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精神 发表于 3 天前

从稀罕到吃灰,谁之过?

    有一个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非常稀罕的物件,家家都渴望有一件,尤其是小孩子的最爱,那就是电视机。
    提起电视机,现在的小孩可能没啥感觉,因为手机和平板的吸引程度远远大于电视,可对于如今的七零八零后来说,电视可是承载了我们这代人的青春。虽然现在一年基本不开电视了,但是小时候对电视的喜爱程度不亚于如今小孩对王者荣耀的喜爱程度。
    记得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有一次,我放学回家,离家还有几百米远时,兄长便高兴的跑向我,说家里买了台电视机,在此之前还没有见过电视机,之前好像只是在课本里见到过,于是我们一起飞快的跑回家,回到家一看,板柜上放着一台红色外壳的黑白电视机,当时也不知道多大的,后来才知道是十四寸的。
    十四英寸有多大呢,这么说吧,14英寸电视屏幕多为16:9比例,实际屏幕尺寸约为 30.99厘米(长)×17.43厘米(宽)。A3纸的尺寸是 29.7厘米(宽)×42厘米(长),两者整体面积和视觉大小相近,可将A3纸作为直观参照。十四英寸的电视相对于现在动辄七八十英寸甚至一百寸的液晶电视来说,简直就是一个玩具,可即便这样,那也是非常稀罕之物。
   那会儿,一到下午动画片的播放时间,便迫不及待的打开电视,那会儿能看的电视节目不多,就几个频道比较清晰而已,记得好像有四频道,八频道,十频道,其余的频道雪花太大没法看。
   看电视最恶心的是突然停电,每当看到精彩之处时突然屏幕一黑,那会儿的电视不像现在,可以通过网络重播,那会儿每天就一集或者两集,错过的话就只能第二天听同学讲剧情了!
   看电视最烦的就是调天线,每当看不清的时候,兄长便顺着梯子爬到瓦房顶转动天线,我们始终坚信,肯定有一个角度能让电视清晰。调天线的时候,一般是我在下面看清晰度够不够,并随时把信息通过嗓门传到房顶。
   夏天,我们将椅子搬到前院,把电视放到椅子上,周围的乡党们一边乘凉一边看电视剧,那会儿播放的好像是霍元甲什么的,电视都这样受欢迎,那村里放电影的话,可想而知有多火爆了!
      如今看电视,虽然清晰了,却设置了多个门槛,要拉网络,要交会员,还不让用小锅天线,这些门槛让大家对电视的兴趣降到了冰点。基本成了家里的摆设,沦落到了常年吃灰的地步,难怪如今的电视机再大也不好卖,买回家如果不开会员就看不了还占地方。所以说,电视机的没落都是自己作的!
   从稀罕到吃灰,与其说是手机抢了自己的地位,不如说自己没有与时俱进认清现实!但还是要感谢电视陪我们七零八零后度过的童年美好时光!





大山深处人家 发表于 3 天前

你说说电视里有什么内容!肥皂剧、假节目还有什么

爱党爱国爱家 发表于 3 天前

和媳妇一样!当年也是新媳妇,如今已成老大妈。

森格瑞拉~房 发表于 3 天前

满满的回忆

长安无处不飞花 发表于 3 天前

当年的水嫩的新媳妇变成今天的老大妈,色衰而爱弛,岁月是把杀猪刀啊!

Aren-E 发表于 3 天前

时代发展了而已,就像一句话,秦始皇再牛逼他没用过BB机一样,现如今BB机都已经走进了历史。

远望南山 发表于 3 天前

时代的记忆!

hello1987 发表于 3 天前

谁之过?

汶水白沙lbm 发表于 3 天前

社会不断发展变化中

汶水白沙lbm 发表于 3 天前

再过五千年,新能源车也成老古董了

汶水白沙lbm 发表于 3 天前

1975年,村里有了台电视!好希罕

vantageV1 发表于 3 天前

古代时,我国产能不足,但凡像个工业品都是稀罕物……

swss 发表于 3 天前

时代的发展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过去有一个同事说这不是任何人的丰功伟绩,是科学技术的发展造就!我认为此类现象主要是科技的发展造就,也有一小部分人为治理的因素。科技发展是主因!

神禾原下 发表于 前天 05:33

小时候看电视剧《霍元甲》,小孩子挤到一起在有电视家的人看,记忆深刻。

秦巴山 发表于 前天 06:44

没通电前接触的都是柴油机带动发电机看的录像带,有钱人家有喜事才能看见,老家村子通电都在20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了,接触最早的黑白电视机是(黄河牌)的,都是跑领居家看,一个院子8-9户人,一台电视机,都是黑白灰的记忆,一边转动天线杆一边看着扭曲的画面,记忆力最早的电视剧(青青河边草,京城四少)。经历了无线广播电视—出现了各种广告反复播放,诞生了闭路电视(,广告有所减少,影视资源比较多,有线电视期间特有意思,谁家有啥喜事都会在镇广电所点几首歌或者连续剧,那可不得了哦),——光纤电视——会员VIP电视,当然画面为高清3D了!时代产物,手机逐渐取代了电视,电视又要吃灰了!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从稀罕到吃灰,谁之过?