉了20多只鳖,煮了半锅。
四、解放后草棚逐渐变瓦房,改革开放后瓦房逐渐变楼房。
从清末直到建国前,客户人绝大多数都住草棚或草庵,用树枝或者高粱杆扎成墙用泥抹平,遮风挡雨。不敢打墙盖房,怕洪水冲走。解放前保东村100多户人家,有瓦房的只有八九家。有的人家草棚被洪水冲走又建,反复多次。
1976年户县在实行田园化时动员全县人民新修涝河,根治渭河,修筑起高大的河堤和防洪丁字石坝,三十多年来未发生洪水决堤的灾害。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党和政府惠农惠民政策的逐步实施,90﹪以上的客户人家都盖起了砖木结构的瓦房和砖混结构的楼房。渭河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区已现雏形。蔬菜、瓜果、产业基地初步形成。客户人的经济收入也大幅提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wwwwppppLv.11 发表于 2017-5-15 20:25:43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wwwwppppLv.11 发表于 2017-5-15 20:26:30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wwwwppppLv.11 发表于 2017-5-15 20:27:49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本帖最后由 wwwwpppp 于 2017-5-15 20:29 编辑
J789123 发表于 2017-5-15 17:50
我对这个说法感兴趣,有根据吗?

看我下面发的内容。户县的湖北人客家人至少15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wwwwppppLv.11 发表于 2017-5-15 20:36:21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日期:[ 2011年6月11日 ]西安日报
-- 文化视点 --
版次:[ 07 ]
[tr][/tr]
[table=98%]
[table=98%]
探寻百年前来自湖北的“客户”

[/td][/tr]
[/table][/td][/tr]
[/table] res05_attpic_brief.jpg 这座清朝就有的马王庙,见证了湖北客户的历史。
res07_attpic_brief.jpg
谈起湖北客户曾经受的苦,户县大王镇宋村12户80岁的老人周桂芳声泪俱下。

记者

  金石 文/图

  清初“湖广填四川”广为人知,可鲜有人知清末曾发生过“湖北填关中”。百年以前,成千上万的湖北人奔往关中,散落在渭河两岸的河滩上,被当地人称为“客户”。由于他们是自发的民间行为,非朝廷统一调动,没有记入“史册”;后来又由于他们贫困、处于交通不发达的河滩,特别是对外都说陕西方言,没有被人们重视。这是几近被人遗忘的传说,只有年过花甲的湖北客户老人还零星记得长辈告诉他们先祖曾经的经历;这是一段被世人忽略的历史,记者翻遍有关地方志没有看到记载,查阅国内著名历史学家葛剑雄主编的《中国移民史》,也没有发现这方面的文字。西安日报记者是在做《侨居陕西的异域文化》系列报道时,偶然发现了他们。

  天灾人祸背井离乡

  湖北乃鱼米之乡,当年湖北人为什么要背井离乡,千里迢迢、跋山涉水到干旱少雨的大西北?

  户县渭丰乡元三村十二户自然村75岁老人吕战吉告诉记者,他们家是因湖北不收,他的“老爷”(曾祖父)从湖北来到关中。他的祖父兄弟两个,他祖父是老二,生在十二户村,1959年去世时70多岁。

  咸阳市渭城区钓台街道曹家滩村59岁的柯善斌的祖父因湖北郧西遭灾来到这里,后来他的太爷(曾祖父)找来,也定居下。

  记者骑着自行车从户县、长安到渭城、秦都、未央,访问了渭河南岸8个村的十多位湖北“客户”老人,虽然没有人能说清楚他们家来关中的具体年份,但从他们所说有关情况可以得知,当年湖北客户迁徙关中时间,基本在公元1880年前后。

  那么在此之前,湖北到底发生了什么,如果仅仅是自然灾害,湖北客户人没有必要挑选需翻秦岭这一艰险的路拥向生活环境差异很大的关中。

  户县渭丰乡保东村76岁的老人袁修儒说,他们祖上清道光后跑“长毛”(指太平天国),平原上呆不住,躲避到山区,后来又遭年景,过活不了,来到关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wwwwppppLv.11 发表于 2017-5-15 20:37:05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袁修儒的说法,反映了湖北客户迁徙关中的完整原因。
  1851年——1864年爆发了太平天国农民起义,清军和太平军在湖北、湖南等长江中下游地区及四川你进我退、打来打去十几年。对于只想过好自己小日子的平民百姓来说,战乱无疑是场灾难。具体到湖北人来说,躲入和陕西交界的郧县、郧西等鄂西北山区,是逃命的一条重要路径。然而,由于清初大量移民掠夺性开发,鄂西北地区生态遭到破坏,至清末旱灾、洪灾频发。新的战乱灾民拥入,增加了当地的生态压力,人们难以为生,战乱灾民不得不继续西行,其中也包括早先来到鄂西北的居民,一部分进入陕南,一部分远涉关中。
  一根挑担翻越千山万水
  这些湖北的难民,从鄂西北走向关中的道路曲折而艰辛。首先,许多人出发前并没有明确的目标,边走边找落脚地。
  “那会可怜,可怜得没办法。”未央区六村堡沙河滩村81岁的老人刘光前对着记者嘀咕道。他曾提出年前上祖坟,他在山阳县漫川镇的堂哥说,要上祖坟,就得腊月24日出发,因为节节都有死的人,都有先祖坟,需几天才能把祖坟上完。说不定他们是从湖南搬到湖北,又到山阳。他的父亲是兄弟5个,一个在逃难路上跑散了,一个死在半路。他的母亲曾经常说,他们中途曾住在山阳漫川的一座山头上,上头不收啥,能吃的野草、野菜、树叶都吃完了。要过年了,饿得没办法,把玉米芯磨成粉,搁锅里一焙,三十晚上就吃了一顿这种饭,然后挑上担担儿,一担子担到关中。先到合阳,没有找到落脚点,最后逃到沙河滩村。
  保东村袁修儒老人的曾祖父先在汉中呆了一年,因有亲戚先到户县,看关中好,才过来了。  
  咸阳市秦都区沣东街道渔王村沙岭自然村71岁的汪宗正告诉记者,1995年村里挖出的一个碑上记述了他们祖先的足迹。他的太爷(曾祖父)从长江边的湖北省蒲圻到郧西,经山阳,来到沙岭村。
  多数老人的讲述中,都有这么一个镜头:
  丈夫挑着担子,一头是竹筐,上面放的是幼小子女;一头是木箱,里面装的是棉衣、棉被。妻子牵着大一点的子女同行。
  元三村十二户吕战吉说,当年他的曾祖父就是挑着担子,将他8岁的大爷一担子担来的。一路靠乞讨要饭为生。
  保东村60岁的韩发喜在十几岁时还见过先辈逃难时用的那种竹筐,又叫托筐,底方口圆。
  落脚多水的渭河滩
  湖北灾民,最后能够落脚关中,是因为在19世纪五六十年代,关中发生战乱和灾荒,大量人口死亡或迁徙,有的村庄空无一人,特别是渭河两岸。清同治八年,即1869年,陕西巡抚刘殿在三原设招垦局,让灾民开耕泾阳、咸阳、高陵等地的荒地。
  保东村韩发喜说,湖北同村、邻村的亲友通过相互介绍,陆续来到渭河滩。 保东村有来自郧西、郧县山区的,还有随州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wwwwppppLv.11 发表于 2017-5-15 20:37:43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wwwwppppLv.11 发表于 2017-5-15 20:38:24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经过大约五六十年的奋斗,湖北客户的生活才逐渐好起来,变化最大的是在解放后。
  沙河滩村刘光前清晰地记得,解放后政府在全市抽调人员挖排水渠,他们村住满了挖渠的人。排水渠修好后,把河滩的水慢慢抽下去,盐碱才消失了。
  保东村的韩发喜说,1968年,保东村小麦平均亩产打了300斤,高兴得在周围都喊圆了。现在打800斤也不算高产。最近几年,保东村约三分之二的地转产种瓜果蔬菜。村里虽然没有暴发户,但都丰衣足食。
  目前湖北客户聚集村庄经济模式各不相同。
  沙岭村柯玉林说,他们村不仅最近十几年种菜的多,还有搞运输、办企业的。
  “托毛主席的福,现在好了,不是一个人好了,都好了。”元三村十二户的段为民说。  
  沙河滩村刘光前感叹:“谁也想不到现在变成这样子。我手上就盖房三次。先是盖草房,然后盖瓦房,1987年盖了楼房。”
  “老家有片竹园”
  湖北客户到关中已经100多年了,多的已经繁衍到第8代。第一代人早已去世。但他们的后裔,念念不忘湖北故乡。
  保东村的袁修儒从长辈那里知道,他们家在湖北家族分上中下院,离开湖北时,家里还留有土地。
  沙河滩村刘光前小时候晚上捡棉花,他的父亲就给他讲老家的故事。20年前刘光前去过三四次山阳漫川,曾问堂哥要家谱,但因堂哥家被评为富农,“文革”中家谱被人烧了。
  保东村的袁志谋家还保留有从清末开始记录的家谱。原始家谱也在“文革”中烧了,后来根据记忆重新记录下来,发给各家。每年清明节,袁氏家族都要拿出家谱祭祀祖先。 宋西村12户赵秀英家,今年清明就派人到保东村参加袁氏家族祭祖。
  保东村韩发喜的父亲1984年回老家郧县刘坡乡韩家湾村将家谱抄回来。韩发喜把家谱抄了8份,送给他们家族的老八门。
  宋村12户80岁周桂芳的老伴张文法临去世前,给周桂芳千叮咛万嘱咐,要记住他们祖先来自湖北,老家有片竹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wwwwppppLv.11 发表于 2017-5-15 20:48:25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J789123 发表于 2017-5-15 17:50
我对这个说法感兴趣,有根据吗?

高陵,临潼,长安,户县周至以及咸阳(钓台镇和陈阳寨)都有湖北人。其中户县是湖北人最多的地方了(大王镇,渭丰镇,涝店镇,玉蝉镇,石井镇,涝峪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12377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0

免责声明:本网站不承担任何内容提供者的信息所引起的争议和法律责任,联系侵删

Copyright © 2001-2024 荣耀西安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11000591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0104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扫一扫下载客户端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