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入验证码,即可复制
微信扫码关注,即可获得验证码
只需要3秒时间
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探秘历史之门 走进含光门遗址博物馆

4821 0
发表于 2016-11-18 14:51: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陕西

西安人都注册了,还不快来?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身边从来没有风景,就像是西安的那堵城墙
它就那么理所当然的矗立在那里
陪伴着一代代的西安人长大
我认识太多太多的西安人
成千上万次的从城墙下穿过
却一辈子也没登上过它
更没有去想要认识它、了解它
终于有一批西安小娃娃走近了城墙
去听它讲述这一辈子的风雨
QQ截图20161118144518.png
11月13日,西安晚报成长俱乐部的小记者们再次出发,来到西安唐皇城墙含光门遗址博物馆来探寻城墙千百年沉淀下的历史沧桑。
QQ截图20161118144532.png
      在博物馆老师的带领下,小记者们走进了这座被青砖包裹下的城墙遗址博物馆。进入博物馆大厅,首先呈现在小记者们眼帘的是隋唐含光门的复原模型。
QQ截图20161118144540.png
      仿佛穿越了时光,一座含光门带着千年的光阴流转,将小记者们带进了历史的长河里,陈老师也适时的向小记者们深入的讲解,一幅盛唐气象的画卷被缓缓打开:“含光门是隋唐长安城皇城南侧城墙三城门中西侧的大门,虽为偏门,但是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周边与鸿胪寺、大社、西市相邻。当年各国客商、使节以及留学生就是通过这座城门,进入西市进行往来交流的,鸿胪寺相当于我们今天的外交部,而鸿胪客馆则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国宾馆……”
      穿过一层大厅向西的走廊,小记者们来到了城墙的最底下——在一处残存的涵洞面前驻足。看似破败,但它代表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是博物馆的镇馆之宝:隋唐过水涵洞遗址。
QQ截图20161118144547.png
      涵洞轴线与城墙走向垂直,压于隋代的夯土城垣下。最让人叹为观止的是,这处过水涵洞采用了当时先进的砖结构,保证了夯筑时的震动和城墙长期的压力,不至于对券洞产生破坏,巧夺天工的构思与记忆让小记者们叹为观止。
      博物馆的另一处遗址——城墙断面遗址,更是以高大雄浑的气势吸引了小记者的目光,站在这座黄土高墙面前,可以清晰的看到断面的结构,其中不同的土质和土色,仿佛在向世人诉说着这段古城墙千百年来饱经沧桑的历史变迁。
      随后小记者们又来到二楼的临展厅,由西安唐皇城墙含光门遗址博物馆和西安秦砖汉瓦博物馆联合举办的“神工意匠—中国古代建筑构件展”,西安秦砖汉瓦博物馆老师专门为小记者做讲解,上百件古代建筑构件精品让小记者们目不暇接,其中首次外展、由“金乌神鸟”“蟾蜍与兔”和“益延寿”三枚瓦当组成的“天人合一”瓦当套组更是让小记者们大开眼界。
QQ截图20161118144555.png
      在观看了《上元华彩灯耀含光》PPT之后,期待已久的拓片制作环节终于到来了。看着一个个形态各异的拓片模具,小记者们迫不及待的想要动手了。为此,博物馆老师首先对拓片制作过程和注意事项做了详细讲解。
QQ截图20161118144602.png
      在老师的带领下,淋宣纸、蘸朱砂、制作环节开始了,小记者们一个个有模有样,那认真的态度和手艺得到了博物馆老师的高度赞赏。
QQ截图20161118144609.png
QQ截图20161118144629.png
QQ截图20161118144638.png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12377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0

免责声明:本网站不承担任何内容提供者的信息所引起的争议和法律责任,联系侵删

Copyright © 2001-2025 荣耀西安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2024053929号-1|陕公网安备61011302000104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扫一扫下载客户端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