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早知道 发表于 前天 10:51

数联古今 ,守护文明 | 世界互联网大会上的“城墙样本”

秋日的古都西安再次汇聚世界的目光9月17日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文化遗产数字化论坛在西安隆重开幕本次论坛以“数联古今 智绘文明——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为主题围绕“保护·传承”“技术·创新”“产业·赋能”“开放·共治”四大议题展开深入探讨推动文化与科技的深度融合
这是世界互联网大会国际组织首次全面围绕文化遗产数字化举办专题论坛强调将“保护”作为文化遗产数字化的首要任务探索数字化赋能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创新实践打造面向全球的文化交流共享平台为推动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注入文化动能

我国文化遗产灿若繁星“保护传承”也是“国之大者”在数字化浪潮席卷的今天借助科技手段加强文物保护已是势在必行作为中国现存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垣建筑西安城墙的保护一直是重要课题
在这条数字化保护的道路上西安城墙起步早、探索深逐步积累了实用而宝贵的“城墙经验”本次论坛上西安城墙数字方舱综合管理平台以现代化的展示方式亮相呈现出一份亮眼的“数字赋能文化遗产保护”成绩单01构筑数字屏障:科技守护千年遗产近年来为应对文化旅游数据在跨领域融合与协同创新方面的挑战西安城墙数字方舱综合管理平台以“管理服务”与“文旅融合”为核心通过数据采集治理、人工智能决策构建起覆盖13.74公里全域的数据基座打造包括文物保护、文旅运营、应急安全防汛指挥、巡查在内的五大业务模块平台汇集15类业务数据,114种系统功能并依托6大AI算法实现“技术+场景”双轮驱动显著提升了文物保护与文旅运营管理的系统性与科学性这不仅是一次技术升级更是一种保护理念的革命平台聚焦“汇存、扩增、活用”三大数据核心环节打破数据孤岛实现从“治已病”到“防未病”的转变推动遗产保护由“经验管理”迈入“数据驱动”新阶段

“数字方舱”构建起“数据筑基—多维协同—数智融合—创新衍生”的动态闭环管理体系保障数据在生命周期管理流程中高效流动全面提升监测预警、精准管理和应急处置能力平台上线后城墙病害识别效率提升80%风险预警响应时间缩短至5分钟以内




西安城墙“数字方舱”核心特点还提现体现在两个维度感知全域化城墙守护者们采用地质雷达高精度面波探测等10余种先进技术对墙体内部结构、沉降位移裂缝等指标进行毫米级监测并通过无人机摄影、激光扫描等技术完成数据采集和三维建模犹如为城墙做全程“CT扫描”实现文保无损探测领域重大突破为这座古代城垣建立精准“健康档案”

管理协同化依托“空地一体”巡控系统融合无人机航拍、物联网终端和人工智能算法建立起从数据采集、风险研判到处置反馈的闭环机制大幅提升响应效率
02激活历史记忆:让文化“活”起来在实现精准保护的基础上西安城墙“数字方舱”更致力于推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与创新表达“千年碑林上城墙”AR展览使碑刻艺术跃然眼前“丝绸之路·缘起”数字演绎项目用光影叙事重现文明交往史实现从物理城墙到文化场域的升华
更值得一提的是借助MR混合现实体验项目《金甲卫城》游客不再只是历史的旁观者而是数字化体验的参与者实现保护与传播的双向赋能这些创新实践系统性强化了保护、传承与活态化利用成为文化遗产可持续再生的生动注脚

03
夯实数字根基,彰显内核实力目前西安城墙已依托10余个联合实验室取得33项软件著作权6项专利、72项数据知识产权证书

同时还荣获文化和旅游数字化创新实践十佳案例2023年度国家旅游科技示范园区2023年陕西质量变革创新十大典型案例“全球世界遗产教育创新案例·卓越之星奖”2024拉姆·查兰管理实践奖—数字化转型实践奖入选陕西省首批“数据要素×”典型案例入选国家知识产权局“数据知识产权登记第二批十大典型案例”等多项国内外荣誉《西安城墙高精度实景模型数据集》获西部国家版权交易中心颁发的首批数据资源登记证书这是西部地区的首张实景模型数据资源登记证书“西安城墙文化IP”正成为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载体
04绘就未来蓝图,贡献中国方案西安城墙数字方舱“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传承的一站式解决方案”在合作模式、技术应用与人工智能赋能等方面表现突出不仅是技术赋能遗产保护的标杆也是中国在文化遗产治理领域的创新缩影响应了“保护第一、最小干预”的国际共识勾勒出数字技术赋予文化遗产的可持续未来


正如本次互联网大会所倡导的“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目前,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国的同行已前来交流合作意向展现了“西安城墙数字方舱”的国际吸引力

未来西安城墙将持续深化“数字方舱”平台建设
聚焦预防性保护理论创新关键技术突破与专业人才梯队培育致力于构建具有国际引领性的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标准体系打造高水平、可持续、智慧化的保护新范式为全球文化遗产治理体系现代化贡献中国智慧与“城墙方案”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数联古今 ,守护文明 | 世界互联网大会上的“城墙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